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相关论文
看了滕文骥的《海滩》,又看了他相当简单的导演阐述,不由使我想起了姜昆的一段相声:《朦胧诗》。它讽剌个别不学无术的青年,为冒......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潮中的云南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现代主义诗歌是缺席的,诗人直接从“民族与边地”的浪漫书写进入后......
"第三代诗歌"最早的两个选本对"第三代诗歌"的出场、命名和经典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选本入手,通过入选诗人(诗群)......
1 “诗歌精神”这个词组并不常用且似乎要讲究场合。诗人杨炼曾说对这问题“哑然失笑”(《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序·译林出版社2......
“非非”是作为“异端”出现在中国诗坛的。不管是作为一个现代诗歌流派,或一种艺术思潮,它都在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印迹。当它在......
我们知道,作为形式而存在的语言是个综合概念,它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要素紧密相关,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
二十多年来中国诗歌的反叛与求索,既是一个不断演 示生机和可能性过程,也是不断暴露历史创作和后 遗症的过程。近年诗坛沸沸扬扬的......
20世纪70年代,华夏大地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变革,伴随着这场变革登上中国文坛的,是一批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而他们却用它来寻找光......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乡里娃,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乡村成为了我们孩提时代最美的乐园。我们常相约一起,玩泥巴,捏泥人,打泥仗;也摘野花,捉泥鳅......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新鲜、令不少青年朋友沉思的问题。 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为了享受、为了创造、为了……这关于......
近日,由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歌史学家、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姜红伟编著的长篇诗歌史料书稿《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
草根性是注重经验与传统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力量,在当代艺术中,它正逐渐成长壮大,其突出表现就是地方性艺术的成长和成熟。 刚看到......
“朦胧诗”以其文本内部语言形式及内蕴价值对“十七年”文学的颠覆性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但从文本外部观照该诗派,它......
"五四"诗歌革命、"新民歌"运动和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诗歌革命及其影响实际上构成了一部百年......
“谁在背后推我/看我踉踉跄跄/如一片秋叶在风中起落//惊回首,/哦,又是你——/岁月”这首《岁月》,诗人雷抒雁写于1989年。2013年2月1......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
从文学视角出发,历史废墟意象在"朦胧诗"中,因具相同内涵而成为一类所指功能贫乏的意象;从诗歌创作语境时代背景角度思考,此类"想象的......
"朦胧诗"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定的历史时期背景下,诗歌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后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三十多年后的......
“平民”与“贵族”的分化“第三代”诗人的心理文化特征■陈旭光谭五昌“第三代”诗人作为一种群体的特殊性是相对于“朦胧诗”群......
政治语境的改变影响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转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治场域的松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复苏。在“......
在新时期诗歌中,《致橡树》属于首开“朦胧诗”风的那类诗篇,并从思想内容上重新构建了女性世界的人格理想。它以淳厚隽永的情思,健康......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潮流。以艾青为代表的老一代诗人习惯了中国传统新诗......
食指作为“朦胧诗”的前驱诗人,其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承前启后,“开一代新声”,有着不可替代的诗歌史价值。食指诗歌的思想在......
北岛诗歌的思想之光一直遮蔽着他的艺术之光。北岛诗歌极富艺术手段,也极具艺术质地。作为"朦胧诗"的首席诗人,北岛倾心于意象与象征......
“朦胧诗”自1980年被命名以来到现在已30多年,从最初的论争、学者研究的视域到大众读者眼里,对“朦胧诗”的理解各不相同。文革后......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
本文主要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作为“朦胧诗”前身和源头的“前朦胧诗”作了评述,作为开创者,黄翔和食指等人的意义在于从思想和艺术......
9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史料的发掘呈现,"朦胧诗"的时空边界构成有了持续的扩展,在时间上追溯到了60年代,在成员构成方面也有了重要的......
“白洋淀诗歌群落”在当代诗歌史上往往被作为“朦胧诗”的“地下阶段”或者“前史阶段”来看待。这样的看法事实上抹杀了两者之间......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诗学观念、相异的生命体......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中,"朦胧诗"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变更着不同的地位,显示着不同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越来越为大众读......
“朦胧诗”是“传统诗学精神的复苏”而非“新美学原则的崛起”。“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是超越“朦胧诗”的不同途径并真......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的诗一......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 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
“新生代”(“第三代”)诗歌的评说──“新潮诗”论之一山城客一、“新生代”诗的兴起新潮诗的第一个阶段,即“朦胧诗”阶段,从1978年的兴......
海子及其诗歌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过80......
多多1972年开始创作诗歌,到现在已经40多年,他的诗歌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内蕴深刻,至今已获得国内外多个高等级的文学、诗歌大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诗歌对“朦胧诗”有潜在影响。尽管抒情主题相异,晚近诗歌与“朦胧诗”同具政治抒情性。“朦胧诗”保留了晚近......
食指是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的,当时诗坛的主流风尚是——“政治抒情诗”,诗人们多是为“阶级、集体、政治”代言,抒发“集......
中国朝鲜族文学是属于中国文学中的一支民族文学,既传承了本民族文学的优良传统,又接受了中国文学的滋润,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
本文主要关注20世纪60、70年代北京地区的非主流诗歌活动,与此前的“地下沙龙”、“民间诗歌”等指称不同,“前朦胧诗”主要在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