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汉语内在风韵 追寻民族文化魅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唐装、旗袍,一看就知道中国韵味;丝绸、陶瓷,一品就知道中国特色;京剧、昆曲,一听就知道中国戏曲;舞狮、龙灯,一瞧就知道中国品位。越具有民族特色,越属于全世界。著名特级教师阅读教学吹起的浓郁中国风,增强了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了汉语内在风韵,追寻民族文化的魅力,深值我们品味。
  一、 汉字溯源
  汉字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充分运用汉字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汉字的源流,明了汉字的本义与引申义,对汉字教学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著名特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林睿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伯牙绝弦》一课,运用汉字学知识精彩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博得满堂喝彩。一个“善”字的教学,林老师先让学生看“善”字的变化,感受汉字进化的历程,再对“善”字的三项意思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字义,准确理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汉字溯源,认清字理,教学扎实,令人赞叹。
  师:文言文犹如宝塔。一个伯牙,一个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善”字在这篇文言文中出现很多。“善”的本义,从羊从言,多说好言。同学们看以下三个“善”字,这是从小篆、隶书到楷体的演变。
  师:“善”字上方“羊”的一竖往下通常不出头,但是这个“善”字,为了和中间的“点、撇”搭配,“羊”的一竖往下出头了。“善”字表示美好、赞叹,引申为做得好。“善”字有三种解释,下面三个句子,“善”字分别选择哪一种解释?
  善:
  (1) 吉祥、美好
  (2) 表示赞叹,好
  (3) 做得好,擅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
  “善”字的教学清晰明了,教得透彻,“绝”字的教学另辟蹊径,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板书小篆“绝”字:
  师:“绝”字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割断,一丝不剩。在这篇文言文中,“伯牙绝弦”“破琴绝弦”,伯牙断了几根弦?
  生:一根不剩!
  师:伯牙呀伯牙,你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我失去了知音,也就失去了鼓琴的源头动力。
  师:我听出了伯牙失去知音的落寞。伯牙呀伯牙,你只为子期弹?
  生:三尺瑶琴为君子。
  师:伯牙呀伯牙,你绝的是什么?绝的仅仅是琴弦?
  生:此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已去,我心也随之而去。
  师:这真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评析: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林睿老师汉字教得正确、明白、透彻,通过“善”“绝”两字的教学,让学生充分领略汉字的美,感受语文的美。由“善”“绝”两字引申出来,学生感知伯牙鼓琴技艺的高超,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随之提高。
  二、 句式传承
  学习文言文,有效借鉴文言文中的句式进行练说练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内化文言文的言语表达方式,并创造性地迁移运用,感受文言文魅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师肩头的一份责任。
  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闫学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伯牙绝弦》一课,教学“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一句话时,创设了“钟子期会怎么赞叹”的语境,收获了无法预设的精彩。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通过乐声,他会表现怎样的场景?
  生:他会表现“万马奔腾、灯光明亮、寒风呼啸”的场景。
  生:他会表现“清风徐徐、飞流瀑布、五彩朝霞”的场景。
  生:他会表现“春色满园、碧海蓝天、大海翻腾”的场景。
  师:伯牙的琴声或许会表现“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春雨潇潇、白雪皑皑、云雾蒙蒙、霞光灼灼”的场景。
  师:假如你是钟子期,你感受到了清风徐徐,你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徐徐兮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皎皎兮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萋萋兮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潇潇兮春雨!
  师: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皑皑兮白雪!
  师:伯牙鼓琴,志在霞光,钟子期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灼灼兮霞光!
  …………
  评析: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句式进行仿说,内化迁移,活学活用,创新表达,成为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生成出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通过这样的古文熏陶,学生文言文的素养会逐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会不断提升。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这样的课堂是美丽的,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教学具有汉语独特风韵,余音绕梁,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三、 表述寻踪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我国四大名著节选的课文,要突出中国特色,显示与众不同的中国风味。教学要与文本匹配,借鉴传统的表现手法,突出民族文化元素,显示小学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创造才能。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运用评书的砣子、道具、书胆、书贼、书筋这些丰富的形式展开生动的教学,风味独特,富有中国特色。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朗读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书中的人物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共识,通过朗读获得了理解,也可以说“朗读就是理解”。
  出示赋赞:
  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
  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生:洪教头费那么大的劲儿打林冲,越显林冲“一横、一退、一扫”打得轻松,功夫高。
  生:这是用了对比或者说反衬的写法。越是这样着墨铺陈洪教头,越能反衬出林冲的功夫高,他不愧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为了表现一个如此这般的林冲,就用一个如此这般的洪教头与之相对,进行衬托。越是这样着墨铺陈洪教头,越能反衬出林冲。他的功夫没有一点花拳绣腿,那可是技术型实力派的打法,真是“四两拨千斤”。如果请你给这种写作手法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
  生:是不是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对比?
