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陈四益先生有一篇奇文,名曰《站着读还是跪着读》。对种种语文课堂的解读,我以为,应该不外乎会有以下三种姿态:
一曰跪着读,顶礼膜拜、俯苣帖耳,只知悦纳鼓掌,缺点成为巧思,失误亦是妙设,皆以信徒之心待之。
一曰坐着读,从从容容、坦坦荡荡,或激赏、或称奇、或意会、或困惑,执灯漫步,不宠不惊,皆以平淡之心待之。
一曰站着读,不见光环;只为同仁,平等的人格作平等的对话,字字实在,句句中肯,皆以平视之心待之。
2011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智慧教育”研讨会现场,我切切实实地感受了薛法根老师“智慧课堂”的魅力。讲座方罢,心潮澎湃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仿佛甘霖遍身、春雷醒神,满脑子怎一个“好”字了得!
归途行车凭窗,心气略平,课堂精彩片段,脑中逐一咀嚼,顿觉余味无穷,受益匪浅,似有千头万绪生发辗转,千言万语喷涌而出!——此时,我端坐远望,雾里看花。
到家,再沉静下去,似有一双无形之手拨开重重光环,逐渐明目清神——此时,我直腰凝立,躬身自竹。
“薛法根”,一个很土的名字,不亮,也不响。
薛法根,高瘦,有点“罗锅”,戴着眼镜。
就这么一个平常男人,身后却有一连串不平凡的光环。外加一箩筐虔诚的追随者,据说他的粉丝有一个很罗曼蒂克的名字——“雪花膏”。
名字平常,长相平常,嗓音平常,就连他的教学实录初读也觉得平常,但再咂摸几遍,便渐入佳境,一发不可收拾。若是着手实践,愚钝如我,也感到了孩子们的兴奋和长进,愈加觉得这样的教学妙不可言。课一旦备好,就带上了师者的魂。薛老师的课刻上了他的烙印,无可企及。
看似平常最奇崛!
在我内心中,薛老师的课堂境界——和谐、智慧、圆融。在一众林林总总的特级教师当中,他关注学生,无欲无求,用心灵热爱着语文,真正是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并找到了语文回家的路。那种发自生命深处的热情灼热地燃烧,光和热惠泽了所有接近他的人。
我不是教育教学专家,也不是名家,不过是千万一线教师中的平凡一员,以我平凡的眼尝试着解读薛法根老师的智慧课堂,第一时间跳进思维的两个关键词:真水无香、大道至简。
真水无香:智慧课堂之本色
教学本应是最真实的东西,可是,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十分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浮躁的“课堂表演”。再看我们的家常课,因为准备得不够多,又有点茫然得缺少底气,我们真正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们又真正能学到什么?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薛法根老师自曝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不由得深深反思。
从教之初,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薛法根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在课堂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可终究没有在“黑胡同”里摸到教学的门径。
一次,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到学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刚巧抽到了薛法根。他当时选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领导、教师留一个好印象,他铆足了劲儿全力以赴,苦备教案,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对李大钊的学习感言,他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作些准备。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谁知在他等待赞美的时候,老太太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浇得他无地自容,也令他醍醐灌顶一一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此,薛法根老师拒绝虚假,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
他说:“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在课堂上,薛老师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不断获得提升,他也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勇于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
就像他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外校借班的学生显然不适应这样的教法,显得拘谨而沉闷。但薛法根老师就让原生态的课堂和指导的过程真切而又实在地展现出来,虽然学生“爬楼梯”“爬”得比较辛苦,但我们仍然看到了课堂上闪现的生命的智慧火花。
的确,作为青年教师,急于求成是每个人的通病,我亦是如此。心之所急地想把语文课上出彩,所以有时上课会很着急,以致于授课课时把握不准,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更是。没有个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摸爬滚打、受挫、成长,想要走上一个更高的教育平台并非易事。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灵动与成长。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有人格;课,有课品。看课如看人,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大道至简:智慧课堂之境界
