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厂相关论文
相传,清朝时某地区遭遇灾荒,国家开办粥厂赈灾。朝廷派大臣去粥厂视察,随手抓了一把沙土洒在粥里。见同行的其他官员满脸疑惑,大臣解释......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诸生。他出生于寒儒之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父亲热肠爱国,关心乡里,曾发起办......
办粥厂,是解放前荒年或寒冬时节赈济的一种形式。粥厂有官办的,也有官绅合办甚至私人独办的,施粥的对象都是极贫、次贫户。 192......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回族,原山东费县(今属平邑)人,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曾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讨伐捻军起义等大大小小的征战。......
现代化不是通过扩街道、建高楼就能到达的。我们在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全世界几乎也没有做好。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路还很长,有必要随......
宋真宗年间,舒州府大旱,老百姓两季庄稼颗粒无收。年关逼近,饥民纷纷涌进舒州城,城内也无粮可吃。 好不容易朝廷的救灾粮下来了,饥民......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灾年也极为频仍。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
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北平社会发展遭到重创,粥赈依然是北平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1928至1937年,北平的民办粥厂数量多于官办粥厂,且......
1948年春,马三立来到北平,应了两处活计,分别在王府井凤凰厅茶社演出和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 這时,马派独有的段子已深入......
1928年由内政部公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要求全国各地设立救济院,以完善社会保障.以平津地区为例,较之其他地区,平津救济院(粥......
【正】一、慈善会的成立1933年,在金树仁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时,马仲英为了在新疆争夺地盘又派部下马全禄部围攻迪化(乌鲁木齐),迪......
1942年至1943年,河南连遭旱、蝗等灾,在灾害的肆虐下,全省呈现出:赤沙原野无食物,树皮剥尽草根没。人心惶惶离乡井,颠沛流离奔道途......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市是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场所,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食不果腹,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官......
红十字运动始于1863年,由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发起,最初是从事战时救护,后来逐渐转变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尊老助残、助人为乐”,以......
中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追溯历史,历代王朝都创建有养老救济机构,给予那些孤寡老人养老的帮助。"孤独园"设置于南......
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天灾人祸频发,大批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入天津市。天津官方和民间进行了紧急社会救助,对难民的衣食住等进行了安置......
“社会救济”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予以物质援助或技术培训,使其获得最基本生活保证和自谋生计能......
法国汉学家魏丕信的名著《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其通过研究清代荒政,从正面揭示出官僚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