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的学科,想要高效地学习数学,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让学生能够积极提高问题,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奥秘,学生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将谈一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38
小学正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各项能力都比较薄弱,想要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几近于无,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亦或是怕出错而不敢提出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想问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定位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即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体,采用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常常用严肃的面孔对待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而不敢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故而,教师要深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想问。
(一)客观对待学生
想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要客观对待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成绩的高低或是性格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要充分挖掘出不同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关怀,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才能让学生敢想敢问。
(二)尊重、信任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其学习能力和对思维方式,以及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学会信任学生,而不是以固有的思维去批判质疑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看法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肯定,之后再详细分析,阐明利弊,而不是发现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让自己的丢了颜面,亦或是学生提出的观点问题过于幼稚,天马行空,而一味的否定斥责学生。不论学生的想法是否成熟,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会让学生敢想敢问,才不会打消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乐问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好问、乐问。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添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逐渐形成凡事都喜欢追根溯源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代入感。
(一)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应用回归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无法快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内,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代入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够踊跃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巧设趣味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学生不用教师督促,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会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從而乐于提问。因此,教师可以巧设趣味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比如教师在讲述《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真实体验,提问学生围绕教师跑一圈是什么感觉,围绕操场跑一圈又是什么感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就是因为周长不同。而在教室内可以容纳的学生与操场内可以容纳的学生不同,则是因为面积存在差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数学要想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的提升,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培养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坚持不懈,长久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庆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112-113.
[2]郭碧芸.小学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7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38
小学正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各项能力都比较薄弱,想要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几近于无,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亦或是怕出错而不敢提出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想问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定位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即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体,采用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常常用严肃的面孔对待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而不敢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故而,教师要深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想问。
(一)客观对待学生
想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要客观对待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成绩的高低或是性格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要充分挖掘出不同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关怀,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才能让学生敢想敢问。
(二)尊重、信任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其学习能力和对思维方式,以及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学会信任学生,而不是以固有的思维去批判质疑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看法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肯定,之后再详细分析,阐明利弊,而不是发现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让自己的丢了颜面,亦或是学生提出的观点问题过于幼稚,天马行空,而一味的否定斥责学生。不论学生的想法是否成熟,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会让学生敢想敢问,才不会打消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乐问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好问、乐问。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添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逐渐形成凡事都喜欢追根溯源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代入感。
(一)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应用回归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无法快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内,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代入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够踊跃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巧设趣味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学生不用教师督促,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会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從而乐于提问。因此,教师可以巧设趣味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比如教师在讲述《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真实体验,提问学生围绕教师跑一圈是什么感觉,围绕操场跑一圈又是什么感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就是因为周长不同。而在教室内可以容纳的学生与操场内可以容纳的学生不同,则是因为面积存在差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数学要想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的提升,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培养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坚持不懈,长久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庆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112-113.
[2]郭碧芸.小学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