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起义相关论文
川楚白莲教起义指的是嘉庆元年(1796)发生的以川、楚、陕三省交界地域为中心并波及甘、豫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历时九年,是清中......
“南山老林”指的是生长在秦岭腹地,曾为清代整个秦巴山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自然林。在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大迁徙过程中,......
本书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本书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
乾隆在位时,好大喜功,因而培养了一批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能手。等到嘉庆接班,一帮大臣仍然以睁着眼睛说瞎话为荣。嘉庆刚......
近年来,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播映,对“康雍乾盛世”的赞美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对这几个封建帝王也给予了非同一......
19世纪下半叶,在东亚地区曾经发生两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这就是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和韩国的东学农民革命。中韩两国的学者已经分别......
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应当用浓重黑色标记的日子。隶属英国远征军第一师的第60来复枪团、第15旁遮普步兵团,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正>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由于人们在大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于是便想象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明清以来秘密社会迅速发展,作为一股巨大的反抗力量,全国各地的会党、教门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尤以嘉庆年间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声势最为浩......
清军入关是以其八旗军勇猛强阵而做到的,但清朝建立后没多少年,清军就糜烂得毫无战斗力了,到清朝晚期,打个白莲教起义都得花个一年半载......
<正>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籍四川遂宁,清代诗人。兼工书画;乾隆时中进士,授检讨,曾分校顺天乡试,官御史、吏部郎中,终......
中国传统三维共构的社会结构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到清代,三维共构的动态平静变成了王权一统,社会处于静态的停滞之中。白莲教起义......
【正】 淄川刘德培起义(1860年—1863年) 咸丰、同治年间,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山东地方农民起义淄川军,其领导人刘德培,字......
<正> 本文以清代的宗教起义为对象,并就宗教在起义的发生、组织和斗争中的意义以及宗教起义在历史变革中的地位,略加探讨。一宗教......
【正】 乾隆中期以后,清朝开始衰弱.嘉庆元年掀起川楚白莲教起义,震动了朝野上下.乾、嘉、道三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增长,封建制......
<正> 在大量搜集挖掘山东民间歌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自清代以来有关山东农民起义的历史民歌。其中有:《于七抗清十二月》、......
<正>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教导,是我们研究农民战争历史,识别革命派......
清乾嘉之际白莲教“当阳教团”中一些胥吏成为起义首领。胥吏与城乡各阶层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亦为他们传播与扩散白莲教的宗教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组、资料室编写的《清中期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分装五册,共约一百四十万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
嘉庆元年(1796)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使得"康乾盛世"走向穷途末路,嘉庆受禅继位以后,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训政,朝中和珅擅权,朝外匪患蔓延......
<正> 五十年代,我曾参加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捻军调查组到皖北的涡阳、蒙城、毫县一带,作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
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是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上发生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两次农民起义,成为清朝由盛而衷......
<正> 清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1796——1804年)的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是我国十八世纪末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川、陕、楚等......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200年中,中国人口曾多次由东南向西南作大规模的迁移。这个过程改变了地域的经济面貌和文化面貌,也带来了社会矛......
【正】 关于蒲松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蒲松龄对农民起义是肯定的,......
【正】 毛主席关于《水浒》的重要指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遗产的光辉典范。它犹如光芒四射的灯塔,......
【正】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是以捻军为主体的。除了捻军起义以外,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
在单独研究民间宗教或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和互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民起义还没有摆脱......
三藩之乱和嘉庆白莲教起义是有清一代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前者标志着清廷由乱到治,后者则标志着清廷由盛而衰。在两次战争期间,清兵的战......
【正】 清高宗乾隆皇帝自诩“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檄,无不师出奏凯。”可是,正当他“功成身退”,举行“内禅”后不久,川......
<正>结构作为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的主要因素,一般是指作者利用特定的章法和适当的语言风格,将生活中的题材展现给读者,但具体......
清朝以少数民族崛起于关外而后入主中原,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社会经济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
孔飞力教授《晚清的起义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和社会结构研究》一书是七十年代美国的中国史研究走向新潮流的一本具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