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的圆点艺术特征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是目前在世的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也是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以圆点艺术闻名于世。本文将梳理草间弥生主要艺术作品,以作品为线索,希冀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借此来揭开草间弥生梦幻、狂热、悲惨、勇敢的一生。希望通过对她有关时期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够深入地走进这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理解她独特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草间弥生;圆点;增殖
  一、圆点与增殖的艺术语言特征
  1.圆点及其宇宙观
  观察草间弥生大量作品,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她作品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圆点,这反映出她独特的宇宙观,她将笔下的圆点看作是世界的细胞、分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对她来说圆点是构筑万物的微粒,它是一切的是与非、成与毁、聚与散。点即万象。她用圆点来改变事物固有的空间感与形式,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无穷无尽的圆点,来营造一种无限延展的空间,令人混淆了真实与虚幻的空间,给人以晕眩和迷幻的错觉。
  进入草间弥生的作品《无限镜室——灵魂波光》在上海当代美术馆的展示空间时,你发觉自己处于一个昏暗的盒状空间中,其中充满了色彩绚丽的闪光和悬浮着的光亮。墙上镶嵌着排列的镜子,地面铺满了水。这个房间,如同银河般瑰丽,灯的脉动时明时暗,营造了如同太空般的唯美场景。这些LED灯如同璀璨星河里一个个渺小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在慢慢进化,在瞬间爆炸,或在渐渐熄灭失去能量。加上镜子的反射,所有的东西都因为反射而数量倍增,现实和非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整个房间如同一个由声音、光线和色彩所组成的迷宫,让人催眠般眩晕,而又欲罢不能。在那个空间里,现实的三维空间已经不存在,就好像回到了宇宙大爆炸后的起源。美好诱人又充满新奇和迷惑,大概这就是难忘却短暂的天堂之旅吧。在这个不安定的空间中,你的身体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你也成为了栖息于其中的物体之一。这个装置唤起了对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联想,一个有关视觉、幻觉和梦境的颠覆领域,一个歌颂差异性的场所。
  所有人都会从“镜室”那里得到一些感受,关于死亡和后世的想象。当观众从草间弥生的天堂走出来时,有的人看到了“飘渺、宁静和玄寂”,也有的看到了“一种永恒,自己的渺小和万物的共生”,还有的人欣喜不已:“原来天堂和我的想象很像。”
  2.增殖重复构筑符号化形象
  正是这种简单到纯粹的圆点符号,通过艺术家有意识的“重复”,使精神的虚幻和画面的真实很好地融合,在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引领着欣赏者走进草间弥生,感同身受着她的孤独、彷徨和恐惧。
  从草间弥生大量作品的观察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她作品中最大特色就是圆点,并通过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无穷无尽的圆点,来营造一种无限延展的空间,混淆了真实的存在,置身在捉摸不定的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正是这种简单到纯粹的圆点符号,通过艺术家有意识的“重复”达到精神的虚幻和画面的真实很好的融合,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引领着欣赏者走进草间弥生深渊式的精神空间。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高名潞在《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中也谈到了“重复”的表现力,“不少中国艺术家采用重复某一动作或某一形式的方法去使那缺失的自我‘常驻’。从另一角度讲,使表现自我的妄念在‘形式重复’和动作连续的‘无意识’操作中退出,只有使自我的表现欲隐退,真正的自我才会出现,自由的冥想才能升华与超越,并接近某种纯粹的精神性的东西。”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方式就是复制,拼帖与挪用,草间弥生恰好迎合了这种流行趋势,复制和繁殖着她的圆点,直到圆点成为一个符号、名称、图标。复制表面上看似乎是摒弃了独创性,实际上对一种特殊符号的复制本身来讲,恰恰是在加强一种独特性。草间的圆点有着不可阻挡的生命力,自1949年以来圆点占据着她艺术创作的主导地位,更被定义为草间弥生特有的艺术形式。
  二、圆点作为一种自我疗伤式的艺术语言
  1.“精神病”的视觉幻象
  草间弥生的艺术来源于梦和幻觉,并非故弄玄虚和哗众取宠,草间弥生把艺术看成治愈自己精神疾病的唯一良药。没有痛苦就没有艺术,这种观点在草间的作品中得到了最佳印证,生活的苦闷让她早早躲进了精神世界,与自然“相依为命”。
  童年生活的压抑加上不断产生的幻觉和幻听摧残着幼年的草间弥生,使她患上了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她被不间断的幻听和幻觉纠缠。在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无限痛苦里,画画成为她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从那时起,她做起一个困扰她一生且无法醒来的梦,并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下来,她习惯把所有看到的都记录在速写本上,这种偏执成为草间弥生艺术中的灵感之笔:那些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花纹与图案,完全扎根于她大脑中不断出现的幻觉——一张巨大无比的网,覆盖着世界。
  2.从自我治疗到走向世界
  草间弥生运用圆点描绘着她的作品,她的故事,她的个性,以及几乎一切的事物。草间的作品代表着她和外界交流的方式,表达她的想法的途径。早在十岁时,草间就绘制了大量以圆点为元素的作品,她最典型的符号波尔卡圆点,前期是为了克服病态幻觉症而进行的自我治疗,不知不觉地将圆点布满整个画面,而到了生命的晚期,圆点则成为爱与和平的代表,草间希望圆点能将爱的信息传递到全世界。
  概括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即:“从圆到圆”。草间的艺术就是借用圆特殊的自然魅力。她惶恐,她遁入圆点,她挥霍圆点,她从圆点中解脱,她所有的创作潜意“消融”于圆点作品。与此同时,她用圆点钙化了自己的身体,把身体融入到浩瀚的宇宙之中,把爱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爱无限的传承下去,让圆点与自身皆成为永恒。
  参考文献:
  [1]{日}草间弥生.郑衍伟译.无限的网[M].台湾: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
  [2]杨洋.当圆点最后消融—草间弥生艺术作品解读[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1.
