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相关论文
高一涵在1912-1916年留日期间,恰逢日本大正民主思潮自立宪主义向民本主义的转化阶段.高一涵对于国家、人民、政府三者关系的认识,......
高一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法学家和政治学家。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他极力宣传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主张在中国建立宪......
学位
1933年3月,热河沦陷,举国一致谴责蒋介石及张学良,国民政府监察院高一涵等6名委员,对失职者提出弹劾案。张学良致电国民党中央,表......
2006年,一批高一涵先生的遗墨出现在南京的民间收藏界,其中包括三部手稿:《马克思唯物史观公式集解——附唯物辩证法诸家解释》《中国......
众所周知,追求"科学"与"人权"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提出的响亮口号.作为<新青年>阵营中陈独秀的重要助手,高一涵也极尽所......
高一涵译于1921年前后的《十九世纪政治思想史》一书,原本系英国赫克特·麦克弗森(Hector Macpherson)所著A Century of Polit......
高一涵,笔名涵庐,学名梦弼,今六安市东河口镇茶叶冲人,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的大众导师,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前后,他与陈独秀、......
公理被强权戏弄了 《新青年》每月一期刊发长篇论著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形势了。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
高一涵的宪政思想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宪政文化,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历史的因素来看,他身经新旧两个时代,而作为......
高一涵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但其思想始终没有全盘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群体主流转向马克思主......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认为高一涵在《努力周报》时期的政治思想 ,主要是倡导联邦制下的分权思想、批判军阀黑暗政治的民主思想以及关于中国政治“根......
高一涵,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宣扬民主启蒙思想的重要人物,在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不仅以口舌笔墨方式撰文十余篇来关注这一爱国运动,......
高一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思想家,作为《甲寅月刊》、《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的重要撰稿人,他是思想启蒙阵营的代......
陈独秀一生酷爱写作,“除却文章无嗜好”,他在63年的人生岁月中,给后人留下了数百万字极具价值的文章著述;他自幼轻钱财,重感情,知己满天......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依据高一涵“五四”时期......
<正>上海的20世纪初,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一群有坚定信仰的革命先行者,在上海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也......
90年前的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青年学生自主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政治成果,并不是从日本侵略者手里争回了山东......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中国政治的混乱局面,高一涵开始关注中国政党的改造,他对于中国政治混乱的原因,国民党统治,“党治”与“民治”,“党......
<正>近年来,研究者对《甲寅》月刊越来越重视,一般认为其与《青年杂志》之间存在密切的渊源关系。目前,至少有十多篇论文从相承相......
本文以高一涵——五四时期一个极富特色的思想家——作为研究对象,目的不仅是为了揭示出其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地位,而且也力图通过这......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流行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此说最早出自1927年5月22日高一涵在武昌中山大学李大钊追悼会上的演......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高一涵是杂志创办初期最早加入的主编之一,《新青年》不仅为其提供了一个与封建专制政治、传统伦理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13日,一本名叫《现代评论》的杂志在北京大学创刊。《现代评论》是由当时两个影响较大的编辑群体太平洋社和创......
<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现在党史学界流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对这个说法怎么看?这是关乎中共创立的一个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张涛《新青年》是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杂志。它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每月发行一号,六号辑......
摘要:政治调和是前期“甲寅派”最重要的思想。作为该派精神领袖,章士钊在民国初年率先提出调和立国的主张,到处讲调和,但他从没有专门......
《新青年》创刊之初最关注的并不是“德先生”“赛先生”,而是“青年”问题。《新青年》出于对未来“国民”的寄托,在国家迟暮之感......
民国肇始,代议制初历实践,已然弊端尽显。章太炎在《华国》刊文主张恢复科道制,寻求消除代议制弊端的办法。《甲寅》复刊,在章士钊......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思想启蒙者,也是新的生活观念的提倡者之一。胡适、李辛白、李大钊、高一涵、蔡元培、陈独秀、傅......
高一涵是皖西籍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人物.30年代后,高一涵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监察官员.在30......
【正】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
《新青年》杂志的初衷就是培养和造就新青年。这个工程需要两路并进:一是破除旧观念,一是确立新观念。确立新观念的重点之一是传播现......
中国近代监察思想肇端于民国初年,孙中山率先提出了监察权独立的主张,此后中国近代监察思想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以高一涵的监察思......
记者: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从总体上讲,您怎么评价石川祯浩先生的这本书?萧超然:我是前不久才看到这本书的。近七八年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