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观相关论文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史家司马迁“华夷共祖”的民族史观对西南地区的民族记述及其历史编纂的叙史原则,不仅......
本文以1927-1862年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归化城为研究对象,阐明其在移民的建筑活动中如何从蒙古宗教都市转化为移民商业城市......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
韩国的历史教育界开始注目于“历史意识”是从1960年代末开始.1970-1980年代,韩国从三个角度认识“历史意识”,一是作为“认知发达......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建立过程中,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和郭沫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
当前海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有以下三点。海事强国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如何对海洋强国的内涵再认识、......
摘要:《史记》首为少数民族人物立传,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首领活跃在司马迁笔下,给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形象......
自1143年吕贝克建城始,汉萨城市文献和同盟文献累积奠定起汉萨史研究的根基.19世纪德国汉萨历史学会考证、编纂诸文献的工作标志汉......
海因里希·格莱茨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犹太史学家,其六卷本的《犹太史》为其在犹太史学界奠定了一定的地位。虽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
华夏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自春秋至两汉的民族融合使华夏民族发展成为汉民族。随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重视多民族历史撰述成......
南朝宋范晔作《后汉书·西南夷传》,在前人著述基础上裒集史料,广采精择,著述体例严谨周密,内容记载丰富翔实,不仅是研究西南地区民......
海因里希·格莱茨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犹太史学家,其六卷本的《犹太史》为其在犹太史学界奠定了一定的地位。虽然受到了启蒙运......
《史记·西南夷列传》描绘了西南地区内部各民族的独特特点,追溯了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交往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汉武帝三次通西南夷......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发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研究民族史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
梁启超把《匈奴列传》列入《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中 ,十分重视。这篇传记叙述了匈奴族的发展历史以及与汉族时战时和的交往关系 ,......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侵略时期关于儒学与民族性关系问题的讨论,来探索韩国儒学的整体特点。高桥亨为了论证日本殖民势力统治韩国的合......
白寿彝先生撰写的《中国通史·导论卷》中的第一章,即"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以七八万字的篇幅,论述了中国史学上的民族史撰述、......
当前的历史教学受正统"华夷正闰之辩"的影响,"贵中华,贱夷狄"的旧观念在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要深化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转变教......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
自晚清至民国,在国家危亡、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传统的华夷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新的民族史观逐渐确立。中国民族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
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包涵族类、文化、政治三方面的思想要素.文化是古代史家民族史观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文化主义是这一史观......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
《史记·西南夷列传》描绘了西南地区内部各民族的独特特点,追溯了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交往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汉武帝三次通西南夷的......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趋向。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研究方......
一、林惠祥其人林惠祥出生于1901年,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师从菲律宾人类学之父、......
期刊
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史家的民族史观发生根本的嬗变。这种嬗变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民族史观的基本要素中的文化观念的被......
《汉书》继承并发展了《史记》对统一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的记述,把所有边疆民族都作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成员,这样的边疆民族历史观......
<正>花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是历史上汉族人对操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他称。花苗主要分布在今云南滇东北、滇北、贵州......
<正>2014年7月7日,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缅怀民族先烈丰功伟绩,凝聚和......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建立过程中,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和郭沫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
中国民族史,论者多从历史的延续性入手,把民族的古代与当代,编织成一个统一的范畴,而且尤其喜欢“自古”如何如何的讨论逻辑,仿佛......
对民族秘史的书写是中国作家挥之不去的情结。新时期以来,小说对民族历史叙事的意识并没有根本改变,改变的是历史观和新的表达方式......
姚从吾民族史观的主要论点即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绵延,扩大与不间断的,原因在于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文化与武功方面的交互影响与融合......
民族融合,是多年来史学界常用的概念,无须多说.这里所谓民族史观,简单地说,就是在史学活动、史学思潮及史家思想中存在的民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