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觉醒相关论文
在陕师大附属中学校园里,矗立着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烈士的雕像。张寒晖,原名张蓝璞,190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青年时代,受......
“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的先进知识分子,他把光......
家国情怀是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以历史中“人”的情感、思想、智慧拉近历史与......
摘 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近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具体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和印......
十九世纪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1812年抗击拿破仑入侵取得胜利,1825年十二月党人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等,促使了俄罗斯民......
[摘要]近代以来民族的觉醒是一个从上层到下层、从核心向外围次第扩展的过程,并且每一个社会阶层的觉醒都离不开其知识精英的唤醒。......
回顾艺术研究的历史,关于艺术的起源曾有过多种观点,游戏说便是其中之一。游戏说虽然未能完整地指明艺术起源的原因,但在自娱这一......
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rn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之间的比较,同时也是民族意志、民族精神之间的较量.没有凝聚起强大的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
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治国理政的伟人智慧,在世纪之交成为中华民族觉醒、阔步向前的精神旗帜,成功地开......
英雄,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巍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英雄气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威武不屈、......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演变过程的独特性,力图阐述脱胎于古代藏书楼的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它是中国人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特别是在1905年俄国民主革命的感召下,中亚各民族觉......
休·麦克里南是加拿大著名作家,文学成就斐然。他一生中获得19个荣誉学位,是唯一一位五次获得加拿大总督奖的作家。1907年他出生......
公民道德教育是促进近代中国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力量,而由社会团体、个人所开展的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形式。晏阳初与张伯苓在国......
《摇篮曲》是印第安著名作家西尔科的重要作品。文章借助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白人殖民者带给主人公阿亚一家人土地沦丧,生活窘困,语言......
新出版在民族危亡中诞生"新出版"诞生于晚清,它与"晚清出版"是两个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前者是性质的指示."新出版"是晚清读书人面......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千年大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历程。长期沉溺于湘军收拾东南半壁河山事功的骄虚......
甲午战争诗歌探析刘镇伟,郑淑秋,王英波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了,当时战争的结果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了落......
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经遭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侵略,由于晚清政府的消极应战政策和自视“天朝”的盲目自信,到了19世纪末战争爆发的时候......
【正】 美丽富饶的菲律宾群岛素有东海明珠和花园岛国之称。在这个国家,十九世纪出现了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这就是民族英雄和杰出......
中国工商文明的重建,是一个百年命题。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场战争不是中国落后的开始,而是结果,是民族觉醒、觉......
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创作主体等方面的深因。这些原因恰与30年代东北作家群形成的动因相似......
如果说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抗争见证了一部分中国人处在半醒状态,那么,100年前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则让整个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
宗派主义活动古已有之,并且随着近代化过程中“民族觉醒”、“民族意识”的发展与“宗教至上”理念的交汇,宗派主义活动呈现愈演愈烈......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当前的要务是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抗日战争的惨烈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中华民族所展现的不屈意志和决心,改写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衰弱形象,赢得了文明世界普遍的尊......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基于“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共识,停止了纷争,由分裂走向合作,并最终......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历史文明的演进中,马匹、耕牛等作为交通和使役动物始终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史。家畜的养殖和使役推动了......
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民族与进化两大观念几乎同时进入其思想世界,相伴相随地共同构建了其民族观和世界观,并合流成为“民族......
<正>石灰、海水。当它们相遇,就意味着凝聚着一股强烈的力量,将原有的状态打破,甚至彻底销毁。面对旧世界的面貌,人们拥有两种选择......
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割......
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去探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是一个互动共生、同频共振的过程,经历了19世纪后半叶的徘徊抗争、甲午战败后的群体觉醒与方向......
马克思曾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写到"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激起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促进了民族凝聚力。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界民......
弗朗兹·法农(Frantz Fanon)对“黑人精神”运动,有着独特思考。相较于前期作品中的激烈批判,后期法农对“黑人精神”运动给予......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百年觉醒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主要方......
巴黎和会上的丑剧风尘仆仆、满心欢喜赶到巴黎凡尔赛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迎头被浇了一盆冷水。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戊戌变法的评价,存在着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承认它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百年斗争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19世纪 6 0、70年代 ,在晚清乡土社会民族自卫斗争的广泛兴起和蔓延中 ,以绅耆士子为代表的乡土社会民间知识精英从各方面向乡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