  [3]高名潞.另类方法,另类现代[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26
其他文献
【摘要】:词至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词中豪放一派,其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亦挣脱秾艳绮靡,香闺愁怨的束缚,使词在创作题材、风格手法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苏轼的人生遭际而一步步发展与深化的。从杭州到儋州,苏轼的思想随着政治生涯的跌落而逐渐迈向超然。  【关键词】:苏轼;人生际遇;思想流变  词发展至北宋初期,仍秉承“花间”余韵,风格不脱闺情离愁。及至东坡,始创别调,将词提升到了可与
期刊
【摘要】:声乐是一种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人的体力、脑力,表现真情实感的音乐形式。学习唱歌的技巧以及训练发音是演唱声乐的基本前提,而声乐演唱的灵魂所在即是演唱者倾注在歌曲里的感情。如果演唱者只是单纯地运用熟练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而没有注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歌声是缺乏生命力的,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术应用;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熟悉并掌握各种相关的演唱技巧,还要
期刊
综合材料雕塑艺术的发展一直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具有传统的观念雕塑形式,但艺术是相通的,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综合材料雕塑的关键是艺术形式、材料选择、工艺技法、题材内容和观念形态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与国外综合材料雕塑的交流与借鉴,以当代世界文化艺术的视野去审视现代综合材料雕塑的当代性与世界性,为现代综合材料雕塑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整个大的趋势发展下,综合材料雕塑艺术如今已经相当深入地渗透到广大
期刊
【摘要】: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以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北宋党争的因素不得不考虑其中。长期处于党争状态下的朋党之争深深地影响到了苏轼的文学作品创作。苏轼不仅具有喜同恶异的党派特征,而且具有独立的主体性格与个性主张,处于豪放派诗人的他推崇不为苟生,有益于世间的理论,在北宋党争中,也正是苏轼这种独特的主体性格使其文学作品得到不断发展,北宋党争造就了苏轼的主体性格,也造就了他优秀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但他对于“意味”与“形式”的解读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受到各方质疑。李泽厚以其人类学本体论为基础以物质实践解读形式,以“生活积淀”解读“意味”,并将其异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其“积淀说”的固有概念。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意味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于1914年出版的《艺术》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贝尔认为:“线条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马兰布莱顿所作的一首爱情诗Free Union为例,来解释诗性隐喻中的心理意象,通过分析100名本科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对这首诗每行的简单理解,来探究他们对不同意象隐喻的解释,具体说就是探究从表达从源域到不熟悉的目标域的具体可感知的意象的映射的心理意象的过程。研究表明普遍读者是通过映射域间具体心理意象来解释意象隐喻的,展示了具体心理意象在解释诗性隐喻的重要性。  一、引言  法
期刊
三维软件技术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广告等领域,对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也起到推动作用。三维水墨动画是将三维软件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进行有机结合,各自取长补短,实现全新的艺术效果。  一、研究背景  当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三维空间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这无疑对举步维艰的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又是一次重大冲击。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发展,必须引入新技术
期刊
【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是美国20世纪伟大诗人之一,驰名中外。他常常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人们熟悉的韵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以及反讽和象征的写作手法,描写大自然中平淡无奇的事物。然而,他的诗歌并不仅仅记录了被人忽略的自然界事物或乡野村民的行为举止,而且常常蕴涵多重含义。本文通过对“设计”一诗反讽和象征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得出诗人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设计”的双关,还揭
期刊
【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为依托,结合达利的生平经历和相关绘画作品,旨在分析达利荒诞性格的成因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与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超现实主义;达利  20世纪初期,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登上了历史舞台。超现实主义的出现以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在《超现实主义的宣言》中布勒东指出“这还
期刊
【摘要】:虽然在文化和历史背景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漫长旅程》与《雷雨》两部话剧中都体现了悲剧色彩。例如,分裂的自我、孤独的个人、神秘的命运、徒劳的人声感叹等。然而两种悲剧均表现出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民族色彩,却又拥有共同的悲剧情调。  【关键词】:命运;悲剧;奥尼尔;曹禺  对于文艺作品而言,它既是特定历史文化产物,又是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产物,《雷雨》和《漫长旅程》两部剧作也是如此。文章主要是进行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