一堂有境界的课,必然经过了千雕万琢,但展现人前,却完全是一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薛老师上的就是这样的课,如黑山白水,初观一目了然,貌似朴实无华,却有无穷魅力在其中。我们能借用,能借鉴,能模仿,但抓住了“形”,却总觉久久摸不透那“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这节课的视频我在网络上反复观摩。整个授课过程中薛老师没有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只以简单的言语、清晰的教学情感主线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悟如茉莉般平淡无奇而又芳香扑鼻、含义隽永的亲情之爱,文如茉莉,课如茉莉,课堂气质与文本气质完美交融在一起,清香、淡雅、回味无穷。
这样的至简之道,源于薛老师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内容的简约、教学环节的简化、教学媒体的简单、教学用语的简要。“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的同时,还原了教学自然的风姿,也将思维的深度、生活的广度和语言的力度在有限的空间无限延展。
记得在语文教学刚入门时,我喜欢“口味重”的课,王崧舟、窦桂梅……然而,耕耘三尺讲台有了一些时日,也有了一些心得,就越来越感到“清淡”的美妙。都说“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这种简单其实来自深刻,来自时时意识到“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的这样一种使命感……
著名印度哲学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用情和心走入文本的,是自然的,幸福的,不会感受到学习的负担和包袱。正如薛法根老师信奉的一样:当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学习、读书,受教育是在不经意中进行的,就是成功的课堂。要达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三情互动、相融才能实现。教师内心有深情,教学有激情,才能营造出智慧圆融的课堂,温馨陶醉。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我曾对我的语文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语文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
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本该学生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省时省力的自我揭示;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因为心里没底,信不过学生而放弃了让学生亲自思考、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麒的挺多。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作业多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飘溢“语文味儿”应是我不断思考的。
短短的吴江之行,让我对自己的课(下转第8页)
(上接第17页)堂教学产生了美好的憧憬,那就是语文课堂能趣味盎然,充满智慧之美,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能达到“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境界,学生可以忘我地学习。
蝌蚪总会长大的,我们的课堂上就有明天的科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航海家等等。我们不要想着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而要时时刻刻想着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智慧教育、教育智慧的理念,不要彷徨,不要心急,静待花开,花期一到,定会竞吐芳菲,姹紫嫣红。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一曰跪着读,顶礼膜拜、俯苣帖耳,只知悦纳鼓掌,缺点成为巧思,失误亦是妙设,皆以信徒之心待之。
一曰坐着读,从从容容、坦坦荡荡,或激赏、或称奇、或意会、或困惑,执灯漫步,不宠不惊,皆以平淡之心待之。
一曰站着读,不见光环;只为同仁,平等的人格作平等的对话,字字实在,句句中肯,皆以平视之心待之。
2011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智慧教育”研讨会现场,我切切实实地感受了薛法根老师“智慧课堂”的魅力。讲座方罢,心潮澎湃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仿佛甘霖遍身、春雷醒神,满脑子怎一个“好”字了得!
归途行车凭窗,心气略平,课堂精彩片段,脑中逐一咀嚼,顿觉余味无穷,受益匪浅,似有千头万绪生发辗转,千言万语喷涌而出!——此时,我端坐远望,雾里看花。
到家,再沉静下去,似有一双无形之手拨开重重光环,逐渐明目清神——此时,我直腰凝立,躬身自竹。
“薛法根”,一个很土的名字,不亮,也不响。
薛法根,高瘦,有点“罗锅”,戴着眼镜。
就这么一个平常男人,身后却有一连串不平凡的光环。外加一箩筐虔诚的追随者,据说他的粉丝有一个很罗曼蒂克的名字——“雪花膏”。
名字平常,长相平常,嗓音平常,就连他的教学实录初读也觉得平常,但再咂摸几遍,便渐入佳境,一发不可收拾。若是着手实践,愚钝如我,也感到了孩子们的兴奋和长进,愈加觉得这样的教学妙不可言。课一旦备好,就带上了师者的魂。薛老师的课刻上了他的烙印,无可企及。
看似平常最奇崛!
