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种新分型设计及治疗选择探讨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影像形态学特征,结合文献,建立一种新的综合分型系统,以期为临床上对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一种更全面、适用的分型;同时评估该组患者在采用新分型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 法]1.收集2016年4月-2020年9月期间诊治的、资料完整的8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含X线、CT、MRI等)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合现有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系统,在完善细化影像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指标,初步提出一种将影像形态学特征与临床特点相结合的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新的综合分型系统。2.采用影像形态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等方法,评估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随访的结果;并发有脊髓神经损害的患者,采用ASIA评分方法,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估该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 果]1.1本组89例患者,男性3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4岁(52-84岁),就诊时患者的骨密度DXA均值为-3.1SD;69例患者曾有单次或多次轻微的外伤史以及保守治疗病史;除6例患者无症状患者,其余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影像学检查:陈旧骨折发生的部位,胸椎骨折为41例,腰椎骨折为35例,胸椎及腰椎多发骨折13例;20例表现有后凸畸形,其中,10°<Cob后凸角<30°的患者共10例,30°≤Cob后凸角<60°共8例例,60°≤Cob后凸角<90°共2例。该组患者中,27例表现有神经脊髓功能障碍,按照ASIA脊髓损伤评分,C级4例,D级23例。1.2.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ODI评分与后凸角度、椎体的骨折形态、是否存在神经症状、ASIA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评分与椎体的椎体屈伸指数、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折的形态与患者的ODI评分呈中度相关性(0.4<R<0.75),而后凸角度、终板的塌陷情况、是否存在神经症状与患者ODI具有轻度相关性(R<0.4)。1.3上述结果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伤椎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不呈完全的线性正相关,但伤椎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仍是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临床表现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一些分型的主要指标。但临床上,仅仅依据影像形态学进行分型,远不能全面的描述反映患者罹患该病的严重程度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所指导,一个完整的分型,除依据影像形态学改变外,必须结合具有特征性的相关的临床指标作为次要指标,才能形成完整的分型体系并对治疗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1.4在总结本组患者影像形态学改变结果时,本组患者表现有一种既往未描述过的新的形态学改变,即碎裂吸收改变;同时,本组患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骨折后的后凸角度及是否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较腰背疼痛在临床上更具有特征性意义。本研究结合现有临床常用分型,将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和具有特征性的相关的临床指标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分型,主要指标仍为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在现有分型楔形压缩型(Ⅰ型)、双凹压缩型(Ⅱ型)、扁平型(Ⅲ型)的基础上,完善补充一种新的类型:碎裂吸收型(Ⅳ型),同时将Ⅰ型楔形骨折按发生部位又分为三个亚型:上终板压缩(a)、下终板压缩(b)和侧方压缩(c),用以描述塌陷的具体位置;以具有临床特征性的两个指标即脊柱后凸畸形的程度和有无椎管压迫、脊髓损害作为次要指标,对主要指标进行标注和补充;两个次要指标的描述中,根据后凸Cobb角度严重程度,又将局部的后凸畸形程度按Cobb角程度分四级:正常0~10°(标注为0)、轻度10°~30°(标注为1)、中度30°~60°(标注为2)、重度大于60°(标注为3);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表述为分为: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N)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Y)。新的分型,综合了病人的骨折压缩形态及具体的部位、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是否伴有神经症状,形成了一种新的全面的分型系统,更有利于临床的描述和交流。新的综合分型示例如下:①Ⅰa1N表示为上终板塌陷的楔形的椎体骨折,轻度后凸畸形,无神经症状。②Ⅳ1Y表示碎裂吸收型椎体骨折,轻度的后凸畸形且无神经症状。2.1本组患者中,就诊时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为83例,其中,女性患者53例,男性患者3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岁(55-84),临床表现为仅有腰背部疼痛共56人,出现腰部疼痛且伴有下肢神经症状的患者共27人,4例患者下肢关键肌的肌力2级,23例患者下肢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使用ASIA评分,C级4例,D级23例。影像学表现有后凸畸形的患者共20例,10°≤Cob角<30°的患者共10例,30°≤Cob后凸角<60°共8例,60°≤Cob后凸角<90°共2例。椎体骨折的影像形态学表现,按照新的分型,楔形压缩型(Ⅰ型)患者为39例,双凹压缩型(Ⅱ型)患者共23例,扁平型(Ⅲ型)患者共15例,碎裂吸收型(Ⅳ型)6例。2.2.本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体强化术、开放性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共42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后凸畸形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其中Ⅰ型楔形压缩型患者共24例,包括上终板塌陷(Ia亚型)患者11例,下终板塌陷(Ⅰb亚型)患者9例,侧方塌陷(Ic亚型)患者4例;Ⅱ型患者共15例。Ⅲ型患者共3例。