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快乐习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感觉到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不过,综观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却存在着很多的“不快乐”。大部分学生在作文课的写作过程中无快乐可言。面对作文,学生一筹莫展,面对作文学生有口难言,面对作文学生笔有千斤重。难道学生就不能在写作中感受快乐、创造幸福吗?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人性或者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精神的快乐是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快乐。那么,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得到什么满足,才能让其快乐呢?
  “精神的快乐是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快乐。”要让学生在写作时获得精神的快乐,笔者认为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主体,想学生所想,把倾诉、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追求精神满足感的过程中体悟到无尽的快乐,从而去表达自己的快乐,让写作成为实现快乐的一种方式。
  一、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传统的作文课,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指定作文题,或规定写作范围。大部分的作文课上,老师洋洋洒洒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认认真真地讲解写作的技巧。教室里的学生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大多数学生望题兴叹,愁眉不展,不知该写什么,更不知从哪儿写起。此时,教室里的“无言”更多地体现出了教师的无奈、学生的无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笔者认为,教者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话语权,总是牵着学生,让学生去写老师要求的内容,而非学生自己想写的内容,学生怎能畅所欲言,又何来快乐而言呢!
  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从题目开始,让学生自己确定想写的题目,这样才能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思维与智慧碰撞出火花,那才有快乐。
  于是,我尝试着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去出作文题,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喜欢写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在上作文课之前,由四大排各出一题,然后由学生分别阐述选择这个题目的理由,再由学生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题。虽然,这样做似乎减少了教师传授的过程,但其实在学生讲述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理由时,已将写作的原因、写作的内容进行了讲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在你讲、我讲、大家讲的过程中,学生把握了题目的要点、内容的重点,我想这就是授之以“渔”吧!
  二、把生活的热情传递给孩子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一个没有情感的孩子如何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当下许多生活富裕的孩子,精神却是匮乏的。如今的家长因忙于工作,多数人将孩子交给了电视,交给了电脑,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时哭时笑,而家长也只会一味地从物质上去弥补。可是,长期下去,孩子会失去些什么?对,他们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失去了交流的快乐,失去了亲情的浸润。
  作为老师,我们要把生活的热情传递给孩子。在这份传递中,让我们的孩子发现生活之美,发现表达之乐。
  1 感受爱,记录爱。在小学作文课中,有许多要求写人物的文章。可是,在教学时,我意外发现学生对自己最亲的人都不知说些什么。他们与父母、奶奶爷爷在一起,每个晚上,每个周末,每个假日,与亲人在一起时间是比较多的,一天24小时,发生了多少感人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啊,可是孩子们却没有感受到。妈妈为他洗衣服,他认为是应该的;爸爸为他烧饭,他认为是应该的;爷爷送他上学,他认为是应该的;奶奶送他学习用品,他也认为是应该的……在生活中,大人所做的一切,他都认为是应该的,而他却没有从中感受到来自亲人的爱,是爱让他们义不容辞。
  针对这·情况,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爱”的收录本,每天将自已感受到的一份爱记录下来,字数不限,只要写清这份爱来自准,他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爱。
  其实,这与记日记有些相似,但不再用老套的“日记”为名称,而换了说法,让学生有了新鲜感,从而人人争做“爱”的收集大使。
  在作文课上,学生交流着自己收集的爱,倾诉着自己感悟的情。渐渐地,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是那么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都在爱着他们。有的来自亲人,有的甚至来自陌生的路人,他们在爱中感受到了幸福。
  2 付出爱,表达爱。当孩子沉浸在无尽的爱海中时,我告诉他们:爱让你们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乐。如果将爱传递给他人,你就会感到更快乐。就如高尔基所说:“给”永远比“拿”快乐!
