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场变化相关论文
洋底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质量迁移与地球外部重力场变化的对应关系,利用不同时期测高资料推算......
利用北天山地区2016~2019年观测的4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一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将不同场源深度......
从地球形变响应的相关研究历史看,尽管在环境要素负荷地壳形变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增多,但是受数据和计算模型的影响,一些地区由于江......
通过考察全球海洋环流数值模型以及TOPEX Poseidon海洋测高数据 ,得到结论 :1 997 1 998年后的部分J2异常变化可能来自海洋环流变......
初步整理四川地区1987—2012年的流动重力资料,规范了测点编号,纠正了历史资料中经纬度和异常点的错误,统计使用点号,使四川地区流......
在对渭河盆地GPS观测资料、流动重力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精细处理的基础上绘制了相应的时空变化图件,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了2002年6月17日海城4 0级地震前后海城一带重力场时空变化情况,重力点值和段差值变化在时间和幅度上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分析认......
系统总结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利用流动重力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经验,研究了8次地震的孕震环境、重力场变化、成因分析......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整体平差计算,系统分析了该区重力场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
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多期重复观测资料,得到不同时空尺度的华北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采用欧拉反褶积......
理论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滑动会引起断层周围的局部重力场变化,利用局部重力异常可以反演断层地质活动参数。重复重力测量能获取......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必然引起震源区和外围地区一定范围内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而GRACE卫星则为探测重力场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GRACE......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全国各领域从事地壳形变测量的专家与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专题的学术交流,其中6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马......
摘要: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
利用2015—2018年川滇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四川兴文5.7级地震和2019年珙县5.3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演变......
定点重复重力测量是获取区域重力场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重力场特征与地形起伏、构造走向等因素相关。以华北地区为例,考虑区域内地......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地震灾害频发,2008年汶川Ms8.0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发震......
分析研究范县地震前后豫鲁测网的重力场与点值变化特征后发现:地震发生在重力场上升过程中,且地震震中位于重力等值线负值区到正值......
介绍流动重力历史资料清理流程、方法及获得的规范化成果,对1998年泾阳MS 4.8、2009年高陵MS 4.4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进行分析,得到结......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关中地区近20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重新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其它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对区域内重力场变化过程、3次......
利用四川地区2010-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和重力段差时序变化图像,对芦山7.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演......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
冀鲁豫交界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是一直受关注的地震危险区。利用该区1995—2010年共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统一起......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
利用冀鲁豫交界地区多期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该区重力场在汶川8.0特大地震前后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强震孕震阶段,随着地......
对兰州—天水—武都地区重力网 1 991~ 1 999年 9期复测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分析了重力场变化与永登 5 .8级和......
洋底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质量迁移与地球外部重力场变化的对应关系,利用不同时期测高资料推算......
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是卫星重力测量的目标之一,同时对地壳运动模型的研究也是地学上的热点之一。在此基础上,以......
基于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获得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合区域GPS测量资料与活动构造分析,本文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2009—2011......
三叉口地区在1989年巴塘6.7级地震和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显示该地区的地应力呈聚集状态,能量的释放较少;在震后重力......
重力场作为基本地球物理场,其静态异常特征与动态时间变化可为研究深地壳结构与性质提供重要的物理场信息。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地震、......
分析研究了福建地区2001~2008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探讨了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重力场变化与永春ML4.6和长泰ML4.7级地震的关系。结果......
以2012—2018年辽宁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地下地质体构造特征构建理论模型,应用欧拉反褶积法对重力变化场源深度......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5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今年在日本札幌举行了第23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综合学术大会中重力测量技术及重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主......
利用江苏重力测网2014—2017年重力场观测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与相对重力联测相结合的平差方法,获取2016年射阳MS4.4地震前后重......
文中运用损伤力学研究方法 ,提出孕震过程中引起地壳破坏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利用应变等效性假设 ,推导了地壳体的应力 -损伤耦......
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GNSS、InSAR和重力测量)的发展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和时空分辨率认识区域地壳运动、重力场及其变化等特征,......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 6.1及5.8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岷县......
分析了近年来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了重力场升降变化与构造活动、地壳应力场变化的关系 ,认为长江三......
对三峡库首区1989年8月以来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解。对分解结果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结合三峡库首区的构造活动特征......
使用宁夏测网2010-2012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利用重力差方法重新计算得到CG-5重力仪的一次项格值系数,对比分析2012年银川ML5.0地震......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000-2007年中国大陆重力场动态变化多尺度分解,获得不同小波尺度意义下的重力场动态累积变化。结果表明:1)一阶小......
通过对山西临汾—晋陕交界地区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结合地质、地壳深部构造资料,讨论了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盐湖区M_L4.9地震......
基于2016年以来雷州半岛-海南岛陆地区(以下简称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资料,对2017年下半年前后的联测资料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进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