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人”合作,群文课堂才会灵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落实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与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近日,在认真磨课的过程中,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通过重组文本,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雨”群文阅读课,在“品读诗歌,感悟魅力”这个环节,操作如下:
  一、课堂掠影
  【片段一】
  出示儿童诗《毛毛雨》,隐去“毛毛雨”三个字。
  师:同学们猜一猜诗中写的是什么雨,并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猜测的。
  生:我是从“像亮晶晶的花针儿,像白蒙蒙的纱缦儿”猜这是毛毛雨,是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猜测的。
  生:我是从“小朋友不怕……你就下吧!”猜到是毛毛雨,因为这雨下得很小,是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联系生活经验猜测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善于运用学过的猜测方法进行猜测。课文中作者把“雨”比作“花针儿、纱缦儿和珍珠”,写出了雨的形态美,让我们把这种美好读出来!
  (生读)
  接下来的《雨点儿写字》《西北雨》《太阳雨》和《雨天的歌》,我全都采用了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形式——教师带着学生学。上完课,课题组的成员对这一环节的操作作出了点评,一致认为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的本质应该是对话,应该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是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多维互动交流。纵观学生本节课的阅读状态,其实并不理想。尽管在阅读内容的设计上我遵循了由单一文本向多文本有机转变,也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可议论性,遗憾的是学习形式并没有真正由单项输入转变为群体合作参与,没有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于是,我对设计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与实践——
  【片段二】
  出示儿童诗《毛毛雨》,隐去“毛毛雨”三个字。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诗中写的是什么雨,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猜测的。(生的回答与前一个班大致一样)
  (生再读)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毛毛雨》这首儿童诗我们是怎样学的?(根据生回答,师总结梳理:读诗歌—猜雨—说理由—感情朗读。)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学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四首儿童诗。
  (生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从“天空飞起了,歌儿般的细雨,可太阳,却不肯让步”这里猜到这是太阳雨。
  师:请问谁还有补充?
  生:我也是用这种方法读明白的,我从“快披上小斗篷,踩着一地的阳光,到雨中去旅行呀”这些语句中看出这是太阳雨。
  (师相机点明“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一方法)
  生:前面的同学猜得都很好,猜测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而我是用看课外书的方法猜的。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明亮的艳阳天,忽然间乌云移到头顶,一阵昏暗,接着一阵凉风,然后就是大颗大颗的雨滴猛烈从天而降,还伴随着闪电响雷,常常把路人淋得措手不及。跑得快的人,隔着一条大街,仍然是在艳阳天底下,回头看对街下着倾盆大雨,这就是西北雨的典型景象。”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应该是西北雨。
  ……
  二、引发思考
  在片段一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是被教师牵着走,尽管整个课堂的群文味很浓,但形式比较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在片段二的教学中,我通过重新设计活动,在引导的同时,善于借力,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力量,各成员在小组里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习真正发生。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说:“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跳跃’,即学生学习中有收获,有成就感,这是无法通过一个力量来解决的。”从“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在最后的一个环节里,学生还仿照儿童诗的特点写下了自己的佳作。整个课堂激情四溢,变得更有生命,更有活力。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更是实现质量与平等的有效途径,教學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真正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同伴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彼此的“倾听与对话”中促使学生学习的达成。
  1.树立典范,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我精心挑选了四位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单独培训、直观示范的方式给全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典范。在典范开始发挥作用后,便把四位学生分配到能力较弱的小组中,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划分小组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搭配,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我还给他们编上序号,安排不同的任务,如正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副组长负责监督小组纪律、一人负责调解矛盾、另一人负责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合理的分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各项能力,营造和谐的氛围。
  2.授予方法,培养能力
  (1)人人参与。在小组合作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另外,我也强调学优生有责任帮助学困生。在小组活动时,我会关注较弱的小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鼓励胆子小的学生,我会建议让其他学生先说,给他多一点时间思考,同时他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
  (2)注意倾听。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就叽叽喳喳嚷嚷起来了。这时我会要求学生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我会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不可打断别人讲话,等发言人说完才补充,因为倾听才能产生对话,学习的教室是安静的,安静的氛围是学习高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3)学会评价。课堂的学习需要适时有效的评价。在每一次的评价中,我都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如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另一个学生就会这样评价:“刚才的同学讲得很具体,我也认同他的观点,不过我还有补充……”或者是:“听了刚才同学的分析,我觉得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学会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
  3.选好内容,有效合作
  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如果人物对话多,我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之后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进行互换角色、互相学习。
  意大利有这样一首诗:“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这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世界和学校的。群文汇聚集课堂是灿烂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更是多彩的。我相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向“互惠学习”,只要舍得花时间,手把手地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我们的群文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只要愿意去发现,我们的群文课堂就会更灵动飞扬。
  【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则(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ZC2017067)“基于小组合作探究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
  17年度)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QNJSKT00069)“基于小组合作探究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倡导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学理念。“微习作”是适应当下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微习作”不同于平常的习作教学,它注重学生平时阅读过程中习作方法技能的积累,体现了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依据统编本教材的特点,“微习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低年级“微写话”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写话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微写话”是与我们常说
教材中的科普说明文,由于其用词准确,科学严谨,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优秀范例。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如何落实课标之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领悟范例中用词之精妙,取决于教师用什么教学策略、何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采用“两相比较取其‘重’”的教学策略。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缺乏了对生活的关注,词语的理解必然会陷入僵硬的泥潭之中。统编本教材的编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无论是在编选文本,还是在设定单元语文要素时,都将“关注生活”“链接生活”作为重要的学习渠道。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着“夏天”这个主题词,进行了单元内容的编排,设定的单元语文要素也定位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生活实际”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以了解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为主,以学习写说明文作为主要目标。本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太阳》,这篇课文语言风格平实,抓住了太阳鲜明的特点,将太阳介绍得清楚明白,是说明文中的典型范例。如何将阅读与表达巧妙关联?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桥梁呢?笔者就以《太阳》这篇精读课文为例,谈谈说明文在关注文体形式、把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推进的表达策略。  一、概括性表达——检索、摘要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精读课文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课文中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所蕴含的情感,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想象畫面中体会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阅读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层面上,而应逐渐把学生引向阅读的深度,以使他们对文本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怎样才能实现这个阅读目标呢?教师要找准深入阅读的点位,以使学生能够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找准兴趣点,激发期待  统编本教材内容丰富,有精美的插图、优美的句子,更有不少童话寓言故事等,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时,教师
诗的魅力犹如“酒”,历久而弥香。古诗通过文字表达,抒写诗人的情感与抱负。古诗教学,要从读入手,让学生从诗文中品悟其审美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入创意读写,让古诗教学更有趣味。笔者以《雪梅》为例,探讨其创意读写策略。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审美意趣、语言智慧,滋养并培植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和文化自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古诗的教学,往往从阅读中来指导学生领悟其意蕴。诗的魅力在于品,单纯读诗
课标明确指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统编本教材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有目共睹。篇目数量的增加,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课堂,用古典文学陶冶学生的心灵,教材编者的高瞻远瞩令人欣喜。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设对比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不失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好方法。下面我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来
文言文蕴藏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富含趣味和哲理的文言文,俗称小古文。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小古文的遣词造句、语法规则等都与当下的通用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对其朗读和理解都会有一定难度,故而制约了学生对小古文所蕴含的趣味和哲理的感知,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遴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