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孕育相关论文
综述了地壳深部流体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在地震领域应该深入研究的方面。已有大量资料表明岩石圈是一含流体的系统,也是地震发育的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7月3~9日在苏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263人,列席15人。著名的地球物......
地震预报是地震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愿望,但是由于地震发生的复杂性,本世纪60年代以前,进展一直比较缓慢。日本虽是开展地震研究比较......
1986年11月15日花莲7.6级地震是台湾地震经历八年相对平静后,我国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动期出现的一次强震。(一)地震参数此次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强烈的摇撼将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造成24万余人丧生.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正确掌握地......
每当全球发生大地震或大震连发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争论,与之相伴的则是关于“地震是否增多”的争论。 自20......
华北地块地处我国东部大陆的中心位置,同时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三节点”交汇区域,经历了......
基于EGM2008研究苍梧震源区及华南块体不同尺度重力场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探讨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及可能的动力学意义,为该区地震......
利用2014—2016年南天山—帕米尔地区5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半年和一年尺度重力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变......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及其不均匀性等问题 .结果表明 ,本区 7级以上地震前的中强......
主要从区域性的断块运动、深部构造特征及走滑断层的枢纽运动等方面对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龙门山断裂带土壤气和汶川地震断裂上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随钻过程中不同层位流体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给出深部流体在断裂带内......
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发生是天然密不可分的.地震前后,包括震时,地壳形变全过程的观测结果是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料.......
1 Введениеrn В связи с тем,что Республика Узбекистан расположена ......
将排列熵理论引入地震学领域,采用四川地震台网22个地震台的数据,每小时计算一个垂直分量排列熵值,研究汶川Ms8.0地震前地面运动排......
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地震孕育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存在某些联系,但这......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roblem of Fluid, Heat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near the Earthquake Source A
As the basic problems in seismology, fluid, heat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near earthquake sources during earthquake gener......
迄今为止的观测与研究已初步证实了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电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提取地震发生时有效的电磁信号对于深入探索和......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地区5.0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5.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
1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地壳运动与孕震系统是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呈现出多......
地下水作为一种极其活跃的物质参与地震孕育、发生和调整的全过程。河北省黄骅井水位2002—2012年水位资料显示,2007年和2008年突变......
地震前和地震时观测到的很多电磁效应,与地震孕育阶段和发生地震时震源区活动的过程有关。地震区内应力分布和深部物质性质具有强烈......
通过追踪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发现其震前30余年前兆性中强地震的发生顺序和迁移特征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断裂理论分......
摘要: 以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1966~2006年)资料为基础,选取M≥50地震的水位异常数据,分别从水位异常形态、异常数量、异常幅度、......
前言在地震界,有一个共识,说地震是世界性难题,也就是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地震真的是不可预测吗?不!地震是百分之百可以预测的......
简要介绍了为探索和解释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各种孕震模式 ,推导了由孕震引起的密度变化和位移与地面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之间的......
在成组地震孕育模型的指导下,分析研究了川滇地区M≥6.5地震成组孕育的地震学和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M≥6.5成组地震......
通过对非均匀度 CV值等时间、等地震个数时间扫描和空间的扫描 ,对 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8次 6 .0级以上地震前 CV值的异常变化进行......
研究了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和块体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定点连续形变观测获得的长周期频段信息......
动物感知地震云龙地震前某些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这已为古今中外大量观察资料所证实。1967年8月30日,四川甘孜、炉霍发生6.8级的地震。据调查,8月......
采用GIPSY软件解算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对我国25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经向坐......
龙门山造山带重力场研究表明它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为此,构建了横贯松潘一甘孜块体、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二维剖面的数值模型,采用......
虽然中强地震前可能会出现多种前兆,然而找到一个“特定”的异常来预报大地震的发生却极其困难。地震孕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
介绍了地震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的形成机制及地震发生时位错空间的来源机制 ,并初步得到了地震实践较为普遍的证实。......
孔隙压波传播与衰减对解释深部流体在地震孕育、触发和断裂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石油与天然成藏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
概述了2002年7月9~12日在新西兰惠灵顿召开的2002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固体地球物理专题的交流情况,介绍了该专题的16个子专题当......
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的研究,是揭示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出现于地面、大气层和......
论述了地震孕育状态的地面物理测度问题 ,举出了两个地面物理测度的例子 :地震活动性、微破裂导致的介质的各向异性 ;论述了实验在......
松潘拱背水氡值自1977年11月投入观测以来,其年变化规律呈现的是冬低夏高的形态。通过分析发现,汶川8.0级地震以前,水氡观测值既存......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
分析研究了2004年1月20日河北省滦县ML5.0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 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