林毓生相关论文
“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
几年前,在北京读书时,有机会听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先生的一次学术报告。报告题目已不记得,但有一句话印象极深:“民主是一种最不坏的制......
从逻辑上讲,一九九五年第九期《读书》上的两篇短文可视为一篇文章的前后两部分。笔者说的是林毓生先生的《略谈思想的作用》(第79......
当前对“五四”的重新评估,可能导源于美国学者林毓生教授。他的著作《中国意识的危机》在国际汉学界颇有影响,80年代中期翻译成......
作家聂华苓第一次见到殷海光的时候,印象并不是很好,后来她在“追记”中这样描述:“乍见之下,最令人触目的是他那生硬的举止,头一......
我的朋友席云舒通过网络传给我两封林毓生青年时代给胡适的书信。这两封信属于胡适研究的新史料,有必要全文公布一下。两封信的内容......
余英时、林毓生都是台湾学者中的大师级的人物,回忆一下三十年来我所认识的林毓生,是件很有趣的事。 我可以算是认识林毓生教授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林毓生先生指出:“在中文世界的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初发生文化与思想......
摘 要 学者林毓生通过反思五四精神,提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观点,他分析了中国近代人文的内外危机以及五四反传统思想的形成......
发生在民国初年的那场科玄论战,许多人认为是科学主义战胜人文主义的一场论战。然而,著名中国思想史专家林毓生先生对此却别具只眼。......
著名学者林毓生先生曾批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引用西方东西的时候,为功利的冲动所驱使,常常弃它们所由产生的知识背景和历史条件于......
<正> 林毓生教授最近于《学术集林》卷六中,以《创造性转化的再思与再认》一文,综论他对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要求相衔接的看法,文......
无论胡适还是陈独秀都是反传统的健将。现代化必然要反传统,似乎成了铁的定律。然而愈是接近新世纪的来临,对传统的认识也愈益明确......
期刊
鲁迅研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西方发达世界(英语世界),研究者把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参照来重新认识自己.......
哈耶克思想在台湾的传播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一开始是作为一位“反极权”的冷战英雄被接受。随着对哈耶克理解的深入,台湾学术界针对......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失范现象的日益加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内部流失和外部侵蚀的双重困境。化解传统与现......
<正>缘起这是一封迟复了整整一年的学术回函。事情得从《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刊发我的一篇论文说起。此文题为《林毓生与王......
<正>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
如何把"五四精神"(作为价值存在)从"五四思潮"(作为思想史存在)中打捞(提纯)出来?这是王元化1990年代反思的重大选项之一。其要害......
"五四"及其现代性追求依然处于"未完成"的进行时态,不同历史时期对"五四"及其现代性的反思与挑战本身构成了现代性追求的有机组成......
<正>2006年林毓生先生来浙大开讲座,我去听讲。听讲者众,我挤坐在门口。记得林先生好像主要讲解了他的老师哈耶克对于"自由"一词的......
林毓生教授所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代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的中译本即将问世了,这对中国文化思想界是有意义的。林教授......
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百年来在遭受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之后产生的重大课题。伴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推进,这个复杂......
中国自由主义产生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最为深重之时,中国自由主义者在道德热情与逻辑理性的张力与矛盾中,批判传统以扫清救国建国的......
朱兴和:从1995年的《世纪初的苦魂》到1996年的《新潮学案》,再到2000年的《九谒先哲书》,1990年代以来,您一直在做20世纪中国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