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义相关论文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
当我们读到郭庆藩所撰的《庄子集释》时,细心之人会遇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由《逍遥游》的一个段落引起的,原文如下:......
逍遥义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时期对逍遥义的探讨风行不衰,向秀、郭象的独化义理尤为出众,而支道林,作为一名释者,引佛学入玄学......
《逍遥游》是郭象删定的《庄子》首篇。在注解该篇时,为弥合其与庄子思想的差异,郭象不仅以"寄言出意"判定该篇的文本特征和性质,而......
《逍遥游》中只出现一次"逍遥",说的是樗下的彷徨者。尽管逍遥之义并不向天分之外展开,而人之于人事中的位置实际也蕴涵于"逍遥义"......
明末方以智继承宋代王雱等以易解庄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其师觉浪道盛以儒解庄的思路,贯通《庄》《易》,以"公因反因"说为理论基础,以......
支道林是东晋时期玄佛合流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拥有着名士和名僧的双重身份。作为名士,他在庄学领域独到地阐发了逍遥义;作为名僧,他......
在魏晋玄学与般若学相互交涉和激扬的思想背景中.在与名士公卿交游清谈的学术环境下.具有名僧与名士双重特征的支遁在般若学上立即色......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对相反观点的驳斥论证僧肇在《不真空论》里所破“即色义”即是支遁所说的即色义,为后......
郭象之逍遥义包含圣人之“无待”逍遥与众生之“有待”逍遥两个层次:前者从“心”上言逍遥,属主观的境界形态,是对庄子逍遥义的承......
白居易对《庄子》的受容,是以实用为原则。以大鹏典故为例,白居易对"大鹏"的认知和情感态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换而悄然改变。前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