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钱圆梦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要一双解放鞋,始于上初二那年学校的一次运动会。那时我14岁,擅长短跑,于是便报名参加200米跑。报名参加200米跑的还有初二(6)班的李欣宇。那次运动会,我以惨败收场。李欣宇不但跑了第一,还足足领先我两秒之多。让李欣宇大出风头的秘密武器就是一双解放鞋。那是一双草绿色的帆布面胶鞋,鞋帮很高,系着绿鞋带,和我脚上穿的布底鞋完全不同。
  运动会结束后,我回家对母亲说,我想要一双解放鞋。母亲不知道解放鞋是何物,我就向母亲描述了解放鞋的样子,还说乡供销社就有卖的。母亲想了想,说可以,但要我和她一起去乡上卖菜,卖了菜才能有钱买。


  赶集日是个星期天,那天一大早,我和母亲担着两篮子蔬菜赶到乡上,在街道边上摆摊卖菜。母亲过秤称菜,我算账收钱。不一会儿,菜就卖掉了一大半,我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手里的菜钱,计算着离买一双解放鞋还差多少。
  不知何时,天边飘过来一团乌云,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菜摊上的菜也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点西红柿。这时,一个老婆婆在菜摊前停下来,和母亲讨價还价:“天马上就要下雨了,西红柿能不能便宜点卖啊?”母亲看了看天上压得越来越低的乌云,说:“给五毛钱你都拿去。”老婆婆同意了,从兜里掏出五毛钱递给母亲。我飞快地数了一遍手里的钱,算上老婆婆刚给母亲的五毛钱还差一毛钱。我有点着急,对老婆婆说:“奶奶,你能再付一毛钱吗?”老婆婆一愣,停下来问:“为什么呢?”我捏着手里的票子,吞吞吐吐地说:“我想买一双解放鞋,现在只差一毛钱了!”老婆婆把手伸进兜里,掏出一毛钱,遞到我手里。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能清晰地记得那双草绿色的胶底帆布面的解放鞋。它不仅陪伴我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也丰富了我少年时期贫穷而单调的青春底色。
其他文献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跟随父母下放到了农村,在一个偏僻的村子落了户。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叫樊玉臣,是一个少言寡语、黑黑瘦瘦的中年汉子,他见父亲对农活一窍不通,便安排父亲在队里看山。看山就是护秋,是农村最轻闲的活儿。在那年看山期间,父亲惹了一场祸。  有一天,母亲让父亲晚上回家的时候,顺便牵头驴回来,第二天一早家里要磨苞米面,好使驴拉磨。那时,生产队里养的驴都是用来拉磨拉碾子的,村里谁家要磨面碾米,可以随
期刊
记忆中,没有谁喜欢我奶奶,她毒舌、刻薄,还吝啬。  奶奶出身于台湾南部西螺的一个大户人家。作为家里最受宠的小女儿,却嫁给了爷爷这个穷书生。但爷爷很努力,在上海读了医科并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  爷爷带着奶奶,还有年幼的爸爸,来到广东汕头开医馆。很快,凭着精湛的医术和有口皆碑的人品,爷爷成了当地的名医。  为了爱情,奶奶虽背井离乡,却幸福甜蜜。  可惜好景不长。爸爸5岁时,一个闷热的夏夜,他在睡梦中隐
期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和学生普遍使用铝制饭盒,售价几毛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饭盒,却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響。  备下一个饭盒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读小学。我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在炼油厂当工人,每天清晨,他骑着白山牌自行车去上班,昂头挺胸,动作敏捷而优美,表情则有些傲气。值得他自豪的,不仅在于自行车是那个年代农村的紧俏商品,更因为表哥每月三十五元的工资收入,让乡亲们羡慕不已。而让我和小伙伴们
期刊
今年二月初,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矮脚虎”方快相遇。他满头白发,脸膛通红,说起话来有嗡嗡的回音。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矮脚虎啊,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  逞能折断教鞭  方快是十分调皮捣蛋的学生,但他家是我们村里最贫的贫农,他父亲是贫农主任,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学生老师是不能管也不敢管的。平心而论,方快
期刊
看史,常说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是不以为然的。“才人”当然不断地出,但也不断有被埋没的,只是“出土”了的自然有话语权,而“被埋”的没处说,也就没人知道罢了,比如我的朋友“神针”赵天才就是差点被埋没的奇才。  发现针灸奇人  1987年,我在《康复》杂志供职。有朋友在静安区卫生局工作,某日告诉我,要鉴定考查一位名气极响的民间医生,据说是上海市禽蛋公司的一个工人,叫赵天才,为社会各界义针二十年,病
期刊
高考改变人生?我一度怀疑这是个伪命题。高考前我在县面粉厂当搬运工,好歹在城里上班,好歹可以吃到很好的集体伙食,好歹可以在十分钟内赶到母亲身边照顾她。但读完大学被分配回老家的乡村中学,住在蜘蛛挂窗乌鸦探头的地主老楼,看着大雪天冻得嘬牙花不出窝的狗儿,我常常问自己:这大学究竟读得值不值啊?  若干年后我发现,这番比较实在是一种短视。倒不是说如今我早已通过努力携家人定居省城,完善了基本生计,重要的是,四
期刊
人们视三伏天如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对付。我的中学老师祖永水先生也有一套独特的“抗伏经验”。先生曾说:“这辈子只中過一次暑,之后举一反三,渐悟四季轮回之玄奥,与三伏和谐共处。说起来,三伏也很可爱哩。”  关于“三伏”之“伏”,祖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告诉我们:“伏者,潜藏也。无甚紧要事,你却在烈日当头之时强行外出,在骄阳似火之际不知回避,与常理背道而驰,不中暑才叫怪事。你得学会潜伏、躲藏,不和自然
期刊
我是山东省无棣县人,1939年入党。1983年年底,我将组织上1944年委托我保管的512枚铜圆党费,和由朱德总司令签署的一张日文告示,完好无损地交还给党组织。  1944年,冀鲁边区发生邢仁甫叛变事件,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使无棣县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命令二区区委书记刘振东、共产党员李淑珍夫妇撤离。临行前,刘振东和李淑珍把党的一部分重要文件和二、三区全体党员一年来的党费,共
期刊
1980年我考取了电大,赢得了三年带薪脱产学习的宝贵机会。那时,电大才刚刚开办,大部分教学点就设在行业或者大型厂矿的职工学校内。我们的教学班就设在市土产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30名学员分别来自几家市属商贸公司。  班上同学的年龄参差不齐,小的刚二十来岁,大的已三十多岁,都非常珍视这次学习机会。电视远程教学,授课内容也不复播,收看电视时,大家都聚精会神,一边收看一边做笔记,生怕漏掉一句话。  由于用电
期刊
我当兵时,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福建泉州。或许是距离台湾比较近的缘故,我一入伍就开始挖战备坑道。那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再加上管理问题,我们的伙食不太好。  由于我在挖坑道中不怕苦和累,另外我也会打算盘,两个月后,连长把我抽了出来,让我当上士,也就是食堂管理员,负责买菜和食堂账目管理。  当上管理员后,我就想办法增加蔬菜品种,给大家改善伙食。我们是在山区挖坑道,周围都是农村,如果是现在,吃菜根本不会成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