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董传策寓桂十年,在广西期间写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西当地的自然、气候、物产和风俗,具有独特的广西地方色彩。
关键词:董传策;诗歌;广西;意象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50
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又号“廓然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董传策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引起世宗震怒,被拘捕入狱,谪戍邕州。董传策寓桂十年,游历广西大部,观名胜古迹,察民族风情,创作了大量诗篇。这些诗歌是诗人在广西期间的所见所闻,具有浓厚的广西地方色彩。
一、寓桂诗的特色
董传策寓桂期间创作的大量诗歌,从不同角度记录和描写了当时广西的自然环境、风物特产以及风俗习惯,具有丰富的广西地方特色。
(一)喀斯特地貌与自然山水
董传策诗歌对广西山水有较多的关注和描写,据前人统计,董传策三部诗集中以山水风景为题材的诗歌数量约有200首,超过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他笔下的广西山水,反映了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山水景观。
广西的石灰岩分布面积很广,“据广西地质局统计,石灰岩面积共十二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八”。广西石灰岩分布广泛,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对广西山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桂林诸山“千峰林立”的特点正是喀斯特地貌中峰林类型的典型代表。周去非云:“其尖翠特立,无不拔地而起,绵延数百里,望之不见首尾,亦云盛哉”!尖山万重,平地卓立,奇伟绝特,是广西山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则源于喀斯特地貌对广西山的影响和塑造。
董传策在描写广西的山的时候,对,环丽诡怪,奇伟绝特的山也有形象的描写。如《粤西山水歌》中云:“烟岚直罩星斗落,目中半是参天峰。峰势参天江欲泻,悬崖缥缈灵根射”。董传策在游览了众多的岩洞,他的诗歌中对岩洞的关注和描写颇多,如《游七星岩岩下有洞甚奇》、《游隐山六洞》、《伏波岩有试剑石跨还珠洞》等,这些诗歌都描写了岩洞怪奇的景色,如对钟乳石和石柱的描写,“神工斧出金天界,仙乳溶成玉露台。物象宛然真诡境,龙潭一跃见三台”。从他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岩洞中的瑰丽景色的惊讶与赞叹。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风物特产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亚热带物产。董传策创作的大量诗歌中,有很多诗歌记录和描写了广西当地的气候和物产,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1.气候
广西自古就被称为瘴乡,当时董传策所在的邕州,是广西瘴气最为严重之地。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说:“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同样可以证明当时邕州是瘴气聚集之地的,还有周去非对当时广西瘴气的记载。《岭外代答》卷四《瘴地》云:“虽曰深广,而瘴乃稍轻,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深广之地,如横、邕、钦、贵,其瘴殆与昭等”。
董传策谪戍邕州十年,董传策对南方的瘴气深有体会,他还不幸患上了瘴热病,几乎病死。仆人跟随他来到广西,因瘴病而也相继去世,为此他还写了《哀苍头》。“苍头苍头,汝来瘴乡,胡不归兮?群而尽瘁,谁追随兮”。董传策的《苦热》、《苦瘴》和《神复来》等诗都是对广西湿热的气候和瘴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和煎熬的具体反映。董传策对广西瘴气的感受是深刻的,他在广西创作的诗文中,“瘴”这个字眼频繁的出现,如《桄榔行》、《牛軏滩》、《内怨词》、《恩遣戍边命下》等诗都反复提到了瘴气,反映了当时广西瘴气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苦难与煎熬。
2.物产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充足的热量和雨水,使得这一地区的植物生长繁茂,复杂的地形又孕育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广西的丰富物产资源,为董传策谪戍邕州期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
董传策在广西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关当地花卉和植物的诗歌,如《苍梧花》、《咏佛叶花粤人谓之牡丹》、《题茉莉花》、《桄榔行》等都是独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花卉和植物。广西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种类繁多,盛产各种水果。董传策在广西期间也创作了大量有关广西当地果蔬的咏物诗,如《奶头果》、《枸橼》、《寄橄榄》、《九层皮》、《瞰王皮果》、《瞰荔枝》、《水泡果》、《人面子》等,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广西当地水果的形状外观和独特的味道。广西除了具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南方所特有的动物,范成大曾说“南方多珍禽”,事实上确实如此。董传策诗中就写到了广西当地出产的各种动物,如秦吉了、珊瑚鸟等,试看《了哥》一首:鬼里清音奈若何,玄衣朱吻慧无过。秦楼鹦越休相妒,療暖声声叫了哥。了哥,又名秦吉了,能模仿人说话,是邕州所特有的一种鸟类。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之《志禽》篇中说:“(秦吉了)绀黑色,丹咮黄距,目下连项,有深黄文。顶毛有缝,如人分发,能人言。比鹦鹉尤慧。大抵鹦鹉声如儿女,吉了声则如丈夫。出邕州溪峒中”。
