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含量相关论文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P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OAA和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Ishii热含量资料,OAFlux热通量资料,采用EOF分析,......
本文利用Scripps和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
海平面和海洋热含量是气候系统行为的重要度量,且与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变动和对外部强迫的响应是控制海平面和......
本文利用1981-2011年共31年美国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上层海洋热含量,以之反映上层海洋热状......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8 were used to study upper-ocean (......
根据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考察了不同计算......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驱动了全球变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地球系统能量增加......
利用1955-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提供的冬季热含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及合......
根据1955-1999年间的JEDAC月平均海温资料,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西太平洋暖池东、西代表区热含量的时(间)-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
采用1980-2001年的XBT月平均海洋上层温度资料对与El Nino 和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相关的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以上(上层)热......
应用JEDAC海温和SODA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WPWP)的热状况变化特征,探讨了WPWP的热含量变化与不同深度海温变化,特别是......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哈得来环流中心海表温度资料和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51-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夏......
利用OISST海表温度资料、GODAS次表层海温资料、TAO实时观测的热带纬向风和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2012年夏赤道东太平洋弱增暖过程中......
根据一套客观分析潜热通量、基于绕岛理论诊断的南海贯穿流(LST)、南海热含量等月平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潜热通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采用1950年1月至1999年12月SODA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平均资料及同期的NCEP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印度洋表层和次表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
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
利用全球海洋约200万条温度剖面结合海面高度资料,估算了1993-2009年期间全球海洋0~750m层的热含量异常.分析表明,仅使用剖面温度资......
最近的研究在很少的南船座侧面发现了冷偏爱(以下为实时因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海洋学(南船座) 侧面参考了同样坏的数组) 由于压力飘移......
基于2001年1月—2014年7月期间的Argo温盐剖面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
A comparison of the CMIP5 models on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 of the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in the
参予联合模型 Intercomparison 工程的十七个模型分阶段执行 5 (CMIP5 ) 活动在他们华南海(SCS ) 海洋热内容(OHC ) 的历史的模拟......
采用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1945—2003年热带气旋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地区(5°—30°N,121°E—180°)的台风活动进行统......
根据1955—2003年的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上层热含量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结果......
根据ROMS海洋模式输出的1958--2005年东中国海水文要素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位势高度场资料,对影响中国东部近海6个代表性......
根据燃烧氧弹量热原理,建立了测定黑生料含热量的实验方法.测定误差不大于5%,标准偏差小于22J/g,并对氧弹内的燃烧产物和影响含热......
通过对海面高度场和上层海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分析,揭示了1997~1998 El Ni(n)o期间热带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内在关系.......
利用1971—2012年气象台站逐日资料,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照时数计算华西秋雨强度,结合不同深度海温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与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60a东北地区降水以及暖池热含量的变化特征和突变特......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指200 m以浅)的热含量,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进入了以海冰快速减少为显著特征的快速变化时期。通过分析"波弗特流涡观测计划"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4个站点......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
基于1815—2013年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资料,进行了热含量的计算,并通过EOF分解、功率谱......
南海上层海洋热力结构年代际变化的研究,是海气相互作用与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南海区域及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的研究和南海海洋环......
<正> 气化过程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用某种燃料为气化原料时所生成煤气的组成与热值、煤气的产率、气化剂的消耗量、热效率等,并为设......
目前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测仍存在较大困难,海洋的热力作用是影响其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西太平洋暖池热......
地球气候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其吸收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储存于表层海洋(混合层)中。这些能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运动并影......
本文通过对SODA全球海洋同化分析月平均资料和COADS全球表层月平均气候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南太平洋热带(TC)和副热带(STC)水平环流区......
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1979-2010年中国冬季降水观测......
利用云南省126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雨季降水异常2~6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准30年的年代际......
本文首先利用海洋断面的实测海水温度、盐度资料和相同位置的SODA再分析资料分别对通过该断面的洋流体积输送和热量输送以及垂向平......
东中国海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拥有世界上最宽广的陆架海域之一。黑潮作为北太平洋重要的西边界流,沿东中国海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向北......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
期刊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都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利用1981—2011年共31 a夏季的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 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分析了西太平洋暖......
根据1955-2003年次表层海温、海洋上层400m热含量和混合层深度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研究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海温、热含量和混合......
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m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