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相关论文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康有为的道器观应属于一种道器分离的经验论哲学,理欲观则是表明其元气自然人性论,公私观和王道天下思想则在......
厘清道德伦理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是贯穿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经典命题,这一命题几乎囊括了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的一切领域......
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学者大多使用“哲学”这一概念来表述中国思想。但从中国文化的表述系统看,实际上是以心、性、道、理、命、仁为......
元代理学上接宋之余绪,下启明之新象,是宋明理学过渡的重要一环.元代统一全国后,各理学流派继续发展,在朱子学立为官学的影响下,各......
融突和合是中国哲学核心话题,是中国哲学重要元理,是中国人自强不息、钩深致远地追求智慧的历程,是智能创造、唯变所适的时代精神......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典书,也是一部文化书,它对“理”、“欲”的解释联系着中国古代对于人的各种思考和把握,天人合一、宗法人伦......
摘 要:“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在义利观上表现为“后物质主义”,并呈现“拟成人化”趋势;在理欲观上则体现在择业去向、消费观以及......
戴震对程朱理欲论的批评建立在他对经典的重新解释基础上。他反对理欲对立,认为欲望和情感这些人类生养的基本需要,是理解人和人性......
理学在晚清虽已式微,但虔诚信仰者不乏其人。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学博采众长,但以理学为宗。其论理势承袭王夫之,讲究理势合一,明理因......
摘要:几千年来,学界思想界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颇有争议,认为朱熹的理欲观是对人性的压抑,也是“以理杀人”。为此,李贽、戴震、胡......
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的伦理思想受其道体思想之“天之道故平”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平等色彩。他的人性论中坚持了性三品论的观点,将人......
把"欲"与"情"密切联系起来研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宋明理学把这个问题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理欲"是理学的一对......
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荡为背景,比较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士人在乱世的经历、遭遇和情感,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民族危亡和中西文化碰撞的时期,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唤,面临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困惑,凡是对中国文化命运有......
“义利”和“理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精髓,厘清两者的关系尤为重要。据“以义制利”“义之和处便是利”和“明天理、灭人欲”等阐......
君子小人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直至宋明时期仍得到理学家的不断阐发。晚明大儒黄道周进呈于崇祯皇帝的《缁衣集传》......
从情欲、义利、理欲三方面对理欲、义利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在理学家的观念中 ,理欲、义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对于以“天理”、......
唐传奇中存在着理欲二重化世界 ,两个世界相互对立、互不交通 ,人之情欲虽然出现在作品中却为理所压制。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本文的主题是描述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们在诠释经典命题“格物致知”问题上的继承与创新,揭示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转向与变化。这......
戴震猛烈批评程朱理学理欲观 ,从学术批评的角度来说 ,戴震的推理过程存在误读现象 ,他并没有完整把握朱熹的心性论思想以及朱熹对......
“剪灯三话”产生于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社会,其思想或多或少打上了理学的烙印。本文拟用理学中理欲、义利两对伦理范畴来对......
“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所极力倡导的国家治理之根本原则。而也就是在理学蒸蒸日上,繁荣发展之时,......
李贽作为我国明后期著名的异端思想家,从学术渊源上看,李贽属王门后学,为泰州学派的传人。他承接了阳明及泰州学派的狂者胸次与怀......
在戴震关于性情话题的思考中,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在探讨“情”的问题时,戴震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