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看来,有些人注定是为教育而存在的。他们坚韧地行走在这条鲜花与荆棘交织、理想与现实纠结的道路上,且行且吟,无怨无悔。
作为杨金林先生的同事,我以为他天生就是为基础教育研究而跋涉探索的远行者,勇于将每一片未知的土地置放于脚下是他生命的天然使命和存在方式。否则,奔走于我心中的疑窦就无法找到合适的注解。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展现的场景也曾出现在金林先生的人生旅途中。
2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金林先生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南京师范大学向脱产进修的他伸出了橄榄枝,邀他留校任教。从江北小城到繁华都市,从小学教员到大学教师,这种生命质态的飞跃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而无法抗拒的,况乎在这愈发现实的时代?孰料金林先生却返身乡梓,继续行走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现场。
好奇如我者无法穿越时空去探寻他先前的心路历程,但这20年间金林先生取得的成就却赫然在目。他在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等领域有多项建树,他所提出的“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知情行协调教育”等理论影响深远,先后主编并出版教育论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
“士不可以不弘毅。”面对诸多挑战,金林先生表现出高度的教育自觉与担当,以及一往无前的刚毅和智慧。这些闪烁着儒家精神的品质,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校长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谙熟金林先生学术思想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判断:他的理论是源于传统文化的创生,是基于批判之上的创建,是鉴于反观自照的创新。由于长年在一线栉风沐雨,摸爬滚打,他的理论与实践血脉相连,内息贯通,却又超乎其上,卓尔不群,兼具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金林先生的思想丰富且深邃,有两大理论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为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观。他在国内首次提出: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必须以学生的身心激活为条件,语文课要让学生保持一颗灵动的心;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必须以广阔而充实的心理空间为资源……这一思想得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肯定,于先生评价他 “提出了一个具有原创性的语文教育理念,一个揭示了语文能力和语文学科本质的科学理念”,“这是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改革现行语文教学弊端,为我们探索新世纪语文教改路径,提供了有力的理念支撑”。
一为言语实践观。这一实践观的形成是他对自己建构的“知情行协调教育”理论的反思与超越。他认为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改善生命质态的活动。语文教学要以言语实践为根本路径。言语实践不应是对语言文字简单机械的操练,而是指学生以语言为载体或工具,以影响或改变他人为目的,有强烈的动机和需要,有明确的言说对象,有特定的话语情境的实践活动。以我之拙见,这一思想是对唯知主义的挞伐与宣战,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厘清与开拓,为语文教育呈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美前景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
能与金林先生共事无疑是幸运的。大凡学术精深者难免曲高和寡,遗世独立。金林先生却以其温厚谦和让人如沐春风,欣然随行。诸多青年才俊亲之信之,自不待言,纵使粗鄙如我者亦蒙不弃,受益良多。
今年春,我参加了江苏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赛前每逢磨课,金林先生必拨冗亲临,往往在谈笑间指点迷津,于信手处拨云见日,使我茅塞顿开,信心满怀。
其间有一插曲。某日清晨,我刚到学校,便见金林先生急急赶来,讲述他昨夜萌生的修改此课的新想法。他神情激动,满面春风,闻者无不欢欣鼓舞,作拈花笑。无意间看到他纵横双目的血丝,我心中不禁春潮涌动。
这节口语交际课《小小辩论会》后来获得省“杏坛杯”展评活动一等奖,并先后赴苏州、宿迁等地展示,受到了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等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对师生互辩环节青睐有加,以“精彩纷呈”“风生水起”赞之。
这一环节中教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大壮想摘校园里的花,别人劝阻,他还振振有词:“我爱花,所以我摘花。”如果你在现场,该怎样辩驳大壮呢?接下来,教者以大壮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了辩论。由于要竭力阻止大壮摘花的行为,学生有了明确的内在需求和表达目标,身心在瞬间得到激活,精神和语言同构获得了强大的动力,课堂上笑声、掌声不绝于耳。请看一段实录。
生:花儿是有灵性的,你摘了,它会疼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能忍心伤害她吗?当然不能。所以你爱花,就不能摘花。
师:如果我是一棵开花的树,多么希望有人来欣赏啊!可是那么多孩子从我身边走过,却很少有人看我一眼。我觉得自己开的不是花儿,是寂寞呀!(笑声)我盼啊盼啊,等啊等啊,等得花儿都快谢了。(笑声)现在大壮他欣赏我,还要摘下最大最美的一朵花儿带回家,我乐得花枝乱颤,怎么会觉得疼呢?
