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术相关论文
民国时期,在整理、研究被“新史学”视为“帝王家谱”的实录旧籍时,不同的人秉持了不同的立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进路。清朝遗老在......
历史研究应当以人为主体,如钱穆所言:“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非有人生,何来人事?”①学术史研究更应如此。学术史应......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
在“文化热”“人文精神”讨论渐渐淡去之后,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了民国学术史研究的热潮。而从陈平原、罗志田、王汎森、桑兵、......
民国时期的义理阐释方法是在传统义理方法与西方诠释学方法基础上融合而成的.陈寅格的史学,钱钟书的文论研究等都运用了义理阐释方......
1912年1月,42岁的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2月,袁世凯任命年近六旬的严复执掌京师大学堂。蔡元培、严复因此成为民国学......
[摘要]《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通过民国年间《申报》上有关“陈寅恪”及其学术研究方面相关报道的评述,可以......
民国时期是中西古今交汇、渗透、融合、创新的学术盛世.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由西方传入的直觉方法与中国传统的直觉方法相衔接、融合......
<正>在中国的历史编撰传统中,历来重视对一个时期学术发展与学术特色的论述。章学诚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仅仅是如"典鬼簿"......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融合创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学术兴盛与方法创新是其显著表现。在影响 民国学术的诸种方法中,马克思......
期刊
章学诚研究在当今学界已经成为热点,与其有关的学术论著已经汗牛充栋,几乎关涉到了章学诚学术思想的各个层面,尽管褒贬不一,但章学......
自1911年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8年,史称“民国时期”。此一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变迁、文化更替、风气转移的“贞下......
学位
余嘉锡是近代著名的历史文献学家。他治学秉承乾嘉历史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根本,立足于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考证,在此基础上,......
杨树达于政治思想上与叶德辉有较大分歧,于学术上也认识到叶德辉的不足与局限,但又推崇叶德辉为“旷代之鸿儒”。杨树达通过抬高叶......
<正>犹豫再三,终于在朋友和编辑的鼓励下,把二十年来纪念已经逝去的学者的二三十篇随笔,重新编辑了个选集。照例,交出文稿,就该写......
20世纪末以来,新的历史语境为学术建构不断拓展出新的话语空间,古代文学学术史的回顾和清理也由此获得了更为有效的挖掘势能和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