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光华之路” 追忆艺术年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外,鸟语花香,春风温和;室内,12位中国20世纪艺术才子的作品正上演一次“大聚”,更有其中数位的后人来到这里,睹画思情,与观众一道忆旧时……
  日前,“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北京势象空间开幕,带来了卫天霖、吴大羽、张光宇和张正宇兄弟、丘堤和庞薰琹夫妇、沙耆、祝大年、张仃、古元、吴冠中和苏天赐共12位中国20世纪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展览还呈现了记录艺术家人生片段的珍贵老照片、书信、文章,出自艺术家之手的印章、工艺美术作品以及艺术家的收藏品等。丰富的展品让昔日的一段段艺术年华近在眼前。
  此次展览由势象空间主办,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担任策展人,并由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在展览正式开放前的媒体见面会上,李大钧先生介绍道,此次展览的名称取自《尚书大传》中的古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偶然的是,原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位于光华路,而此次展览中有7位艺术家都与中央工艺美院有关,故也可通过展览了解该院初期一些画家的创作情况。他表示,展览不是对这12位艺术家的评价,而是怀着敬意的追忆,展览更是一个开始,期待着接下来能有机会展现更多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的风采。
  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动物画等,也有漫画和抽象作品,呈现出包括油彩、水墨、水彩、工笔和钢笔在内的多种创作手法。看每一幅作品,都像听一堂有趣的艺术课,令人受益匪浅。除画作外,您还会在展厅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物品,比如祝大年收藏的鱼盘、卫天霖从日本带回来的高尔夫球杆、球杆包和木剑;也能读到留存了艺术家日常情感的文字,比如张仃写给张光宇的书信、苏天赐的文章;更能从立体的展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多才多艺,比如由庞薰琹于1941年设计、2016年日本制作的传统大漆漆盘;而张正宇的《猫三幅》,让人大呼可爱之余,更传递出艺术家的温柔。
  要看透这场展览,就像翻开一本厚厚的追忆录,因为一件展品关联的往往不只是个人的思想,而是许多人的邂逅、许多年的时光、对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国家的探索。如果您想看一場学术严谨、文献颇丰,同时又饱含情怀,能将自己真正带回到那个纯真、热情年代的“老画展”,便走一走这条“光华之路”吧。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8日。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传统工艺能否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并且得到广泛运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该计划引发业界各方的强烈关注。其中明确提到的传统工艺要强化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等内容,更是被业界视为亮点与利好。  而从前段时间相关机构公布的调查数据来看,自2010年开始,我国文化
期刊
齐白石的绘画以写意花鸟为大宗,兼及水族、人物、山水、蔬果、草虫等各个门类。其中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尤具特色,涉及种类多达百种。  这些草虫既来自于他儿时的记忆,更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工笔草虫栩栩如生,形态的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写意草虫虽寥寥数笔,仍生动传神。最为可贵的是,他将大写意的花卉和工细的草虫完美结合,不仅将中国画工笔与写意两种表现形式发挥到极致,而且符合他对于中国画“妙
期刊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红色是压倒一切的颜色。虽然红色有些霸气却并不突兀,能以其特有的凌厉气势照亮诗意的狂欢,同时,也照亮一段摇曳多姿的风花雪月。对于传统女子来说,在婚礼上艳冠群芳的标志正是这满堂春色中的一袭大红。  在农耕时代,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红色可以抵御人间的妖邪和煞气,在人们心目中,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太平安宁。将红色定义为“中国红”,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红色情结”,甚至可以说,红色是中国女子的
期刊
在上一期《中国收藏》杂志中,肖燕翼先生将上海博物馆、吉林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三卷元张渥绘《九歌图》互相对比进行考鉴,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再作谈论的问题。仔细分析这三卷的书款时间、位置,钤印的内容、形式等均能发现不合常规之处,且画者与书写《九歌》文辞者在配合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性,这些疑问确实让人对三作产生了怀疑。本期肖先生将进一步对三作提出疑问,结果将会怎样?由此又会引出哪些具有颠覆性的观点
期刊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長河中,有一样东西令全世界难忘,它就是瓷器。人们在欣赏美轮美奂的清代官窑瓷器时,不能不提到历史上最著名的督陶官——唐英。他在古代陶瓷史上的地位几乎无人可与其相伯仲,其主持烧造的近百万件、共57个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陶瓷的精品、珍品,在当时有力地助推了我国制瓷业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而这些瓷器对后世而言也成为千古绝唱。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曾经挽起袖口和工匠一起冶陶的北方
期刊
唐英所富有的艺术才华,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对文学、诗词、戏剧和书画方面均有造诣,只是为榷陶盛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与唐英一样出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为《陶人心语》所写序言中说道:“唐俊公先生自少与予同侍内廷,长予一岁,顾先生之书画,法皆臻绝妙,又能诗善属文,才情掞发,声望卓然。”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的人。  | 诗 |  唐英生活中的一时一事都会成为他作诗的
期刊
画画儿对溥心畬来说,早期仅为闲情逸致聊以自娱,中晚期也不过就是换钱的手段,并未上升为道的层面。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在诗、书、画的文人道统里,画,是被他排在末位的。溥心畬在诗词书法上均下过功夫用过力气,惟独画画,是无心插柳的偶然所得。这个超脱的“旧王孙”,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心打滚,却能做到片叶不沾身。  1912年夏,清帝溥仪下诏退位,17岁的溥心畬入清河大学读书习字,于西山戒台寺隐居,历经家国之变
期刊
清初瓷器取得令世界和后人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当时国家稳定,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有关,与皇帝自身重视和艺术品位密不可分,但是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个人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他就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唐英。  | 从养心殿到御窑厂 |  唐英,字俊公,祖籍沈阳,早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成为汉军包衣旗鼓人,通常是八旗皇亲贵族的家仆。康熙三十六年,16岁的唐英进入内务府养心殿工作,一直在康熙身边伺候,曾跟随康熙
期刊
刘琴 漆器艺术家  在多种多样的中国红当中我最爱朱砂,大约是做漆之人对朱砂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鲜活、贵气、且沉稳,不似金银般夺目,又不像黑白灰般含蓄,是一种自然绚丽的美。可以比作热血,又可以比作娇滴滴的花,是一种张扬力,又是一种柔媚。它的美因时间、环境而定,亦动、亦静、亦刚、亦柔,包容性较强。  漆器当中大多数以朱砂色为主,因为其产量小、制作工艺复杂,所以在古代大多为王公贵族所用,所以有《抱朴
期刊
“玉,石之美者”。虽然新石器时代大洋洲的毛利人与中美洲的玛雅人曾有过短暂的佩玉历史,但只有在中国,玉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明史的整个进程,可谓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  正在广州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美丽的石头会说话——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专题展览,讲述了玉器蕴含的弥足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两馆珍藏的200余件(套)史前至现代独具特色的玉器藏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