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级别肿瘤间差异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15年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22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治疗方法等,并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术后有无复发或远处转移,及患者的生存情况。通过对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在不同级别肿瘤间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本研究共入组15年间22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男性126(55.26%)例,女性102(44.74%)例,男女比例1.29:1。发病年龄20~99岁,中位年龄51岁,平均年龄52.15±12.44岁。内镜下表现:228例患者中有12例未见内镜检查结果,余216例患者中,肿瘤发病部位距肛门1~15cm不等,其中≤5cm者143(66.2%)例,5~10cm者64(29.6%)例,>10cm者9(4.2%)例。肿瘤多数为单发,共204(94.4%)例,余12(5.6%)例为多发病灶。内镜下测量肿瘤大小,≤1cm者180(83.3%)例,>1cm者36(16.7%)例。肿瘤形态观察,丘状隆起样表现者148(68.5%)例,扁平状隆起18(8.3%)例,息肉状26(12.1%)例,不规则隆起状24(11.1%)例。病例中有53(24.5%)例表面出现破溃、出血、凹陷等,163(75.5%)例表现为光滑完整外观。临床分期:228例患者中有15例浸润深度未知,余213例患者中,肿物局限于粘膜层77(36.1%)与粘膜下层102(47.9%),侵及固有肌层8(3.8%)例,达浆膜下层未穿透浆膜层者11(5.2%)例,侵及脏层腹膜或邻近组织者17(7.0%)例。对不同浸润深度者进行T分期,其中T1者179(84.0%)例,T2-T4者32例(16.0%)。采用spearman检验肿瘤浸润深度与直径大小间相关性,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且肿瘤越大浸润程度越深。228例患者中初诊发现淋巴结转移者共32(14.0%)例,伴远处转移者13(5.7%)例,多为肝、骨、肺转移。对有完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资料患者进行TNM分期,I期175例(82.2%),II期5例(2.3%),III期20例(9.4%),IV期13例(5.7%)。病理及免疫组化:228例患者中85例未行免疫组化检查,余143名患者中G1级105(73.4%)例,G2级24(16.8%)例,G3级1(0.7%)例,癌10(7.0%)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3(2.1%)例。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 A)检测79例为阴性,阳性64例,阳性率为44.8%。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检测仅2例为阴性,阳性为142例,阳性率为98.6%。CD56检测示阴性8例,阳性135例,阳性率达94.4%。2.不同分级直肠NENs间临床病理特征对比:根据Ki-67阳性指数不同将直肠NENs分成三组,G1级(Ki-67<3%)105(73.4%)例,G2级(3%≤Ki67≤20%)24(16.8%)例,G3/癌/混合癌(Ki-67>20%)14(9.8%)例,比较不同级别分组间发病年龄、距肛门距离、大小、形态、表面光整与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差异性。不同级别肿瘤在Cg A表达(P=0.88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级肿瘤在年龄(P=0.043)、距肛门距离(P=0.011)、大小(P<0.001)、形态(P<0.001)、表面光滑与否(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分期(P<0.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肿瘤级别越高,肿瘤直径越大、浸润程度越深,形态往往不规则且表面多欠光整,同时越易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分期也越晚;此外年龄大者往往肿瘤级别较高。3.影响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距肛门距离、肿瘤数目、直径大小、形态、表面光整与否、浸润深度、Cg A表达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有无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518)、年龄(P=0.113)、肿瘤数目(P=1.0)、距肛门距离(P=0.061)、Cg A表达(P=1.0)对淋巴结转移无影响。而肿瘤直径大小(P<0.001)、形态(P<0.001)、表面光整与否(P<0.001)、浸润深度(P<0.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肿瘤形态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及肿瘤直径越大、浸润程度越深越可能伴随淋巴结转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cm(OR=8.279,P=0.02<0.05)和浸润深度>T1(OR=37.744,P<0.01)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4.治疗及预后:228例患者中174(76.3%)例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治疗者17(7.5%)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者12(5.3%)例,开腹手术治疗16(7.0%)例,其中5例在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或介入治疗;另有9(3.9%)例患者因发现时已无手术机会仅以内科保守及介入治疗为主。228例病例成功随访208例,随访率为91.2%,死亡18例,现存活190例,死亡率8.7%,其中三年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0%,五年OS为81.7%。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法分别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数目、形态、表面光整与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级、分期、Cg A、治疗方式患者预后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不同性别(P=0.231)、年龄(P=0.160)、肿瘤数目(P=0.313)、Cg A表达(P=0.920)对预后无影响。肿瘤大小(P<0.001)、肿瘤距肛门距离(P=0.028)、不同形态(P<0.001)、表面光整与否(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浸润深度(P<0.001)、伴或不伴远处转移(P<0.001)、病理分级(P<0.001)、不同治疗方式(P<0.001)在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肿瘤直径越大、距肛缘距离越远、浸润越深、表面欠光整、形态不规则、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无手术机会者往往预后更差。而通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1cm(P=0.032,HR=8.282)、有淋巴结转移(P=0.030<0.05,HR=16.347)、肿瘤分级为G3/癌/混合癌(P=0.015,HR=14.514)、有远处转移(P=0.042<0.05,HR=3.539)是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直肠NENs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好发部位为直肠下段,肿瘤大小多≤1cm,浸润深度多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肿瘤越大往往浸润深度越深。2.不同分级肿瘤在发病年龄、距肛门距离、大小、形态、表面光滑与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肿瘤级别越高,肿瘤直径越大、浸润程度越深,而形态往往不规则且表面多欠光整,同时越易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分期也越晚。3.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即肿瘤直径越大、浸润程度越深越可能伴随淋巴结转移。4.肿瘤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远处转移、病理分级可显著影响预后,且肿瘤直径越大、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理分级程度高者往往预后更差。
其他文献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失调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OLP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然后从中选择差异显著且丰度高的3个miRNAs进行血清学验证,探讨miRNAs在OLP发病过程中可能发
学位
目的:研究抗生素的应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以指导免疫治疗肺癌患者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科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一般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患者疗效及生存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79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占73.7%(132/179),女性占26.3%(47/179),年龄小于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CNRDS)中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河北省MHD患者。根据长期血管通路的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隧道式导管组,
学位
靶向治疗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治疗前进行肺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全面了解NSCLC患者的基因突变谱,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因此,传统的单基因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需要进行多个驱动基因的联合检测。本研究利用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分析NSCLC中多种驱动基因的临床病理
学位
目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 MMR)而导致的微卫星片段碱基对的插入或丢失,和肿瘤的发生及疗效相关,尤其现在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疗效相关。前人利用2016年之前的文
学位
目的:先前的研究显示在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 AEs)与临床获益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肝细胞癌(HCC)患者中ir AEs和ICIs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学位
目的:研究HBV对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根据HBV状态,分为HBV阴性组(n=10)与HBV阳性组(n=31);再根据HBV拷贝水平,将HBV阳性组分为HBV低拷贝组(n=19)与HBV高拷贝组(n=11),(因1例患者未查HBV拷贝予以排除)。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不同HBV状态、HBV-DNA拷贝数患者的临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 ptor agonists,GLP-1R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e,TN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病因,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ICIs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过程中
学位
目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预后很差。本研究旨在探讨PT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63例PTL患者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进行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评价PT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