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学相关论文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革”文学的研究意义,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是从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两个角度阐发;第二部分是“文......
2002年的俄罗斯文坛,像俄罗斯的政坛一样,似乎也在逐渐步入平静和规范,虽然其间也不时出现几个爆炸性的新闻事件.苏联解体前后数年......
一次阅读带来的契机和动力 一九九二年,杨健为撰写《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一书,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提供一些当年读书沙......
曾有论者从发表时间和写作姿态两方面把灰娃的诗区别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地下文学”:一、大多数“文化大革命”的“......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
柏拉图要将诗人赶出“理想国”,源于他的如下观念:诗人的创作意味着摹仿、虚构和撒谎,从而违背真理。但通过对柏拉图本人作品的细读,我......
"白洋淀诗群"是文革地下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诗歌在那个时代所达到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地下文......
"文革"地下青年诗歌同"朦胧诗"有着源流关系.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以其丰赡......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事实的20世纪70年代口头文学,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书面文学。其传播活动的情景化以及传播信息中大量非语言......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以政治标准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但是地下文学却将人性真实地展现出来,大胆地表......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之启示温儒敏(北京大学文中系教授)激活“潜历史”的记忆挖掘“旧史学”的空白最近,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了......
第一卷忆少年(1962-1978)一、蛋糕下午(不像上午)是一天中最烦乱、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富于诗意的一段时间,它自身就孕育着对即将来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只注重“苏联文学”,而忽视“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这是因为很久以来......
<正>多多的《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一文的开场白,曾被研究者在探究"朦胧诗"起源问题时反复引用:"我所经历的一个时代的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过去理论界认为是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引进、借鉴的产物,它产生于当代中国的新时期。其实,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
<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文革十年"没有文学,那是文化的大破坏、大灾难、大断裂时期。有的只是林彪、江青......
<正>“文革文学”进入当代文学史叙述视野已有二十多年。特殊的历史语境导致八十年代以后的叙述者不断地构建和重构文革文学史,并......
“不检查一下是否一切都藏妥当了,不想好如果夜间有人叩门我该做些什么,我是不会睡觉的。”(以下引述皆源自《牛犊顶橡树》) “地......
"文革文学"与现代性有着相当复杂的密切联系,这一问题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以多元开放的现代性视角观照以革命样板戏为......
赵一凡是1960-1970年“地下文学”中的关键人物。他搜集和整理过大量有关这一时期的资料,并为北京地区部分文学青年的阅读、交流提......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随着1979年《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以下简称《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的问世,罗伯特·达恩顿奠定......
期刊
本文主要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作为“朦胧诗”前身和源头的“前朦胧诗”作了评述,作为开创者,黄翔和食指等人的意义在于从思想和艺术......
“文革”地下娱乐类手抄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现代城市形态的叙述。在这些叙述中,大陆城市显得纯洁而空洞,异域城市则呈现出堕落......
“潜在写作”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写作其时得不到公开发表,“文革”结束后才公开出版发行......
<正> 本文主要从一个概念——“文革地下诗歌”的提出谈起,探寻边缘文学如何被重新发现,这种关注边缘的文学研究对于重写诗歌史的......
一世纪之末,中国的“知青文化”掀起了一阵阵热潮———从1988年一批知青活动家为纪念上山下乡二十周年举办的一个个回顾展,到1998年海内外知......
“地下文学”是“文革文学”中很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次握手》是“地下文学”的代表作品。本文把《第二次握手》置于当时......
徐晓的《半生为人》从内容到形式,覆盖了我们的思考和阅读,并启悟对于一个已经逝去却始终无时无刻复活在我们的阅读记忆、审视期待......
个人主义思想在1980年代前的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学中都遭受了持续的压抑、贬损和清理,造成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状况;倡导集体主义的主......
<正> 一、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文革后文学,真正的勃起是在1978年夏天《伤痕》的发表。在这之前,......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北京市第三福利院的病房里,食指(郭路生)依然在写诗。 优雅的举止和贫寒的窘迫/曾给了我不少难言的痛楚/但......
政治上大一统时代,往往要求思想上的大统一。但文学的创造,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思想,根据统一要求而制造出来的作品,不可能有......
在充满“毛文体”的毛时代,民间写作因其无法压抑的个人表达欲望而存在于官方体制化写作之外。本文就这一阶段中民间写作的特殊性......
<正>《晚霞消失的时候》(以下简称《晚霞》)在《十月》1981年第1期刊发后,引起了颇多争议。不久便赶上"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受到批......
倾吐从来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诉求,也不是革命文学加之于作家的期待。倾吐成为欲望,成为欲望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
在东西方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均曾出现过大规模的潜在写作现象或地下文学时期,中国以1970年代的地下文学(朦胧诗等)为代表,西方则以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