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获得相关论文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1)》显示我国位于管理层、领导层的女性占比仅16.8%,比男性低66.5%,在156个国家中排第132位,这表明我国两性......
在社会学已有的大量研究中,已经证明求职者的职业获得与其三大资本(即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本文在这一......
地位获得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作为社会结构变迁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的交叉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处于优势群体的硕士研究生,其就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已毕业农业工程学科......
职业获得问题是学者广泛关注的社会学研究课题之一。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较为稳定的职业倍受追捧,每年国家以及各省市公......
本研究以中国制度与经济的宏观变迁为背景,从职业获得角度,以体制内单位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运用......
一、源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的广州仍然接近于儿时短暂居住时印象中的城市。从大学校园往市中心十六七公里的路程接近一半仍是郊区的......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职业获得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文章基于对......
中国于1978年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开始转型,由原来单一的再分配经济转入混合经济时代,即再分配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局面.那......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解释众说纷纭。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文化资本分为身体化、客观化与制度化三种形式。文化资本对个......
通过对杭嘉湖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认知因子分析,概括出影响该地区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三个因子,即能力因子、市场因子、关系因子......
调查发现:失地妇女在求职中采取了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途径,她们的求职观念保守,不愿外出就业,也不愿吃苦。而当地政府与失地妇女之间......
以全国17所高校2 768名大学毕业生的实证资料为基础,分析城乡生源地、学校层次和职业获得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学......
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获得既受制于个人的人力资本,同时也深深地嵌入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本文考察人力资本理论、社会......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TD电子工业区制造业流水线上的青年农民工的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
当前,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个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都面临着困境,其求职大都依赖强关系。研究表明,弱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中可以充当跨越其社......
农民工与大学生是两个不同质的群体,但他们在职业获得上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社会关系网络的途径。本文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讨论了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社会现象,引起相当多社会学者的关注,但很......
家庭背景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通过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情况间接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另一方面,家庭背景也对毕业生职业获得直......
目前为研究者所认识到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也即人们职业获得)主要有3种:国家分配、通过市场获得和通过个人关系获得.随着经济体制......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估计相貌对于职业获得和工资差距的作用效应,并从非认知能力和歧视两个方面,剖析......
文章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当年他们的实际职业获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会根据就业形势而发生变化,表现为......
在广州市劳动人口的职业获得中,本人教育程度对获取最初职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现职获得则是教育程度和初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职业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向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求职......
国外有关教育与职业获得的相关研究在借鉴不同学科成果的基础之上,经历了教育对职业获得没有显著性影响到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对职......
基于历史文献、口述史和访谈资料,考察新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对大学生择业心态和行为的影响。在统包统配制度期间,除服从分配的......
利用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获得期望工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当前大学生在求职中仍有明显的......
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对其职业获得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而文化资本主要是通过......
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在国内外的教育、管理领域正受到广泛关注。不管是从实践操作还是从理论指导角度来看,它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人......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探讨职业获得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职业获得研究脉络进......
基于第三次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使用路径分析模型研究父母教育、职业对于男女两性教育和职业获得的差异性影响及其在不同历史时......
关系使用者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群体,区分不同类型的关系使用者对理解社会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结果变量的效应非常重要......
<正>社会学对职业地位获得的经典研究当 属布劳和邓肯在1967年出版的《美国职业 结构》。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式",他们......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获得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没有工作或没有稳定的工作,在获得稳定职业的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动用了社......
本文以青岛白领青年为研究对象,就职业获得和职业流动以及性别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白领大多以自主求职获得工作岗位,男女求......
本研究以中国制度与经济的宏观变迁为背景,从职业获得角度,以体制内单位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运用二元......
利用CGSS2008、2010和2011年的数据,本文将目前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分为两个群体:经历了从农业户籍到非农户籍转换......
通过对2007年安徽省五所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2007年本科毕业生实际职业获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安徽省部分本科院......
对北京市4个区的新任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布劳—邓肯”模型为分析视角,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新任中小学教师职业......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西北农村18~21岁青年的职业获得与其所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的关系。根据甘肃省81个县的抽样调查数据,......
随着人们对阶层固化问题的热议,“垄二代”这一群体也进入社会大众的视线,他们的职业获得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继......
以往关于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之间因果性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思路:一是考察个人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获得之间的关系;二是考......
本文评述了过去几十年中有关社会网络和职业获得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四个重要议题:一是关于验证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具有因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