董传策长期寓居邕州,广西的气候和物产与他的日常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他在广西的所见所闻所感,成為他这一时期的诗料来源,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广西湿热的气候,弥漫山头的瘴气以及丰富的动植物意象。
(三)当地的风俗习惯
广西地处西南边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别。加上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社会礼法和习俗。因此,董传策笔下的广西风俗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
董传策寓桂十年,对邕州百姓的民间风俗习惯以及传统节日活动多有描述,真实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如《近戍》一首:郁江盘折注炎壤,邕管苍凉树艺荒。村女趂虚簪茉莉,市檐包箬载槟榔。日消池雾蒌沾碧,风拨山云柚染黄。达舍弯弧空好在,偏惊瑶骑柝声长。诗中提到的“趂虚”,与《奶头果》一诗后的注释相应,“重人谓市为虚,诸村妇荷担入市,谓之趂虚”。《粤西丛载》转引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云“岭南谓村市为虚,……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又引明代谢肇溯《五杂组》云:“岭南谓之趁虚,而岭南多妇人为市,又一奇也”。据记载来看,当时的村市又叫趁虚,当地的很多妇女可以自由地参与虚市的交流贸易。《近戍》一诗写的就是邕州妇女在趁虚之日,精心地打扮,在头上簪上茉莉花,担着槟榔等货物去参加集市贸易的生活画面。这一首诗真实地反映来了当时邕州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中原之风有较大的差异。 董传策还有很多反映邕州当地民俗的诗作,如《上元词》五首就反映了邕州男女老少欢庆佳节的热闹场面。董传策还在诗后注云:“邕俗元宵蹴狮子戏,诸狷薄子放地鼠,相传往代以破象陈。邕俗元宵作灯会,每用鼓乐口入寺、院,燃之众,因醉宴达旦,男女竞来观”。从诗中的描写和诗后的注可以看到邕州当地人民欢庆节日的形式。邕州百姓庆祝元宵的热闹场面引发了谪戍来邕的诗人的思乡之情,“吾乡元宵,家宴张灯竞巧,余家贫,仅其绣球纱灯,几以为常。”相比邕州百姓过元宵节喧闹活泼的场面与自己家“仅其绣球纱灯”的平淡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邕州百姓过元宵佳节的隆重和热闹的风俗一种惊讶和赞叹。
二、寓桂诗的情感
董传策寓桂十年,这十年间远离朝廷,用志之心不得实现。董传策这一时期的诗作,不时流露出朝堂之思。此外,远离故乡亲友,每逢佳节之际,也会引起他的思乡之情。
(一)朝堂之念
董传策被贬广西时正当壮年,本可以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年纪,却被贬炎方,远离朝堂。他前期有过忧郁、苦闷和壮志不得用的牢骚,但仍怀有用志之心,这类诗歌有《伏波祠三首祠在乌蛮滩上》、《经伏波祠》、《夏日敷文书院》等。董传策谪居邕州期间,游历了广西很多的名人遗迹,如伏波祠、横州的海棠书院、姚公祠、敷文书院等,并创作了不少咏史的诗作,如《海棠书院吊秦少游》一诗就是触景生情,悼念秦观之作。
董传策远离朝堂,广西优美的自然山水虽能供他排遣抑郁,但朝堂之念,在这十年中始终萦绕心头,这类诗歌有《君馬黄》、《听鸡鸣》、《少年叹》、《夜雨不寐》等。
(二)故乡之思
思乡之情是董传策寓桂期间诗歌创作反映的主要情感,如《望家书》一首,“亲怀客思两茫然,极目征鸿已隔年。绝塞可堪频卧疴,青天白日更谁怜”。反映了诗人在广西这样偏僻的绝塞之地,家书难达,自己又染病卧床,思乡之情愈加强烈的复杂情感。有的是适逢传统佳节,当地百姓合家团聚、亲朋欢饮的场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绪,因而赋诗吟咏,表达对远方亲属的思念,如《除夜守岁有姻友从予戍中》:“三吴箫鼓阗除夕,万里锋烟系戍身。朋旧共沾分岁酒,乾坤谁识异乡人。物华眼漏琼英满,霄汉心悬玉烛新。借问卖痴堪作伴,故园应忆竹枝春”。除夕之夜本是亲朋合家团圆最为喜庆的日子,作者却谪戍蛮荒边地不能重返家园,看到此情此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也油然而生。
三、结语
董传策在寓桂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既有对广西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的关照,也有对当地的物产和风俗的描写,这些独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自然、风物和习俗丰富了诗人的创作题材,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广西地方色彩。
参考文献
[1]覃佳.董传策旅桂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莫杰.广西风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3]周去非.岭外代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董传策.采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5]董传策.幽贞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6]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7]董传策.邕歈稿[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8]汪森.粤西丛载校注[M].黄振中,吴中任校注,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关键词:董传策;诗歌;广西;意象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50
