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了课堂。我们如何科学地恰如其分地来使用多媒体,追求其在课堂教学中辅助使用的最佳效果呢?笔者以语文教学为例,谈一些看法。
  一、 创设生动情境时,有效运用多媒体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有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缘境生,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特定的意境中,学生缘境察情,定会产生共鸣。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烟台海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有的根本没见过海,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烟台海的“情”也难以激发出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了烟台一年四季的海景,配以任贤齐的《浪花一朵朵》的背景音乐,逼真的声像效果使学生仿佛来到了烟台的海边,看到了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聆听海浪拍打岸边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烟台的海真大啊,烟台的海真美啊,烟台的海真壮观啊……学生们好似置身于烟台的海边,与游人一起在松软的沙滩上,光着小脚丫戏水捉蟹,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
  二、 突破教学瓶颈时,有效运用多媒体
  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便能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当语文教学中遭遇到重难点,学生难以理解的瓶颈时,多媒体不失为突破教学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对于地震灾难的情境体验,这里的学生是没有经历的。如何让学生走入这种特定的情境进而体验感悟,是上好这节课最艰难之处。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洛杉矶地震录像,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下子就把学生拉进文本描写的地震情景中去了。学生仿佛置身于巨大的灾害前,被地震所带来的灾难深深震憾了。这就为学生进一步体验地震后这对父子骨肉分离的亲情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奠定了充沛的情感基调。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各种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素材,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使多媒体更有助于语文教学。
  三、 激发学生想像时,有效运用多媒体
  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彰显语文价值的不变追求,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对学生想像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如教学古诗词,其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像的广阔空间。白居易的《忆江南》,诗人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衬,便觉更加绚丽夺目。在诗人的笔下江南好似天堂胜境,给人以绝美的艺术享受。如果教学时仅仅把“红胜火”、“绿如蓝”等词抽象地讲解一下,那么语境的内涵、作品的意境、诗人内心的诗情,学生就很难体会。但如若化静态的储存为动态展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江南图片,和上古曲,配上朗读,让学生如临其境,想像便如出闸之水奔腾而来:有的学生想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佳句,有的想到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江南美景,更有不少同学发挥想像,口述了一篇篇写景美文。想像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多媒体的介入,能使学生的想象如鱼得水,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了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适时运用多媒体应是有利于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当然,我们应当明确,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等因素进行适度合理地取舍,注意把握多媒体的运用“火候”,达到手段与效果高度统一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二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大呼语文教学质量低下,亟待提高。现在,知识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如何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并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地扩大容量,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源头活水。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生活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源头活水  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里的“生活”是广义的,
期刊
语文教师的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甚至经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也许是出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许是编者的巧妙安排;也许是苏教版教材的精当之处……《语文》课本中有部分文章,学生阅读理解时是有困难的。这种困难,有的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足,有的来自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的来自于时代的变迁……  如何针对文体、内容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熏陶学生思想情感
期刊
教育家布鲁贝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这句话阐明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情感使其“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其“想问”,鼓励质疑问难使其“善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其“会问”。  一、 尊重情感,使学生“敢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以便让学生敢于提出自
期刊
如果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动我们去追求更多的美好梦想,那么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有时出现在优美生动的文章里,有时出现在让我们煞费心思的作文里,有时让我们为之兴奋不已,有时又会让我们感到苦难重重。它的名字叫“想像”。  语文学科上给想像下了这样的定义: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在语文阅读、写作中都占据着极其重
期刊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课堂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语文老师已越来越心平气和地追求着一种扎扎实实、“返朴归真”的课堂教学,上出了“语文味”。“语文味”其实就是语文课堂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  一、 反反复复读出“语文味”  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言语活动。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期刊
承担专业育人工作的班主任,每天都要解决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找学生谈话,是班主任解决学生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语言是班主任的基本劳动工具。班主任的话,在学生心目中是举足轻重的,班主任的语言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有时候,一句体谅的话可以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有时候,一句安慰的话抚平学生心中的委屈;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让不自信的学生找回自信;然而有时候一句不恰当的话,则会导致学生的叛逆、反
期刊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要突破这个重点,必须让孩子识记正确的字,书写漂亮的字。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入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区分同音字,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互相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一、 识记正确的字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要他们接受知识必须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眼球。在生字教学中,同音字是孩子们最不容易区分的,为此,我把趣味带进课堂,帮助他们区分同音字,识记正确
期刊
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课程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指向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按照大师克劳士比的“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观念,课程领导的关键是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建设师生共同学习的合作机制,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最终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作为一校之长,其思想观念、角色策略、行为措施等都会直接影响其课程领导力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而汉语拼音正是打开语言文字宝库、走进汉语天地的金钥匙。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开端,让学生学好拼音,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学好语文、学好各门学科。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在克服拼音学习的“深、难、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设计的独具匠心
期刊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的表达从“以说为主”向“以写为主”过渡,也就是要求他们用比较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模仿借鉴他人的写法不失为一种好途径。那么,如何使仿写成为学生作文起步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让学生更快捷地进入写作之门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悟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 精选范例,让仿写有“章”可循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