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同志相关论文
《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之中,写下的三首七绝。它通过凝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借代表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需要一种国际语言每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卫星转播的国外新闻时,总不免惊叹,人类的聪明才智已发展到了这样的高度:迢迢万里以外发生......
在中共党史上,最早明确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中央文件是《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份文件于1929年11月1日在平远石......
由哈尔滨市方圆围棋俱乐部主办,黑龙江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新晚报》协办的“龙丹·劲松杯”第十六届全国老同志围棋......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民主人士。柳亚子敬赠毛泽东......
最初意向哈尔滨 为了选好新中国的首都,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慎重研究,广纳贤言,再三权衡,集体决定。最早的意向,既不是古都北京,也......
2007年10月12日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 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浜》,就是在新“江抗”(新四军一部)真实的斗争历史基础上演绎......
陈云于1978年11月7日由杭州返回北京,准备参加这次会议。按照会议的安排,陈云被分到东北组。这个组有33人。 陈云发言一开始,先表......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是1927年4月下旬在海丰正式成立的。1928年6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潮梅特委与东江特委合并,组成了新的东江......
在中国现代历史长河中,毛泽东和陈毅是两位杰出的人物。这两个人在性格和气质上是有着共同点的,他们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
朱德和陈毅,既同是创建人民武装力量、身经百战功业彪炳的军事家,又都是抒情言志发为心声的诗人。两位元帅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革命生......
陈毅(1901—1972),原名陈世俊,字仲弘。他是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和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他是一位极富诗情的共和......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 彭儒生于191......
天降大雪,哀乐低回。今年2月14日,我敬爱的婆婆谢飞不幸与世长辞。在守灵的日日夜夜里,每当我一遍遍地追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谆谆......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的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梅念译,胡其安、李新校注)是一......
抗战时期生机勃勃、成绩斐然的新四军文艺工作,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理应记下它的光辉业绩及奋斗历程。一新四军文艺团体的建立,是1......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形象思维”,即用......
1966—1976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场大浩劫,也是发生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1965年8月,毛泽东在同外国友人谈话时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部队往海边撤退,想得到苏联的接济,那是‘上海’,不是‘上山’,那是错了"......
伴随着1958年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国的各条战线也掀起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其中, "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