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又号“廓然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董传策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引起世宗震怒,被拘捕入狱,谪戍邕州。董传策寓桂十年,游历广西大部,观名胜古迹,察民族风情,创作了大量诗篇。这些诗歌是诗人在广西期间的所见所闻,具有浓厚的广西地方色彩。
一、寓桂诗的特色
董传策寓桂期间创作的大量诗歌,从不同角度记录和描写了当时广西的自然环境、风物特产以及风俗习惯,具有丰富的广西地方特色。
(一)喀斯特地貌与自然山水
董传策诗歌对广西山水有较多的关注和描写,据前人统计,董传策三部诗集中以山水风景为题材的诗歌数量约有200首,超过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他笔下的广西山水,反映了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山水景观。
广西的石灰岩分布面积很广,“据广西地质局统计,石灰岩面积共十二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八”。广西石灰岩分布广泛,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对广西山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桂林诸山“千峰林立”的特点正是喀斯特地貌中峰林类型的典型代表。周去非云:“其尖翠特立,无不拔地而起,绵延数百里,望之不见首尾,亦云盛哉”!尖山万重,平地卓立,奇伟绝特,是广西山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则源于喀斯特地貌对广西山的影响和塑造。
董传策在描写广西的山的时候,对,环丽诡怪,奇伟绝特的山也有形象的描写。如《粤西山水歌》中云:“烟岚直罩星斗落,目中半是参天峰。峰势参天江欲泻,悬崖缥缈灵根射”。董传策在游览了众多的岩洞,他的诗歌中对岩洞的关注和描写颇多,如《游七星岩岩下有洞甚奇》、《游隐山六洞》、《伏波岩有试剑石跨还珠洞》等,这些诗歌都描写了岩洞怪奇的景色,如对钟乳石和石柱的描写,“神工斧出金天界,仙乳溶成玉露台。物象宛然真诡境,龙潭一跃见三台”。从他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岩洞中的瑰丽景色的惊讶与赞叹。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风物特产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亚热带物产。董传策创作的大量诗歌中,有很多诗歌记录和描写了广西当地的气候和物产,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1.气候
广西自古就被称为瘴乡,当时董传策所在的邕州,是广西瘴气最为严重之地。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说:“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同样可以证明当时邕州是瘴气聚集之地的,还有周去非对当时广西瘴气的记载。《岭外代答》卷四《瘴地》云:“虽曰深广,而瘴乃稍轻,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深广之地,如横、邕、钦、贵,其瘴殆与昭等”。
董传策谪戍邕州十年,董传策对南方的瘴气深有体会,他还不幸患上了瘴热病,几乎病死。仆人跟随他来到广西,因瘴病而也相继去世,为此他还写了《哀苍头》。“苍头苍头,汝来瘴乡,胡不归兮?群而尽瘁,谁追随兮”。董传策的《苦热》、《苦瘴》和《神复来》等诗都是对广西湿热的气候和瘴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和煎熬的具体反映。董传策对广西瘴气的感受是深刻的,他在广西创作的诗文中,“瘴”这个字眼频繁的出现,如《桄榔行》、《牛軏滩》、《内怨词》、《恩遣戍边命下》等诗都反复提到了瘴气,反映了当时广西瘴气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苦难与煎熬。
2.物产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充足的热量和雨水,使得这一地区的植物生长繁茂,复杂的地形又孕育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广西的丰富物产资源,为董传策谪戍邕州期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
董传策在广西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关当地花卉和植物的诗歌,如《苍梧花》、《咏佛叶花粤人谓之牡丹》、《题茉莉花》、《桄榔行》等都是独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花卉和植物。广西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种类繁多,盛产各种水果。董传策在广西期间也创作了大量有关广西当地果蔬的咏物诗,如《奶头果》、《枸橼》、《寄橄榄》、《九层皮》、《瞰王皮果》、《瞰荔枝》、《水泡果》、《人面子》等,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广西当地水果的形状外观和独特的味道。广西除了具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南方所特有的动物,范成大曾说“南方多珍禽”,事实上确实如此。董传策诗中就写到了广西当地出产的各种动物,如秦吉了、珊瑚鸟等,试看《了哥》一首:鬼里清音奈若何,玄衣朱吻慧无过。秦楼鹦越休相妒,療暖声声叫了哥。了哥,又名秦吉了,能模仿人说话,是邕州所特有的一种鸟类。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之《志禽》篇中说:“(秦吉了)绀黑色,丹咮黄距,目下连项,有深黄文。顶毛有缝,如人分发,能人言。比鹦鹉尤慧。大抵鹦鹉声如儿女,吉了声则如丈夫。出邕州溪峒中”。