  生:不准确,应该是反衬。
  师:你们说得有些道理。古人另有说法,我国古代的绘画,(出示图画)为了突出人物面部的线条、表情和色彩,就在画的背面铺上一层白粉进行衬托。古人在评点《水浒传》的时候,就把这种绘画中的技法引用过来,叫“背面铺粉法”,相当于你们说的反衬。为了体现对古人的尊重,我们就叫它“背面铺粉法”,请批注在你的书旁。
  (板书:背面铺粉法)
  师:因为朗读,我们发现了人物对比描写的文法。为了表现主人公林冲,作者采用了“背面铺粉法”,这样的写法文章中可不止这一处,请你再找找来交流。
  评析:窦桂梅老师教学时注重评书术语:“定场语、开脸儿、摆砌末、串口、扣子、赋赞”。窦老师写的林冲赋赞非常有特色,与她采用的评书式教学法非常吻合,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背面铺粉法”的称谓,窦老师做了文本的知己,民族文化元素凸显,什么样的文章还它什么样的味道。窦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中国风、中国味,纯正而美好。
  四、 文化回响
  一个民族总有自己的特色,几千年不同文化的积淀,形成各不相同的民族风格。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身上,回响在中华儿女的心田,薪火相传,绵延不断。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望月》一课,凸显了中国人月之情结的浓郁,突出中国人月之文化的深厚。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王老师的阅读教学突出月的意象、意境、意蕴,设计精巧,教学精湛,诠释着“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变幻与美妙,任取一瓢饮,甘洌无比。
  师:你们读时要轻轻的、柔柔的,体会江的美妙。这样一片江天月色,江和月能分离吗?当然不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月亮、月光、月色早已融入“长江”“江面”“江水中”“江两岸”“江天交界处”这五个“江”中,这叫“江中月”。这样的月照亮的不止这一条江,照亮了十条江、百条江、千条江,这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清幽旷远的江中月,这是心旷神怡的江中月,这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江中月。
  …………
  师:在古人所写诗句中,每句嵌着一个字——“月”。古人望月,有古人的感受,他们望着同一轮明月,每人的心情不同,感受也不同。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至第11自然段,请你从每句古诗中找出一个动词,透过这个动词找寻古人的感受与心情。
  (学生交流之后,幻灯出示)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呼”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近”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月
  师:有人因为好奇而呼月,有人因为孤独而想月,有人因为思乡而疑月,有人因为欣慰而近月,有人因为忧愁而对月,有人因为朋友不得相见而思月,这是诗中月,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
  师:第二自然段是写景,“望月只是月”;他和小外甥的对话是写事,“望月不是月”;月下背诗、月下交谈是景事交融,“望月还是月”。
  板书:
  望月
  写景——望月只是月
  写事——望月不是月
  交融——望月还是月
  评析:王崧舟老师的阅读教学是找寻文化源头的教学,与学生进行深深浅浅、长长短短的对话,沉静里自有清风明月的从容与自在,这是“根”的教学。王老师教学时渗透月的文化,透过情感之月、心灵之月、文化之月,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怀人之感、托物言志、修炼之意,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透过月的文化,他为学生打开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让学生走过“望月只是月”“望月不是月”“望月还是月”的三重境界,悟出其中的深意与禅意。王老师的阅读教学力图体现“中国人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这一高远的立意,为中国的灵魂播种,让月亮之文化尽情绽放,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点亮一盏明灯。
  五、 民族求根
  施特劳斯曾说:“在字里行间阅读。”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老师对于学生能读懂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对于要深究的地方需要浓墨泼洒,让学生潜心读书,聆听远古的回响,寻找民族的“根”。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先让学生把林冲的为人概括成一个“让”字,再分别从“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四个层次展示“让”字的丰富内涵,最后从中华民族“根”的视角出发,深层次阐释“让”字的精妙。
  师: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字概括。林冲的为人,你浓缩为哪个字?
  (学生分别概括为“忍”“让”“礼”“谦”“宽”等字。)
  师:你们浓缩的这个字,都有你们的道理。于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个“让”字写到黑板正中,它能把你们交流的其他字都概括进去。
  (1) 礼让
  师:你从“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这些关键词语中,读出了这是什么“让”?   生:这是“礼让”。
  师: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刚才概括这个“礼”字的同学很有道理。
  (2) 忍让
  师: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这里连用了两个“不敢”,这是什么“让”?
  生:这是“忍让”。
  师:洪教头当着众人的面羞辱林冲,骂得他狗血喷头,如果换成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人,早就掀翻桌子,打得昏天黑地。“忍”字是在心上插一把锋利的刀,注意于老师写这个“忍”字。“忍”是内心的活动,“让”是外在的表现。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竟然说“不敢,不敢”。如果说“礼让”容易做到,那么“忍让”需要高修养。
  (3) 谦让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林冲的为人?
