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物庄园》中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究人性的同时也对真实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进行了写实,他用政治寓言的方式揭露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段悲剧。他对双方这种乌托邦式的、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没有一点好感,大部分原因是童年所受的私立教育有一定的极权主义特点,鞭子教育、等级制度让奥威尔的童年备受摧残。成年后,参与西班牙内战也让他看清了法西斯主义的真实面目。因此,对于德国纳粹主义和苏联个人崇拜,他都持反对态度,但当时世界的主流政治思想就是如此,所以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异端。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审视着周围,以犀利的文字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于是便有了《1984》《动物庄园》这样的体现其政治思想的世界名篇,其中《动物庄园》将他的政治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英国人琼斯经营的曼纳庄园中,公猪老麦哲号召动物们造反追求自己的幸福,果然不久以后,大家揭竿而起赶走了主人琼斯,但三五年后,以拿破仑为首的公猪们又重新占据了统治的地位。
  一、男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权术的玩弄者和政治的理想化者
  小说文本一开始,老麦哲就向动物们讲述了自己的怪梦,梦到动物们一起造反占领了庄园,成为自己的主人。老麦哲死后,在拿破仑和雪球的带领下,动物们真的推翻了庄园主人琼斯的统治,开始自己管理庄园。如果说老麦哲象征着将共产主义传入苏联、启蒙人们思想的启蒙者,那么拿破仑和雪球则代表着当时苏联有着卓越领导才能的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但是,奥威尔在政治观念上是支持托洛茨基的,而又因为在西班牙内战的经历极其痛恨极权主义,所以在描写时难免带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将雪球写得太过于完美。
  在继承老麦哲遗志的三只猪中,雪球无疑最具聪明才智。在三只猪将老麦哲的思想总结为“动物主义”后,雪球又进一步将其浓缩为“七诫”,使其他较为低级的动物更容易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老麦哲的思想理解最为透彻。雪球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学者,他有当领袖的才气却缺乏当领导的能力,然而如果没有手段,就无法当好一个政治家。聪明才智能够让他拥有领导的地位,却不足以支撑他保住自己位置。他能言善辩能,让动物们对他心悦诚服,但真正能懂他用意的没有几个,而偏偏他的政敌拿破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当他尽心竭力,日夜苦思冥想地建造风车项目时,拿破仑早已开始秘密培养自己的亲信——几条凶狠的恶狗,随时准备完全取代他。
  (二)权力的鼓吹者
  作为继承老麦哲遗志的三只猪之一,斯奎拉的智慧自然也是超群的,他非常聪明,及早就看清了庄园中的形势,选择跟在拿破仑的后面,用他能言善辩的语言优势,帮助拿破仑巩固极权主义的统治。斯奎拉是个指鹿为马的宣传家,象征的是独裁者身边常见的“戈培尔”式的宣传部长。拿破仑的很多思想和指令都是靠斯奎拉传达的,因为作为统治者,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允许亲力亲为,而且他也不想与群众有亲密的接触。所以,每当遭遇统治危机时,斯奎拉都会出面,每当“我”以为拿破仑已经藏不住他伪善的面具时,斯奎拉总能靠他的巧舌如簧挽回局面。比如,当动物们发现牛奶全都被猪占有而提出异议时,他这样说,“你们不会把我们猪这样做看成是出自自私和特权吧?实际上我们猪根本不喜欢牛奶和苹果”“正是为了你们,我们才喝牛奶吃苹果”。这类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成功地迷惑了众人,使他们相信猪的统治一直是造福大家的。
  为了维护拿破仑的极权统治,斯奎拉为大家制造了共同的假想敌——雪球。不断地改写历史,将动物们记忆中不符合统治需要的部分全都抹除,加之以不断重复的谎言。把有关牛棚大战和风车建设的成就全都安在拿破仑的身上,谎言的不断重复也就慢慢取代了真相。
  (三)勤劳而愚昧的劳动者
  专制的极权得以存在,不仅是出于个人对权力的渴望,还有强大的民众基础。统治者和分享权力、愿意动脑的人总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喜欢做的还是跟随。他们很少去分析对错,只是随波逐流,少数服从多数,他们头脑简单却也忠诚朴实。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为了庄园奉献一生却最终难逃厄运的公马鲍克瑟。他象征着无私又甘于奉献的少数劳动者,他们在普通民众中往往能起到带头作用,在群众中威信很高。鲍克瑟最爱说的两句话是“我要更努力地工作”“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像大多数体力劳动者一样,其不愿意动脑思考,但又干劲十足,一心想为自己的团体多干活,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人往往备受统治者和民众的喜爱。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来身体力行地号召群众为自己卖命,民众喜欢这样在工作中多干活的人带领自己,毕竟统治者的意图太难理解,而跟着干活最多的人一起工作总不会出错。
  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中,奥威尔留给女性角色的描写并不多,她们大多是作为男性的陪衬出现的,但如果没有她们这本小说也就不再完美了,笔者对其中几个女性形象的印象颇深。
  首先是鲍克瑟的伴侣——母马克拉弗。奥威尔描写她是“一匹年近中年的母马,自从生了第四匹小驹之后就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身段”,到这儿,第一次出场的描写就结束了,人们的第一印象仅仅停留在外貌上,而她的同伴鲍克瑟拥有“有着众所公认的坚韧与勤劳”这种深入性格的描写。尽管人们可以从接下来的文字看出这是一匹善良、充满母爱的马,但第一印象的描写也有些许的敷衍。克拉弗在文中主要起到陪伴作用,在鲍克瑟劳累时劝他休息,当鲍克瑟被拉走时,她与本杰明一起最先反应过来想要拦住马车。作为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人,她也渐渐发现现在过的生活与之前的不一样,但具体又说不上来那里不一样,或者一开始大家造反的目标也不是很明确,只是受了老麦哲思想的鼓舞想要摆脱人类,但摆脱之后怎样生活,谁来领导大多数人是没有想过的,因此此时的不知所措也就不奇怪了。克拉弗在性格上与鲍克瑟是有相通之处的,都代表着无知与麻木的大多数人。
  其次,描写母马莫莉时,奥威尔用了“漂亮但愚蠢的白马莫莉照例是要迟到的”“扭扭捏捏”等形容词,一个已被人类驯化、养尊处优、目中无人又爱慕虛荣的形象跃然纸上。奥威尔对于拿破仑这样的大反派都没有如此直接的描写。可见,奥威尔心中或者是当时大多数男人的心中,女性就是这样的形象,是带有一定偏见的。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确实也是大量存在的,他们根本就不想有思想,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走,集体的利益、自由的身体都与自己无关,只求过得舒适、能满足虚荣心,这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追求。
