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悟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巧用一字,贯穿全篇,以便使教学内容紧凑集中,使教学步骤井然有序,使教学活动走向深入,使教学目标更加鲜明突出。
【关键词】 巧妙 用字 内容 突破
一、一字一得,使教学内容紧凑、集中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说过,教学目标越单一越好,支撑教学目标的内容越丰富越好。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即在一堂课中只设置一个核心目标,用这个核心目标来统帅全篇的阅读教学。
如笔者在任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时,就曾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主旨,设计主干问题“全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经过分析、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是一个“骗”字。因为本文表面上是写骗子骗皇帝,其实,大臣、官员、百姓们哪个不是在自欺欺人呢?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认识到本文的主旨不仅是揭露皇帝的昏庸,更在于揭露整个社会的恶劣风气——虚伪、欺骗的社会现实。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可用一个“善”字组织教学,让学生思考“善”字体现在何处?让学生巧借这个“善”字,理解本文的内容,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掌握反衬的写法,使教学内容紧凑、集中。
二、一字贯穿,使教学步骤井然有序
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围绕一个字组织教学,使教学步骤井然有序。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先生的《春》,笔者就曾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设计问题,依次展开,组织教学。
感受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张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你的大脑中出现了哪几幅图画?并想一想:春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表达美:请学生思考,本文有如此美的意境,作者是靠哪些写作技巧来实现的呢?
吟诵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发现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各种“美”,进行审美和思想教育。
三、一字立骨,使教学活动走向深入
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用一个“知”字,使教学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1.知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通过翻译,告诉老师你知道了文中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就人是否知鱼之乐而辩论。
2.知理:让同桌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用白话文来还原当时的情境,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字面上看,庄子偷换了概念,故意把惠子问他怎么知道曲解成“在哪里知道”。从形式上看,庄子赢了,在辩论中,不说话了就意味着认输了,而惠子先不说话了。但从逻辑和内容上,我们看到,庄子也太无赖了,用这种方式辩倒对方,所以从逻辑和内容上看,惠子赢了。
3.知人:在你眼中,惠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好辩,注重逻辑,刨根问底。以此性格,若庄子公然偷换概念,辩论会怎么样?
4.知趣:惠子不再反驳,说明了什么?总结输赢——能不能把最后一个“安”解释成“哪里”?——还是“怎么”。 还是表达一种方式,惠子问方式,庄子答方式,然后惠子不说话了,说明惠子认输了。
5.知美:为什么庄子能够发现更多的美?那要想发现更多的美,你需要怎样做?——引入庄子的审美观: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观赏的心来看事物,把自己的内心投射给外物,让天地人合而为一,让万物自在沟通,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灵性,他们和人类一样有情感。
6.知学:请你以“与子偕游,我知……”为题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悟,可以从如何辩论、如何创作、如何欣赏自然等多个方面去答。
四、一字显旨,使教学目标鲜明突出
杜甫的《望岳》可紧扣一个“望”字,引导学生按照“远望—近望—细望—俯望(愿望)”的顺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主旨。
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作者青年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远望泰山连绵起伏,作者忍不住心潮澎湃,于是巧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面积之广。
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作者此时已来到泰山脚下,近望泰山,发现泰山之神奇、秀丽,作者忍不住对泰山的喜爱之情,赋予泰山以生命,仿佛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与秀丽都聚集于泰山一身,下句写泰山之高大,“割”字用得极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第三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作者细望泰山,看见一层层白云在山腰间飘荡,层出不穷;黄昏时,一群群归鸟翩然入巢。
第四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想象自己似乎已登上泰山之巅,俯视群山,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表达出作者“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远大抱负和伟大胸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选好一个字,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这一个文件夹内,可以统帅全篇,使教学内容紧凑,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走向深入,教学目标鲜明突出。
【关键词】 巧妙 用字 内容 突破
一、一字一得,使教学内容紧凑、集中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说过,教学目标越单一越好,支撑教学目标的内容越丰富越好。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即在一堂课中只设置一个核心目标,用这个核心目标来统帅全篇的阅读教学。
如笔者在任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时,就曾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主旨,设计主干问题“全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经过分析、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是一个“骗”字。因为本文表面上是写骗子骗皇帝,其实,大臣、官员、百姓们哪个不是在自欺欺人呢?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认识到本文的主旨不仅是揭露皇帝的昏庸,更在于揭露整个社会的恶劣风气——虚伪、欺骗的社会现实。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可用一个“善”字组织教学,让学生思考“善”字体现在何处?让学生巧借这个“善”字,理解本文的内容,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掌握反衬的写法,使教学内容紧凑、集中。
二、一字贯穿,使教学步骤井然有序
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围绕一个字组织教学,使教学步骤井然有序。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先生的《春》,笔者就曾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设计问题,依次展开,组织教学。
感受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张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你的大脑中出现了哪几幅图画?并想一想:春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表达美:请学生思考,本文有如此美的意境,作者是靠哪些写作技巧来实现的呢?
吟诵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发现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各种“美”,进行审美和思想教育。
三、一字立骨,使教学活动走向深入
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用一个“知”字,使教学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1.知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通过翻译,告诉老师你知道了文中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就人是否知鱼之乐而辩论。
2.知理:让同桌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用白话文来还原当时的情境,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字面上看,庄子偷换了概念,故意把惠子问他怎么知道曲解成“在哪里知道”。从形式上看,庄子赢了,在辩论中,不说话了就意味着认输了,而惠子先不说话了。但从逻辑和内容上,我们看到,庄子也太无赖了,用这种方式辩倒对方,所以从逻辑和内容上看,惠子赢了。
3.知人:在你眼中,惠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好辩,注重逻辑,刨根问底。以此性格,若庄子公然偷换概念,辩论会怎么样?
4.知趣:惠子不再反驳,说明了什么?总结输赢——能不能把最后一个“安”解释成“哪里”?——还是“怎么”。 还是表达一种方式,惠子问方式,庄子答方式,然后惠子不说话了,说明惠子认输了。
5.知美:为什么庄子能够发现更多的美?那要想发现更多的美,你需要怎样做?——引入庄子的审美观: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观赏的心来看事物,把自己的内心投射给外物,让天地人合而为一,让万物自在沟通,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灵性,他们和人类一样有情感。
6.知学:请你以“与子偕游,我知……”为题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悟,可以从如何辩论、如何创作、如何欣赏自然等多个方面去答。
四、一字显旨,使教学目标鲜明突出
杜甫的《望岳》可紧扣一个“望”字,引导学生按照“远望—近望—细望—俯望(愿望)”的顺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主旨。
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作者青年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远望泰山连绵起伏,作者忍不住心潮澎湃,于是巧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面积之广。
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作者此时已来到泰山脚下,近望泰山,发现泰山之神奇、秀丽,作者忍不住对泰山的喜爱之情,赋予泰山以生命,仿佛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与秀丽都聚集于泰山一身,下句写泰山之高大,“割”字用得极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第三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作者细望泰山,看见一层层白云在山腰间飘荡,层出不穷;黄昏时,一群群归鸟翩然入巢。
第四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想象自己似乎已登上泰山之巅,俯视群山,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表达出作者“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远大抱负和伟大胸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选好一个字,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这一个文件夹内,可以统帅全篇,使教学内容紧凑,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走向深入,教学目标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