  生: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我从这句话中的“只好”看出林冲是被逼无奈,没有办法才拿起棒的。“请教了”,看出林冲说话非常客气。
  师:“只好、请教”,这是什么“让”?
  生:这是“谦让”。
  师:刚才写这个“谦”字的同学,非常有见解。林冲武功如此高强,依然是个谦谦君子,他是个真英雄。
  (4) 宽让
  师:林冲的这“一扫”打得如此之轻,这是什么“让”?
  生:宽让。
  师:洪教头目中无人,往死里打林冲,但林冲只是轻轻一扫,放他一马,这是胸怀。如果说“礼让”“忍让”“谦让”这前三让容易做到,需要高修养,那么做到“宽让”,则需要高尚的道德。林冲是个真正的英雄,林冲是个真正的男人,林冲是个真正的好汉。
  出示: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
  师:林冲的“礼让”“忍让”“谦让”“宽让”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高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我们将他的人品归之为一个“让”字。你们再读读孔子《论语》中的一个片段,孔子温和、善良、恭敬、勤俭、宽让,孔子的这五大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林冲为人是这个“让”字,而不是“忍”字,“忍”字不能概括这么深厚的文化,现在你们明白了?
  评析: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于老师用一个“让”字概括林冲的为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取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四让”的揣摩涵泳曼妙无比,辨析“礼让”“忍让”“谦让”“宽让”的细微差别,体会用词准确精妙,带领学生学习真正的语文。于老师概括林冲为人的这个“让”字,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孔子《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使林冲为人的“让”聆听到了远古的回响。学生站在文化平台上赏析林冲“让”的宽度、深度、厚度,寻找到了心灵归属的“家”,寻找到了民族文化的“根”,感受到了母语那份独特的温暖。
  具有民族特色的阅读教学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它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让一个个汉字、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生命,都一一苏醒过来,从遥远的过去走向美好的未来,生生不息,让我们沉浸其中,久久回味。这些充满着民族风味的教学精彩无比,尽展中华民族的魂,尽显中华民族的根。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大。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决定中考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2010年开始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以课外文言文取代了课内文言文的考查。笔者依据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和题型,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初步总结了中考课外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攻略,即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速读解
期刊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的获取既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反思、质疑,甚至批判。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教学事件的商榷与反思,重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事件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最近听了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到了课堂结束,教师问学生:“上了这堂课,你知道了
期刊
文化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小学语文肩负着提升儿童文化品位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认为,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充盈着智慧的,是具有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浸染学生,提升
期刊
【人物名片】  曹伯高,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省兴化中学校长。2007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7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泰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主持人。  曹伯高老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25年,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摸索出“定大
期刊
读了薛法根校长的这本书,随即给薛校长发去一条短信——“这是我所见教育界谈智慧教育的文章著作中,对智慧理解最清晰,个人表述风格最明显,教育应用指导性最强,分寸感、边界意识把握得好且自成体系的一本书。”自问并非溢美之词。  多次听人感慨说,近几年教育界许多学者名流学问日见精深,文章及报告动辄便是“哲学思考”“文化视野”“生命意识”“宗教情怀”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学术现象,似乎不能简单地以故弄玄虚或故
期刊
许多一线教师都曾进行过“新课程”理论培训,都接触了新的教学理论知识。然而教学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从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环节来看,依然没有多少变化。培训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把课文目标完全列出,目标涉及许多方面:课文中心、课文结构、重点字词、手法的运用及效果等等。培训后还是如此,因为这些就是考试检测的内容。教学理论上认为目标体系对评价体系有指导作用,而实际教学是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师的实际行为与理
期刊
近日,细细拜读了李建成校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顿觉醍醐灌顶。她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迈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她如一轮暖阳,给语文教学的春天增添勃勃生机;她也为我打开了作文教学的另一扇门: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欲写的冲动中成长   人生命成长的动力源于自己的生命体,但也需要外在“呼唤”。学生作文是个体通过写作“让生命和语文成长”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便应
期刊
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诗词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引导审美主体超越功利目的,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想象,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中得到无穷乐趣。所以,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
期刊
我喜欢风。  风自由而空灵,我们可以和它撞个满怀,却不能叫停它匆忙的脚步,无法挽留它潇洒的背影。  风在江南,吹绿两岸,让你遭遇吐青的杨柳;风在塞北,拨开野草,让你惊见大漠的牛羊……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也曾翻阅你满额的青发的,就是那像歌又像笛的风。  我突然觉得:他,就像风一样。  想起他,这样的画面便在脑海中出现:着一袭风衣,走在簌簌的风里,风鼓起风衣的大翻领,吹起
期刊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致力于儿童语文思维的发展,把学生教聪明。在一次练习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苏教版第8册《练习7》有一个训练学生“炼字”功夫的题目,是这样的——  在括号中填入一个字:  风拂千条柳,雨(  )万朵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