  三、结语
  《动物庄园》中,动物们推翻人类的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而这种乌托邦的政治制度从建立开始就迅速走向灭亡,从人的统治到猪的统治,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奥威尔所描绘的一切是为了讽刺苏联的个人崇拜,但又不只是为了讽刺,他更希望后人能够从书中读出问题进而找出应对的办法。因为个人总是有缺陷的,智慧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人极权主义的天下也终究会被众人推翻。从书中能感受到问题,人们也就不辜负奥威尔创作的初心,正如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所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黄滢竹(1994-),女,吉林永吉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重点研究。  从源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规定着每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七十七天》是根据杨柳松的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小说《北方的空地》改编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迷失于都市生活的探险家杨,计划在八十天之内横穿漫无边际的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杨在领略了羌塘无人区壮丽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其特有的极端气象。在经历了与动物的生死搏杀、呆呆地看着补给消耗殆待尽却无能为力的生死考验后,极度的孤独感导致主人公心理最后的防线崩溃,一触即发。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迎来的只是绝对的冷静。但在迎来
期刊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
期刊
《如来梦》是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拥有十分恢宏的气势,蕴含的佛学哲理较为丰富。其中,《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刘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说《袍修罗兰》的主要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二胡曲。《如来梦》是迄今唯一一部现存较为完整、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二胡套曲。这套二胡作品与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极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现景色、民风和人,《如来梦》则由八首
期刊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当代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其首演至今,剧中的经典唱段广为传唱,各种舞台和音乐会上都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这足以看出它的魅力。《开药方》是剧中的一首对唱曲目,本文分析了该唱段的创作特色和演唱技巧,旨在引导演唱者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韵味,更好地诠释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描绘了古城中的抗日故事,“野火”代表的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而“春风”则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剧
期刊
近些年,来广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他们以悲悯的情怀、敏锐的洞察力、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折射内心,反映在时代骤变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道德坚守。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极大关注,并被文学界广泛认可。这些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在题材选择、美学追求、道德审视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性,代表了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整体创作面貌和诗学追求,对他们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广
期刊
《兰花花叙事曲》是著名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二胡作品,乐曲由五个部分串联,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陕北地区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兰花花不满买办婚姻,与黑暗势力抗争并追求自己幸福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女性也渴望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乐曲分为五个部分,在演奏过程中,该作品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音乐风格兼具抒情与叙事。  《兰花花叙事曲》是二胡演奏中
期刊
《赫索格》中通过多个人物以及人物组合的塑造,表现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即人物行为之境、心理描写之境和人性表现之境。在每重境之上,小说文本都通过具体内容体现出种种矛盾,包含宗教之间、宗教和现实人生以及赫索格的精神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了《赫索格》的复杂性。本文梳理《赫索格》中的多组矛盾,总结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指明了《赫索格》中矛盾人生的人性和解。  一、人物抒写的第三重境——人物行为之境  《赫
期刊
《红楼梦》是不是经典,为什么成为经典?《红楼梦》凭什么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使其成为经典中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在汗牛充栋的红学研究中少有人专门论及。“否定主义文艺学”提出“越经典的作品独创性程度越高”的“以独创性为坐标的文学批评方法”,为当代文学批评开辟了一条原创道路。学者汤拥华指出:“所谓独创性问题研究,是要揭示一个作家不可替代的贡献,或者探究作家未能做出此种贡献的原因。”所以,相比其他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