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x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相较于前循环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具有更高的致残、致死率。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后循环动脉瘤,由于局部神经血管解剖复杂,且骨性结构较多导致传统的外科手术暴露动脉瘤困难,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新出现的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新的血管内支架,与传统支架相比具有更高的金属覆盖率,仅凭支架本身已达到传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瘤颈口金属覆盖率,并且由于其较低的孔隙率,可以对载瘤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重建,减少动脉瘤囊内压力,同时高金属覆盖率可以为内皮细胞进行支架内皮化提供附着位置,从而促使动脉瘤愈合。血流导向装置在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瘤复发率。对于后循环动脉瘤,传统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存在瘤颈附近分支血管受累、动脉瘤栓塞不致密等问题,导致有较高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并且动脉瘤囊内致密栓塞无法解除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这一点在后颅窝空间狭小并且神经结构功能重要的前提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可能弥补传统介入方式的不足之处,但是目前血流导向装置应用于后循环动脉瘤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影响动脉瘤完全愈合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0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位置将病例分为椎动脉组和基底动脉组,并在这一分组基础上通过使用血流导向装置的数量将病例分为椎动脉-单支架组、椎动脉多支架组和基底动脉单支架组、基底动脉多支架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组及亚组间安全性及有效性和临床预后差异,并进行影响动脉瘤完全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年龄为20-77岁;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11.11%,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3.70%,死亡率为4.94%,预后良好率为92.59%;术后77例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完全愈合率67.53%。椎动脉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4.08%(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5%vs0,P>0.05),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2.04%(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2.05%vs0,P>0.05),死亡率为2.04%(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2.50%vs0,P>0.05),预后良好率为97.96%(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97.50%vs100%,P>0.05),随访完全愈合率66.67%(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66.67%vs66.67%,P>0.05)。基底动脉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21.88%(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12%vs57.14%,P<0.05),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6.25%(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4%vs14.29%,P>0.05),死亡率为9.38%(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0vs42.86%,P<0.05),预后良好率为84.38%(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100%vs28.57%,P<0.05),随访完全愈合率68.97%(单支架组vs多支架组,72%vs50%,P>0.05)。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结合弹簧圈(P=0.015)是动脉瘤完全愈合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结合弹簧圈(P=0.018)是动脉瘤完全愈合的预测因素。结论1.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基底动脉组动脉瘤比治疗椎动脉组动脉瘤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且在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中,多枚血流导向装置应用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率。2.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更易促进动脉瘤完全愈合。3.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拥有较高的完全愈合率及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和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中的Ⅲ类结节--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AUS/FLUS)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并研究两者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前穿刺诊断为甲状腺AUS/FLUS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世界上首次和复发性脑血管缺血事件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合并ICAS的患者入院时的卒中症状更加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时间更长。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ICAS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国内外对于血管内治疗ICAS的疗效、风险性及安全性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尤其关于判断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是否能够实现早期症状改善的研究较少,缺少影像学参考。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颅内动脉支架
学位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对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良性小肾肿瘤患者51例(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8例、嗜酸性细胞腺瘤13例)及恶性小肾肿瘤患者65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并评估两组病灶的CT影像特征。选取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的轴位最大层面图像,采用MaZda软件提取纹理参数,包括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灰度绝对梯度、自
学位
背景与目的在过去的十年里,血流导向装置已经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一种有价值的血管内治疗方法。通过其高金属覆盖率和低网孔的独特设计,FD可以改变瘤径口血流动力学,减少局部血流对动脉瘤囊的冲击,从而导致瘤内血栓形成及动脉瘤愈合。据多个中心Meta分析报道,血流导向装置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达到80%左右。尽管FD治疗脑动脉瘤有很高的完全闭塞率,但术后动脉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支架内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日益提高,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字格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四字格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美感,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被广泛使用,四字格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为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口译中,译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应出贴切的表达
学位
背景和目的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之一,主要特征为情绪持续低落,通常伴有认知障碍、躯体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抑郁症致残率位居世界第二,预测到2030年将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更严重的是,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为探索抑郁症患者的异常脑活动提供了新方向。研究表明大脑半球间和半球
学位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给予区域性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术前接受区域性动脉化疗栓塞和全身静脉化疗的联合治疗,选取为研究组;其中43例患者术前接受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选取为对照组。胃癌根治术前2组患者均接受2-4周期新
学位
目的腹膜后淋巴结是恶性肿瘤中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后因解剖部位较深,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术难度较大,同时放疗和化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广泛应用于深部器官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RFA治疗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旨在探讨RFA在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有效
学位
背景和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根据遗传表型的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别很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2基因分型是判定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被纳入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学位
即兴演讲同传是一种常见的口译形式。即兴演讲的特点是口语化较强,句子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明显,用词贴近生活化。此外,演讲的内容很难事先预判,这也会为译员带来诸多挑战。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决定译者在口译过程中需灵活使用翻译技巧,重意义对等而非字对字的翻译,从而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本文以马云在香港做的一篇题为“与青年有约:从梦想到成功创业”的演讲为模拟同传实践材料,探讨该篇演讲的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