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际异常相关论文
文章利用日本GMS所观测的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研究了亚澳季风的季节循环特征,结果表明:TBB资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能反映低中纬环流系统的变化......
云水是降水的直接来源,对云水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以及减少气候模式中云模拟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相关、合成、回归......
本文利用1948~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它们各自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爆发早晚年的......
以PDO不同位相下ENSO影响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半年-季节气候异常的途径为研究重点,阐明PDO 的多年代际振荡频谱与ENSO-东亚夏季风年......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逐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
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的定量分析与预报需要一个确定的参考态。瞬变气候是地球固定点上大气相对太阳的自转和公转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
利用一个在等熵位涡坐标下建立的平流层极涡振荡(Polar Vortex Oscillation)指数,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_OISST_V2逐周海温......
用Nino3指数、印度洋单极、偶极子指数表示热带两洋SST的年际异常,分季节分析表明:冬季Nino3区与热带印度洋SSTA相互关系表现为单极,......
利用Godas的逐月混合层深度(MLD)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初步探讨混合层深度......
利用1980—2009年共30a的NCEP逐月GODAS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
利用我国近海1986-2008年间的海温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温异常的时空变化,重点揭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4-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的......
本文利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中国降水观测资料,揭示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作为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背景对ENSO与中国气候异常关系......
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随季节的变化所造成.热带海洋温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异常,热带海温的变异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海陆热力差异,......
在简单回顾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特征、热带和中高纬MJO的联系及其在半球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关于MJO的研究......
用太平洋区域30a逐月混合层厚度(dml)及浅层海温(Ts)距平资料,分析了20°S以北太平洋区域dml年际变率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得......
利用NCAR大气模式CAM3.1对中国区域近40年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1961~2000年中国区域452站的逐日最高、最......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以及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各个季节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析了亚洲季风......
本文利用逐年7~8月平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并结合SWOOSH(Stratospheric water and ozone satellite homogenized)水汽数据,分......
利用NCAR CAM3.1大气环流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的两组数值试验,探讨了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可能影......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风场及NOAA重构延长的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极......
利用 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和我国 160个测站 195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夏季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
基于NCAR大气模式CAM3.1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两组试验对中国区域近40 a(1961—2000年)气候进行了模拟。从气候态和......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通过滑动相关分析,揭示了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事实......
采用1951—2006年北极涛动指数序列、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气温资料,利用滑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北极涛动......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Scripps海温资料,分析了台风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发生年代际和年际异常时的......
资料分析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同ElNino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ElNino事件发生之前,热带大气(尤其是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季节内振荡异常加强;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