在我内心中,薛老师的课堂境界——和谐、智慧、圆融。在一众林林总总的特级教师当中,他关注学生,无欲无求,用心灵热爱着语文,真正是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并找到了语文回家的路。那种发自生命深处的热情灼热地燃烧,光和热惠泽了所有接近他的人。
我不是教育教学专家,也不是名家,不过是千万一线教师中的平凡一员,以我平凡的眼尝试着解读薛法根老师的智慧课堂,第一时间跳进思维的两个关键词:真水无香、大道至简。
真水无香:智慧课堂之本色
教学本应是最真实的东西,可是,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十分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浮躁的“课堂表演”。再看我们的家常课,因为准备得不够多,又有点茫然得缺少底气,我们真正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们又真正能学到什么?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薛法根老师自曝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不由得深深反思。
从教之初,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薛法根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在课堂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可终究没有在“黑胡同”里摸到教学的门径。
一次,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到学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刚巧抽到了薛法根。他当时选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领导、教师留一个好印象,他铆足了劲儿全力以赴,苦备教案,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对李大钊的学习感言,他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作些准备。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谁知在他等待赞美的时候,老太太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浇得他无地自容,也令他醍醐灌顶一一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此,薛法根老师拒绝虚假,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
他说:“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在课堂上,薛老师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不断获得提升,他也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勇于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
就像他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外校借班的学生显然不适应这样的教法,显得拘谨而沉闷。但薛法根老师就让原生态的课堂和指导的过程真切而又实在地展现出来,虽然学生“爬楼梯”“爬”得比较辛苦,但我们仍然看到了课堂上闪现的生命的智慧火花。
的确,作为青年教师,急于求成是每个人的通病,我亦是如此。心之所急地想把语文课上出彩,所以有时上课会很着急,以致于授课课时把握不准,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更是。没有个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摸爬滚打、受挫、成长,想要走上一个更高的教育平台并非易事。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灵动与成长。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有人格;课,有课品。看课如看人,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大道至简:智慧课堂之境界
一堂有境界的课,必然经过了千雕万琢,但展现人前,却完全是一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薛老师上的就是这样的课,如黑山白水,初观一目了然,貌似朴实无华,却有无穷魅力在其中。我们能借用,能借鉴,能模仿,但抓住了“形”,却总觉久久摸不透那“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这节课的视频我在网络上反复观摩。整个授课过程中薛老师没有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只以简单的言语、清晰的教学情感主线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悟如茉莉般平淡无奇而又芳香扑鼻、含义隽永的亲情之爱,文如茉莉,课如茉莉,课堂气质与文本气质完美交融在一起,清香、淡雅、回味无穷。
这样的至简之道,源于薛老师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内容的简约、教学环节的简化、教学媒体的简单、教学用语的简要。“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的同时,还原了教学自然的风姿,也将思维的深度、生活的广度和语言的力度在有限的空间无限延展。
记得在语文教学刚入门时,我喜欢“口味重”的课,王崧舟、窦桂梅……然而,耕耘三尺讲台有了一些时日,也有了一些心得,就越来越感到“清淡”的美妙。都说“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这种简单其实来自深刻,来自时时意识到“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的这样一种使命感……
著名印度哲学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用情和心走入文本的,是自然的,幸福的,不会感受到学习的负担和包袱。正如薛法根老师信奉的一样:当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学习、读书,受教育是在不经意中进行的,就是成功的课堂。要达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三情互动、相融才能实现。教师内心有深情,教学有激情,才能营造出智慧圆融的课堂,温馨陶醉。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我曾对我的语文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语文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
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本该学生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省时省力的自我揭示;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因为心里没底,信不过学生而放弃了让学生亲自思考、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麒的挺多。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作业多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飘溢“语文味儿”应是我不断思考的。
短短的吴江之行,让我对自己的课(下转第8页)
(上接第17页)堂教学产生了美好的憧憬,那就是语文课堂能趣味盎然,充满智慧之美,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能达到“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境界,学生可以忘我地学习。
蝌蚪总会长大的,我们的课堂上就有明天的科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航海家等等。我们不要想着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而要时时刻刻想着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智慧教育、教育智慧的理念,不要彷徨,不要心急,静待花开,花期一到,定会竞吐芳菲,姹紫嫣红。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