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声山相关论文
清代的戏剧理论发展主要在初期和中期。乾、嘉以前为初期,戏剧代表作是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当时有“南洪北孔”之......
元朝末年,高明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自其诞生,就引起了元明清三代曲学家的重视.明末清初,与金圣叹同时代的名士毛声山......
毛批《琵琶》对戏曲的本质作了全新的审视,对戏曲的结构艺术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大团圆的结局提出了异议。对戏曲的表现方法有系统的梳......
(一)怨悱而不乱的苦剧风格 《琵琶记》是元末南戏,又称传奇之祖。关于该剧的评价,上至明太祖,下至一般文人,记载甚多。甚至可以说......
<正>高则诚的《琵琶记》自问世以后,名重词坛,达到了"演习梨园,几半天下"的盛况。六百年来,它已成为各地方剧种的保留剧目,并被列......
<正>高明《琵琶记》结构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其结构匀称完整、和谐统一、严密连贯而又曲折变化,为后世戏曲结构艺术树立了审美典范。......
《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由毛声山口述、其子毛宗岗从旁笔录,二人合作完成,约成书于康熙丁未年(1666年)。毛评本《琵琶记》是《琵琶记......
<正>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为本位的悲剧美学研究氛围中,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竟成了研究视野的盲点。为建设我们民族悲剧美学体......
清毛声山的《第七才子书》是众多《琵琶记》评点本中的一个重要评点本。毛声山将《琵琶记》命名为《第七才子书》,以显示其成就高......
<正>高则诚《琵琶记》问世之后,数百年来,女主人公赵五娘在赢得广大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引发后人对她的不同看法。20世纪50年代在中......
在我国古典剧作中,“琵琶记”历来是争论最多的。我国历代的批评家、作家们就曾发表过许多不同的意见。近几年来,报刊上一直不断地......
<正>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也是最能集中强烈地表现我们民族特色的艺术,它的写意性、虚拟性、程式化、音乐化的艺术创造,唱、......
清初长洲人毛声山、毛宗岗父子是继金圣叹之后最有成就的小说、戏曲批评家。毛氏父子先后合作完成了小说《三国演义》的批评和戏曲......
清初毛声山批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是明代已还《琵琶记》评点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毛声山从文情、文事、文法三维角度建构起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