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通过mTOR/S6K1-p50/p65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unju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极高,包括快速增殖,强侵袭性和高迁移能力,其中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胰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其五年生存率却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在将近50%~60%的胰腺癌确诊患者中,被确诊时癌症就已经扩散到肝、肺等其他器官,手术切除作为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派上用场的。而姑息疗法只能使患者总体生存期维持在一年以内。胰腺癌的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使得开发用于胰腺癌治疗的特效药物的研究非常困难,进展非常缓慢。因此,研究开发新颖有效的胰腺癌治疗药物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有不少病例分析的报道证明,中草药(CHM)治疗胰腺癌显示出对患者预后和总体生存(OS)的显著改善作用。且较西药而言,中草药在治疗癌症方面更加安全。其中的穿心莲内酯(中草药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份)更是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被用作止泻药、降糖药、抗炎药、抗氧化剂以及抗癌药。穿心莲内酯的多种药理活性,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体内外抗肿瘤的研究,其在抑制人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生长方面的研究已被多次报道。然而穿心莲内酯在胰腺癌中的抑癌效果及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的:本研究进行了胰腺癌的体外实验。从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能量代谢等多方面,对穿心莲内酯的抑癌作用进行评估,证实穿心莲内酯有成为胰腺癌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深入探讨穿心莲内酯抑癌作用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促进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2.5、10、20、40μM)的穿心莲内酯处理PANC-1,MIA PaCa-2和CFPAC-1胰腺癌细胞以及hTERT-HPNE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然后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来评估穿心莲内酯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来评估穿心莲内酯对胰腺癌细胞迁移活性和侵袭性的抑制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程度,来评估穿心莲内酯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使用生物能量分析仪测定胰腺癌细胞的氧耗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细胞糖酵解速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来评估穿心莲内酯对胰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对相关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胰腺癌细胞抑癌作用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
  结果:穿心莲内酯对PANC-1和MIA PaCa-2胰腺癌细胞表现出显著有效的综合抑癌作用。穿心莲内酯以剂量-效应的方式显著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且对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没有产生影响。此外,穿心莲内酯在很大程度上以剂量-效应的方式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迁移活性和侵袭能力,并促进了癌细胞的凋亡。而且穿心莲内酯还显著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和有氧糖酵解途径,大大降低了癌细胞的高代谢水平。从WB分析结果看,mTOR及其主要的下游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显著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经典途径主要成员p50-p65二聚体的磷酸化水平同样也受到显著抑制。这表明,穿心莲内酯可能是通过失活mTOR/S6K1-p50/p65信号传导途径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高代谢水平和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发挥了良好的抑癌作用效果。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活力、增殖能力、迁移活性、侵袭性以及高能量代谢水平,并显著促进癌细胞的凋亡,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mTOR/S6K1-p50/p65信号转导可能是穿心莲内酯抑癌作用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有可能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潜在有效的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16S rRNA甲基化酶介导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越来越常见,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已经开始出现同时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碳青霉烯酶的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给公众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本研究旨在调查携带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配对标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638;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miR-638表达水平,分析miR-638在体外诱导的APL细胞系中的表达规律;对不同白血病标本进行miR-638表达水平检测,分析评价miR-638表达水平在APL的辅助诊断、治疗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  本研究应用卷积、循环神经网络和XG Boost算法,建立治疗前晚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单药EGFR-TK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区间的疗效预测模型。该模型为涵盖患者基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简称ARFI技术)中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测量IgA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肾实质的VTQ值,结合IgA肾病患者病理Lee分级、常规超声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讨VTQ技术在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
学位
背景与目的:  输尿管下段结石是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发病率高,给患者造成痛苦和医疗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观察三金排石汤结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希望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医学排出疗法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6月到2017年9月在XX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剔除随访丢失及中途更改排石方案的患者后,最终共纳入96例,病例结石的影像学表现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左心室血栓发生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心力衰竭患者179例实施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左心室血栓分为A组(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52例)和B组(心力衰竭未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27例),通过问卷、查阅临床资料等形式,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吸烟史、饮酒史、血压、心率、
目的:通过观察血栓抽吸(TA)对不同D--二聚体水平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心血管内科介入医师在急诊PCI中选择何类STEMI患者进行血栓抽吸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308例,依据行PCI前是否行人工血栓抽吸操作将STEMI患者分为单纯PCI组和行PCI前先行
学位
目的:探讨宏基因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对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因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收入住院,并行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查的患者,收集上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对不明原因肺部感染诊断的阳性率,特异率等,分析其对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将54例患者的宏基因检验数据与传统检验数据分为2组,
学位
目的:  通过智能可穿戴监测设备,实时观测术后无晶体眼婴幼儿在真实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视物距离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用以指导术后无晶体眼阶段的配镜。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3例术后无晶体眼婴幼儿患者。(年龄范围在6-42月,平均年龄为18.2±8.4月;其中男性16人,女性7人;因先天性白内障而行晶体摘除术有18例,因PHPV合并白内障而行晶体摘除术的有5例;单眼无晶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