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路生相关论文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续二)杨健向知青集团过渡时期的沙龙文艺和文学创作在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过渡时期所进行的文艺......
<正>中国当代诗坛上的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在那个文化贫乏的年代,食指的诗如春雷一般轰隆隆地传遍了全......
一 这段诗歌历史隶属于文学的新时期,(即“新时期文学”)。这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文学发展的一个指称,大体是指中国结束“文革”动......
<正>"朦胧诗"无疑早已成为"经典",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以来甚至中国新诗史上经典化程度最高、最广为人知的诗歌流派。到目前,关于"朦......
<正>引言"红卫兵—知青一代",指的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所谓的"老三届"和"新三届",即1966~1968年间的高......
<正>张:柯雷教授好,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想请您来谈谈关于"先锋诗歌"的看法,这几乎是您的研究专业了。柯:是呵,非常高兴。这个问题......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中,关于诗词类的作品布局如下:高一语文的必修2的第二单元是诗歌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歌不是古典诗词,都......
<正>时间:2016年7月5日地点:北京鄂复明家中访谈者:陈昶,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受访者:鄂复明,老《今天》杂志的成员陈昶(下简称"陈......
栏目主持人夏烈:食指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开创者,他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以生命为琴弦的创作方式在诗歌中得到了执着的体现和坚持。曾经,......
<正>重新开始的时间"时间开始了。"这是胡风的一个诗题。此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年,距本篇文字所述的时间已是半个世纪以前......
<正> 元旦刚过,在谢泳先生寄来的《黄河》杂志(2000年1月号)上看到署名刘双的一篇文章《质疑<相信未来>诗的诠释》。因为我是《相......
<正>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潘多拉打开了她的盒子,里面的不幸像股黑烟似的飞了出来,迅速地扩散到地上。从此,各种各样的灾难充......
<正> 一、简短的回顾 从某种意义上讲,食指(郭路生)并不是一个被埋葬了的诗人,但他却真的被埋没了许多年。 在以往那个时代,那个红......
徐晓的《半生为人》从内容到形式,覆盖了我们的思考和阅读,并启悟对于一个已经逝去却始终无时无刻复活在我们的阅读记忆、审视期待......
<正> 食指,原名郭路生,祖籍山东鱼台,1948年11月21日出生。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生下他,故起名路生。“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
<正>《相信未来》这首诗写于1968年的夏秋之交,当时作者不满20岁。四十六年过去了。四十六年,是把青年变成老年的时间。郭路生早在......
<正>"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我就是喜欢写诗,就是写了几首当时......
<正> 夜幕茫茫,大海在喧哗着。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沉重,因为层层扑向海岸的波涛像黑色的山峰,或是蛟龙猛兽,让人感到神秘和畏惧。黎......
在学术视界的校正与拓展中,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常常会发现一些被遮蔽了的部分,最近二十年学界的许多兴奋点都与此相关。这在学术......
<正>食指是一名特殊的诗人,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又是一首写于特殊时期,题材特殊的作品。因此,尤其要对诗人及时代背景有细......
<正> 食指,原名郭路生,原籍山东。1948年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并参与多个地下文艺沙龙的活动。他的早期作品......
期刊
<正> 1948年 1岁 11月21日生于山东朝城(位于黄河北岸,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现属山东阳谷地区。以前误为生于河北巢县)。母......
多多是一位少见的、不仅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创造力、而且愈写愈独特、愈写愈好的诗人。多多的诗,已构成了汉语诗歌近二三十年乃至近......
倾吐从来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诉求,也不是革命文学加之于作家的期待。倾吐成为欲望,成为欲望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
当代新诗知识体系的构成,不是原始的、特殊的和实际的信息或材料的聚集,也并非全是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