术后,Ⅰ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为7.43±0.63、2.08±0.50、2.00±3.87,Ⅱ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为7.97±0.60、2.19±0.64、2.04±0.74,Ⅲ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为8.02±0.80、2.20±0.63、2.18±0.71;Ⅰ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为68.23±2.87、39.32±3.08、41.95±7.32,Ⅱ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为72.42±2.53、38.23±2.41、39.79±3.03,Ⅲ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为71.32±2.32、39.32±2.47、40.54±2.54。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LKCA分别为13.23±4.23、7.54±6.13、9.42±7.25,Ⅱ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LKCA分别为8.24±3.23、6.34±8.98、6.21±9.12,Ⅲ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 LKCA 分别为 14.23±2.34、9.23±6.21、9.54±6.31。患者的局部 Cobb 后凸角度均较前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术后高度恢复率为12.23±7.23%,术后12月时为8.28±7.25%,Ⅱ型术后高度恢复率为9.23±5.32%,术后12月时为7.43±3.53%,Ⅲ型术后高度恢复率为4.23±4.35%,术后12月时为3.24±4.28%。表明对陈旧骨折的伤椎,椎体强化术后,伤椎的椎体高度仅有轻微程度的恢复或不恢复,术后长期又可能出现椎体的高度再丢失,特别是Ⅲ型扁平型的患者;但对于腰背及腰骶部疼痛的缓解具有一定效果。采用的开放性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41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后凸畸形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存在长期的明显的顽固性腰背疼痛表现;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椎体部分切除重建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共9例,其中Ⅰ型楔形骨折6例,Ⅱ型双凹型骨折2例,Ⅲ型扁平型1例。Ⅰ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76±0.68、2.98±1.53、3.01±4.42,Ⅱ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86±0.76、3.14±1.23、2.35±3.54,Ⅲ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57±0.46、2.56±2.31、2.65±5.32,Ⅰ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0.75±2.75、37.76±2.76、40.54±3.32,Ⅱ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2.48±2.54、39.45±2.45、38.62±3.34,Ⅲ型患者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1.16±2.43、39.47±2.11、41.23±2.33,所有上述的患者行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ASIA分级由9例术前D级恢复至术后E级。采用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部分切除重建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其中Ⅰ型患者共9例,3例患者仅伴有腰部疼痛,椎体骨折塌陷明显。5例患者有中度以上后凸畸形,Cob角度大于30°,1例患者轻度后凸畸形但因此伴有神经脊髓功能障碍。其中Ⅱ型患者共6例,4例患者椎体塌陷明显,高度明显丢失,2例患者后凸畸形中度以上。Ⅲ型扁平型患者共11例,均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其中7例伴有中度后凸畸形或轻度后凸畸形伴有神经症状,4例椎体形态明显丢失。Ⅳ型患者共6例,5例伴有中度以上后凸畸形或轻度后凸畸形造成神经症状。Ⅰ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06±1.34、2.34±1.32、2.24±4.75,Ⅱ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97±0.78、3.42±1.57、3.13±3.32,Ⅲ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67±1.34、2.36±2.12、2.24±5.85,Ⅳ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5±2.32、2.21±1.53、2.45±2.4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0.36±2.54、39.38±2.31、40.11±3.17,Ⅱ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1.24±2.48、39.63±2.19、40.48±3.53,Ⅲ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1.32±2.34、39.38±2.32、40.35±3.31,Ⅳ型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月的ODI评分分别为74.46±3.21、40.21±2.57、41.13±2.16,所有患者的术后4周、术后12月的VAS评分级ODI评分均较术前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LKCA分别为29.32±8.53、8.79±6.46、9.42±7.32,Ⅱ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LKCA分别为31.24±9.57、9.53±8.98、10.23±9.12,Ⅲ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的LKCA分别为 34.31±11.34、10.95±6.75、10.36±6.43,Ⅳ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 12月的LKCA分别为35.64± 16.35、11.43±4.67、12.53±5.32。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后及术后12月的后凸角度较术前的角度有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8例具有神经症状患者,ASIA评分14例术前D级的患者恢复至E级,4例术前C级的患者2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结 论]1.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的影像形态学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且临床表现与其不呈正相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型仅仅依据影像形态学表现对骨折进行分型,不能全面说明患者骨折及临床表现上的特征,也不能很好的描述、指导临床诊疗。2.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患者的椎体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所在的节段部位、发生的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生神经脊髓功能障碍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综合患者椎体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改变及主要相关的临床表现指征进行新的分型,将患者椎体的骨折形态作为新分型的主要指标,将密切相关的后凸畸形程度、是否发生神经症状作为次要指标结合后形成的新的分型系统,能够更好的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临床的诊疗和交流。