生:你不是花儿,怎能懂得花儿的感受?你以为花儿不疼,你以为神马都是浮云,(笑声,掌声)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其实,花儿和我们一样需要爱,一样伤不起,(笑声,掌声)所以你爱花就不能摘花,应该保护花。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在与“大壮”的互辩中既能运用所学,又能不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言语,语言和精神得以高效同构,言语实践能力得以锤炼和提升。这一成功的课例是金林先生悉心指导的结果,更是他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观与言语实践观最好的体现与验证。
金林先生是良师,也是益友。不独每次外出上课前给予关注和指导,且每次上完课,他都来电垂询,嘘寒问暖。不久前,我远赴黔北上课归来,刚下飞机就接到金林先生的电话,周身疲乏顿时烟消云散。
世界因行走而精彩,生命因行走而壮阔。在远离繁华和喧嚣的教育之路上,金林先生不断挥别旧我,走向新我,告别昨日,走向未来。他曾对我说,希望早日卸下政务,与一干同道携手共进,潜心研究,以光大襟江学派,如此则今生无憾矣。
人生有涯,行者无疆!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
作为杨金林先生的同事,我以为他天生就是为基础教育研究而跋涉探索的远行者,勇于将每一片未知的土地置放于脚下是他生命的天然使命和存在方式。否则,奔走于我心中的疑窦就无法找到合适的注解。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展现的场景也曾出现在金林先生的人生旅途中。
2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金林先生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南京师范大学向脱产进修的他伸出了橄榄枝,邀他留校任教。从江北小城到繁华都市,从小学教员到大学教师,这种生命质态的飞跃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而无法抗拒的,况乎在这愈发现实的时代?孰料金林先生却返身乡梓,继续行走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现场。
好奇如我者无法穿越时空去探寻他先前的心路历程,但这20年间金林先生取得的成就却赫然在目。他在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等领域有多项建树,他所提出的“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知情行协调教育”等理论影响深远,先后主编并出版教育论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
“士不可以不弘毅。”面对诸多挑战,金林先生表现出高度的教育自觉与担当,以及一往无前的刚毅和智慧。这些闪烁着儒家精神的品质,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校长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谙熟金林先生学术思想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判断:他的理论是源于传统文化的创生,是基于批判之上的创建,是鉴于反观自照的创新。由于长年在一线栉风沐雨,摸爬滚打,他的理论与实践血脉相连,内息贯通,却又超乎其上,卓尔不群,兼具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金林先生的思想丰富且深邃,有两大理论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为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观。他在国内首次提出: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必须以学生的身心激活为条件,语文课要让学生保持一颗灵动的心;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必须以广阔而充实的心理空间为资源……这一思想得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肯定,于先生评价他 “提出了一个具有原创性的语文教育理念,一个揭示了语文能力和语文学科本质的科学理念”,“这是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改革现行语文教学弊端,为我们探索新世纪语文教改路径,提供了有力的理念支撑”。
一为言语实践观。这一实践观的形成是他对自己建构的“知情行协调教育”理论的反思与超越。他认为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改善生命质态的活动。语文教学要以言语实践为根本路径。言语实践不应是对语言文字简单机械的操练,而是指学生以语言为载体或工具,以影响或改变他人为目的,有强烈的动机和需要,有明确的言说对象,有特定的话语情境的实践活动。以我之拙见,这一思想是对唯知主义的挞伐与宣战,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厘清与开拓,为语文教育呈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美前景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
能与金林先生共事无疑是幸运的。大凡学术精深者难免曲高和寡,遗世独立。金林先生却以其温厚谦和让人如沐春风,欣然随行。诸多青年才俊亲之信之,自不待言,纵使粗鄙如我者亦蒙不弃,受益良多。
今年春,我参加了江苏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赛前每逢磨课,金林先生必拨冗亲临,往往在谈笑间指点迷津,于信手处拨云见日,使我茅塞顿开,信心满怀。
其间有一插曲。某日清晨,我刚到学校,便见金林先生急急赶来,讲述他昨夜萌生的修改此课的新想法。他神情激动,满面春风,闻者无不欢欣鼓舞,作拈花笑。无意间看到他纵横双目的血丝,我心中不禁春潮涌动。
这节口语交际课《小小辩论会》后来获得省“杏坛杯”展评活动一等奖,并先后赴苏州、宿迁等地展示,受到了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等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对师生互辩环节青睐有加,以“精彩纷呈”“风生水起”赞之。
这一环节中教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大壮想摘校园里的花,别人劝阻,他还振振有词:“我爱花,所以我摘花。”如果你在现场,该怎样辩驳大壮呢?接下来,教者以大壮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了辩论。由于要竭力阻止大壮摘花的行为,学生有了明确的内在需求和表达目标,身心在瞬间得到激活,精神和语言同构获得了强大的动力,课堂上笑声、掌声不绝于耳。请看一段实录。
生:花儿是有灵性的,你摘了,它会疼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能忍心伤害她吗?当然不能。所以你爱花,就不能摘花。
师:如果我是一棵开花的树,多么希望有人来欣赏啊!可是那么多孩子从我身边走过,却很少有人看我一眼。我觉得自己开的不是花儿,是寂寞呀!(笑声)我盼啊盼啊,等啊等啊,等得花儿都快谢了。(笑声)现在大壮他欣赏我,还要摘下最大最美的一朵花儿带回家,我乐得花枝乱颤,怎么会觉得疼呢?
生:你不是花儿,怎能懂得花儿的感受?你以为花儿不疼,你以为神马都是浮云,(笑声,掌声)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其实,花儿和我们一样需要爱,一样伤不起,(笑声,掌声)所以你爱花就不能摘花,应该保护花。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在与“大壮”的互辩中既能运用所学,又能不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言语,语言和精神得以高效同构,言语实践能力得以锤炼和提升。这一成功的课例是金林先生悉心指导的结果,更是他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观与言语实践观最好的体现与验证。
金林先生是良师,也是益友。不独每次外出上课前给予关注和指导,且每次上完课,他都来电垂询,嘘寒问暖。不久前,我远赴黔北上课归来,刚下飞机就接到金林先生的电话,周身疲乏顿时烟消云散。
世界因行走而精彩,生命因行走而壮阔。在远离繁华和喧嚣的教育之路上,金林先生不断挥别旧我,走向新我,告别昨日,走向未来。他曾对我说,希望早日卸下政务,与一干同道携手共进,潜心研究,以光大襟江学派,如此则今生无憾矣。
人生有涯,行者无疆!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