  怎么付出自己的爱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送礼物,有的说做家务,有的说考优异的成绩……我告诉孩子们,其实语言也可以传递爱,这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无私的父母只要孩子说声谢谢,只要孩子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他们就会深感幸福。
  
  于是,我让孩子回去对父母说声“我爱您”并抱抱他们。结果却是那样的令我意外。许多孩子竟然羞于表达,他们面对最爱自己的父母竟然连“我爱您”三个字都说不出来,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我想起老师布置的作业——对妈妈说声‘我爱您’,我犹豫了。我走进厨房,刚要开口。妈妈突然回过头来,望着妈妈那张熟悉的脸庞,疲惫的双眼,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那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面对妈妈,作为男子汉的我觉得说出‘我爱您,妈妈!’似乎有些肉麻,还没说,我就感到了不好意思。于是,我拿起电话决定对远在北京的爸爸说。谁知,当电话那头传来爸爸熟悉的声音时,我竟然无语。好在爸爸十分了解我,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爸爸,我……我……我……’,当我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大声告诉他,我很爱他时,我又卡壳了……”
  读着学生们的作文,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表达自身感情时的一种无措、一种茫然。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一天,两天……在时间的推移中,学生的“爱”的记录中多了一些自己付出爱的片段,而这一个个看似细微的事,却让人怦然心动。威廉·辛瑟在《写中学》中指出:写能让我们的想法条理化、清晰化,能让我们的思路形成主题,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学生也正是在这种表达的过程中学会了爱,学会了付出。
  快乐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要想快乐地写作,就要让他们写自己快乐的事情,写他们愿意的事情。笔者认为,一个能感受到爱,并愿意付出爱,从而表达爱的孩子’他的作文过程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快乐让他找到了倾诉的起点。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孟晓东,1964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现任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第六批语文特级教师,教育硕士。曾获江苏省首届“仪征化纤杯”中青年教师语文赛课一等奖。工作近30年来,领衔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主持参与的课题先后获江苏省首届、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00多篇论文见诸省级及以上刊物,编著的20多本教育书籍正式出版,在全国各地举行过200多场学
期刊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一课为高三复习课(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一课为新授课(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可能是公开课的缘故,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学生配合得有模有样。复习课中教师简单地将宾语前置的要点投影出来,演示了一番后,紧跟着就大量地投影题目让学生来练习。我发现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若没有教师的“提点”,很多题目学生是做不出来的。另一堂新授课中,同学们一直在讨论,发表看法,
期刊
“问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询渡口,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等。”最早见于《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结果子路被抢白了一顿,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可以说,“问津”一词最初便带有问而无果的特点。此后,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问津”意象,延续了凄迷感伤的传统。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结尾记载:“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
期刊
文学作品与人性密切相关,但传统小说在人性的书写上更多关注集体的“积极性”“健康性”“崇高性”,以致大量作品的主旨仅仅停留在庸俗社会学层面上, 停留在人的现实性状态上, 比如《李自成》之类所谓的“史诗性”作品;另一方面即使有些作品看似触及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困顿, 但这种困顿只是源于人物与社会之间的抵牾, 是一种外在于生命的痛苦, 是生活性的, 不是存在性的, 并不具备生命内在的原创性,像《沉重的翅膀
期刊
作文难写,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来写;作文难教,在于教师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不会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让他们心潮涌动的写作内容;教师不会教,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教学缺少研究,没有思路,导致作文教学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因此,要想改变作文难的现状,解决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为学生打开思路、提供习作内容这两方面的问题,是作文教学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两个坎儿。宋运来老师多年来研究并倡导的“童漫作文”,利
期刊
孔子提倡的“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士人无比推崇的生活态度,甚至上升到人生境界。朱熹将“道”解释为“事物当然之理”,也可借指成就某种事业的理想或信念,“乐道”,即以求道、悟道、得道为乐。“乐道”是一种精神的追求、精神的愉悦、精神的享受,是对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超越。我始终认为:乐道,体现了主体于其所事客体之心态,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理想境界。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乐道,应该是成就名师的精神特
期刊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走近特级教师宋运来,你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率直、善良、热爱生命、好奇而富想象力、生命力旺盛,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像他的人那样闪烁着这种光辉。  世界在孩子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可爱的,是充满奥秘的,他们总是怀揣着梦想,渴望探索人生的奥秘。可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孩子视角,我们更多的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讨论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
期刊
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基,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瑰宝。写字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基础。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写字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不正确、书写习惯没有得到很好地养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写字教学,规范学生书写,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营造写字氛围,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1 环境布置。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橱窗、教室:走廊等悬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界定为一种对话,这无疑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发现,当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对这种重视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对话与交流的教学理念达成共识的同时,在我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却随处可见与之相悖的情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基于课堂的教学越来越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活,从而使课堂作出相应的变革,使教学更加尊重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而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新课堂如何处理好“全面提高”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怎样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让不同学生“吃饱喝足”呢?从日常教学看,教师需以学生现有的起点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问题设计,努力实现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