4.通过本组患者治疗方法的结果评估,提出针对新分型不同类型的治疗选择建议:Ⅰ型、Ⅱ型患者,如无明显后凸及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者,椎体强化术可取得缓解疼痛的效果;Ⅲ型、Ⅳ型患者,多具有明显疼痛、后凸畸形及脊髓神经压迫表现,需行开放手术进行减压、重建及固定,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部分切除重建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5.本组患者样本量少,需进一步样本数量及应用,验证新的分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目 的]探讨老年中度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PTGBD)后序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时机。[方 法]检索Web of science、万方平台相关文献,使用
学位
[目 的]比较不同三维形态分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单发半椎体脊柱畸形患者在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 法]本研究回顾了 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中心因单发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且接受后路单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单发半椎体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
学位
[目 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应用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1.术前使用三维可视化对于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2.术前使用三维可视化对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3.术前使用三维可视化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影响。[方 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80例做过肝切除术手术的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术前行三维可视化者分至
学位
[目 的]分析绝经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体内血脂及其它营养代谢指标的关联性,以此探究血脂、尿酸等相关代谢指标用于预测绝经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 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及绝经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165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1.00±7.35)岁。根据是否发生过腰椎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患者中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阐明不同类型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共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住创伤外科住院部和门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共182例,在按照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学位
[目 的]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在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较高比例的髓内异常,(如: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CM)和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TC))被检出。但迄今,CM下疝程度和TC中圆锥的位置与侧凸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调查单中心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脊柱侧凸严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弯型、CM及TC的发生率、CM
学位
[目 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行颅股骨牵引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颅股骨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的影响,与未行牵引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比较分析,探讨术前颅股骨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牵引后和术后的冠状面/矢状面畸形、椎体旋转、畸形角率、躯干平衡的影响,从而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治疗提供策略。[方 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脊柱矫形手术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资料,
学位
[目的]对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进行研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膝关节骨关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90例,通过病例选择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分为两组,随机选取单纯口服双醋瑞因胶囊的患者45例。另选取口服双醋瑞因胶囊加抗骨质疏松治疗(口服金天格胶囊、骨化三醇胶囊联合肌肉注射依降钙素)的患者45例;两组病人的
学位
[目 的]1、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手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I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变化趋势,并探究不同年龄组AIS患者HRQoL变化趋势差异。2、探讨AIS患者术后HRQoL的影响因素。[方 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
学位
[目的]调查大理州八县在校学生的脊柱侧凸阳性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民族间的阳性率及脊柱侧凸畸形程度差异。通过实践,探索合理的筛查方案,为今后脊柱侧凸筛查工作的普及打好基础。在筛查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对脊柱侧凸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Forward Bending Test,FBT)+躯干旋转角测量法对大理州的中小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