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留学相关论文
笔者2003年赴日留学,现在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大学院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本文通过日文文献检索系统,以"自杀"、"自杀+预防对策"为关键......
“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的先进知识分子,他把光......
唐骏从一个不名一文的大学生,到获得赴日留学的机会,走出了提升身价的第一步;后来发明VCD打分机,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虽然是三家......
出生于1913年的麻健为原黄埔军校学员,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外语系教授,民革委员.19岁时,他赴日留学,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毅然回国,......
近年来,我国赴日留学的人数呈增长趋势,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赴日留学与赴美、赴澳等国比较,具有“路途近,费用相对低,打工可以自立......
阎锡山是民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又颇具特色的人物.他自幼膺服儒家纲常,深谙程朱理学.青年时期,他有幸考取武备学堂,赴日留学,亲聆孙......
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改办高等巡警学堂暨警政情形》中说:“溯湖北举办警政始自光绪二十八年,其时新募警勇,率多不谙警章。因先派警务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10年间,中国出现赴日留学浪潮,大批中国学生赴日本留学,他们层次、水平、赴日留学目的各不相同,热潮背后存在大量关......
朱迅,CCTV-4、CCTV-音乐、外景主持人以及各类大型晚会主持人.rn本书以一个70年代生人的成长经历及情感为主线,讲述了一位80年代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
高语罕(1887—1947年),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他是中共早期建党建团建军的先行者,曾起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又是国民党中央监......
中日两国关于中国人赴日留学的问题已有多项研究,尤其是以清朝末期为对象的研究更是积累了大量成果。在日本方面,实藤惠秀是开拓这......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两篇书评,都是以黄文雄的著作为评论对象.黄文台湾高雄人,1938年生,1964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明治......
1935年5月10日,傅抱石书画篆刻展在日本东京银座松坂屋举行,这是他赴日留学一年多成绩的结晶。很少有人知道,傅抱石此次办展另有深......
本文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014年赴日留学生情况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留学趋势以及专业人才需求,总结日语教育模式......
实习就业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需求而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其中赴日留学就是日语专......
20世纪初,大批青年赴日留学,《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都有赴日留学的经历。这些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热......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
母亲大人: 好久没写信回家了,劳你老人们挂念,心实不能安。老人们或者以为我忘了家罢,其实我决不,我无日不想回去看看乡里的沧桑,家庭......
1988年的夏天,我首次游访遵义沙滩,夜宿黎氏旧居,与黎焕鼎老人聊侃沙滩后期文人,老人说应推黎渊(伯颜)、黎迈(仲苏)兄弟二人为殿军。他俩是......
编者按:仇鳌原名仇曜元,晚年自号“半肺老人”,1879年8月8日出生于湘阴县归义乡一个佃农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明治大学。在日本......
一武昌起义中,张振武是湖北少有的“骨灰级”元老,他曾于1905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后于1909年加入“共进会”并成为会中重要干部。......
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五期发表了李壮鹰同志《解诗二题》一文之后,有些读者对关于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清朝在甲午之战中的惨败,使清朝由以"西人为师"转为向东方的邻国日本学习;日本从本国当前和长远利益考虑,也......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祖籍湖南新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和民族英雄。陈天华自幼家境贫寒,他两岁时丧母,15岁才入私塾接受......
1907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官费派遣23名女师范生赴日本实践女学校留学,成为清末留学教育的一大壮举。究其历史背景,清末时期,清政府推......
来过日本的中国游客或是久居日本的华人,最迷恋的食物恐怕要数日式蛋糕和面包了。有这么一位中国女孩,在赴日留学备考研究生(即日本......
【正】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内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败战日本,在清政府的主持下,第一批为寻求救国之道的国费留学生远赴日本,开启了中国学生大规模赴日留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