董传策长期寓居邕州,广西的气候和物产与他的日常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他在广西的所见所闻所感,成為他这一时期的诗料来源,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广西湿热的气候,弥漫山头的瘴气以及丰富的动植物意象。
(三)当地的风俗习惯
广西地处西南边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别。加上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社会礼法和习俗。因此,董传策笔下的广西风俗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
董传策寓桂十年,对邕州百姓的民间风俗习惯以及传统节日活动多有描述,真实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如《近戍》一首:郁江盘折注炎壤,邕管苍凉树艺荒。村女趂虚簪茉莉,市檐包箬载槟榔。日消池雾蒌沾碧,风拨山云柚染黄。达舍弯弧空好在,偏惊瑶骑柝声长。诗中提到的“趂虚”,与《奶头果》一诗后的注释相应,“重人谓市为虚,诸村妇荷担入市,谓之趂虚”。《粤西丛载》转引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云“岭南谓村市为虚,……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又引明代谢肇溯《五杂组》云:“岭南谓之趁虚,而岭南多妇人为市,又一奇也”。据记载来看,当时的村市又叫趁虚,当地的很多妇女可以自由地参与虚市的交流贸易。《近戍》一诗写的就是邕州妇女在趁虚之日,精心地打扮,在头上簪上茉莉花,担着槟榔等货物去参加集市贸易的生活画面。这一首诗真实地反映来了当时邕州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中原之风有较大的差异。 董传策还有很多反映邕州当地民俗的诗作,如《上元词》五首就反映了邕州男女老少欢庆佳节的热闹场面。董传策还在诗后注云:“邕俗元宵蹴狮子戏,诸狷薄子放地鼠,相传往代以破象陈。邕俗元宵作灯会,每用鼓乐口入寺、院,燃之众,因醉宴达旦,男女竞来观”。从诗中的描写和诗后的注可以看到邕州当地人民欢庆节日的形式。邕州百姓庆祝元宵的热闹场面引发了谪戍来邕的诗人的思乡之情,“吾乡元宵,家宴张灯竞巧,余家贫,仅其绣球纱灯,几以为常。”相比邕州百姓过元宵节喧闹活泼的场面与自己家“仅其绣球纱灯”的平淡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邕州百姓过元宵佳节的隆重和热闹的风俗一种惊讶和赞叹。
二、寓桂诗的情感
董传策寓桂十年,这十年间远离朝廷,用志之心不得实现。董传策这一时期的诗作,不时流露出朝堂之思。此外,远离故乡亲友,每逢佳节之际,也会引起他的思乡之情。
(一)朝堂之念
董传策被贬广西时正当壮年,本可以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年纪,却被贬炎方,远离朝堂。他前期有过忧郁、苦闷和壮志不得用的牢骚,但仍怀有用志之心,这类诗歌有《伏波祠三首祠在乌蛮滩上》、《经伏波祠》、《夏日敷文书院》等。董传策谪居邕州期间,游历了广西很多的名人遗迹,如伏波祠、横州的海棠书院、姚公祠、敷文书院等,并创作了不少咏史的诗作,如《海棠书院吊秦少游》一诗就是触景生情,悼念秦观之作。
董传策远离朝堂,广西优美的自然山水虽能供他排遣抑郁,但朝堂之念,在这十年中始终萦绕心头,这类诗歌有《君馬黄》、《听鸡鸣》、《少年叹》、《夜雨不寐》等。
(二)故乡之思
思乡之情是董传策寓桂期间诗歌创作反映的主要情感,如《望家书》一首,“亲怀客思两茫然,极目征鸿已隔年。绝塞可堪频卧疴,青天白日更谁怜”。反映了诗人在广西这样偏僻的绝塞之地,家书难达,自己又染病卧床,思乡之情愈加强烈的复杂情感。有的是适逢传统佳节,当地百姓合家团聚、亲朋欢饮的场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绪,因而赋诗吟咏,表达对远方亲属的思念,如《除夜守岁有姻友从予戍中》:“三吴箫鼓阗除夕,万里锋烟系戍身。朋旧共沾分岁酒,乾坤谁识异乡人。物华眼漏琼英满,霄汉心悬玉烛新。借问卖痴堪作伴,故园应忆竹枝春”。除夕之夜本是亲朋合家团圆最为喜庆的日子,作者却谪戍蛮荒边地不能重返家园,看到此情此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也油然而生。
三、结语
董传策在寓桂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既有对广西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的关照,也有对当地的物产和风俗的描写,这些独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自然、风物和习俗丰富了诗人的创作题材,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广西地方色彩。
参考文献
[1]覃佳.董传策旅桂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莫杰.广西风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3]周去非.岭外代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董传策.采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5]董传策.幽贞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6]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7]董传策.邕歈稿[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8]汪森.粤西丛载校注[M].黄振中,吴中任校注,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