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 导思 导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师生所遵循的教与学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仍滞留在一种静态的注入——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导思、导学、导训--启导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导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思,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训,重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启导式教学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启导式 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纵观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虽说已经课改多年,但是改课的步伐却不很明显,化学课堂师生所遵循的教与学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仍滞留在一种静态的注入——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时间一长,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尽管被动,但是不要多动脑筋。其实,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使命。近年来,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导思、导学、导训--启导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分别加以阐述:
  一、导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导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富有艺术性的导学,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实验演示式。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我通过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何关系?在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很直观地接受了本节课的重点“质量守恒定律”。
  2.故事导入式。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在课堂一开始,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地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课的导入时,我也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创设情景式。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新课状态,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马上我又提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们在积极的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学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
  二、导思,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思维僵化,是教师教学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   2.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锌、镁、铁都可以与稀H2SO4反应,都产生氢气,实验室为什么要用锌与稀H2SO4反应来制H2,而不用镁和铁?引导学生从金属的活动性去思考,不但巩固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善于从问题的正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一种化合价”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通常情况下,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但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几种化合价呢?如学生一时难以想起,老师可以提供一种化合物,让学生算算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如:NH4NO3。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心了。
  三、导训,重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
  课堂训练是师生之间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通过练习的训练和评价产生师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使学生的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富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
  例如:我在教授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将“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分解成几个小题:①通过实验判断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铁粉、____(自选)等物质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哪一种效果较好?为什么?②高锰酸钾分解后的残余固体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③如何较准确地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做催化剂时反应速率的快慢?④设计实验室或以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的装置。 要求学生选择上述某一小题或自己另选类似习题展开探究活动;而后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考虑到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如果让学生去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原理,则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会感到科学深奥、空洞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另外经过习题的分解,学生在课堂就有较充足的时间对习题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学生认识新知,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只有引导学生解答与该阶段一致的练习题,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设计好每一节化学课堂的训练习题,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面临的共同目标。
  当今的课堂改革,关键是教给学生方法,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而不考虑学生学习规律的状况。导思、导学、导训--启导式教学是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苦于学”变为“乐于学”,是我们在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做中学;留白;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有时听到学生抱怨语文课堂内
期刊
摘要: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项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的考核制度的修正,用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并亟待解决和完善。要保证正高考加分政策的执行力和实效性,必须要清晰的判断出有关高考加分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把握好政策改进的三个思路。高考加分政策的根本性问题在于高考加分政策的监管体制不完善,现行的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状态下的传统体育教学,学生思维表现更多的只是记忆显性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呢?本文笔者通过多年的新课标实施,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策略。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运动技能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
期刊
摘要:离开生活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为适应这一目的,教学评价的功能就定位在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而忽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其标准是单一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而且更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
期刊
[内容摘要]子产是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左传》中记载子产言行凡一百五十余处,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意志坚定、智慧超群、思想深刻、干练雄辩的贤相形象,他以这些特有的优秀品质成就了个人的丰功伟业,成就了郑国几十年的和平安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先驱。  [关键词]《左传》;子产;贤相  【中图分类号】H141  在《左传》众多的人物中,子产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是最为光彩照人的
期刊
摘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小学是练字的关键基础阶段,在小学的写字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写字习惯,更要关注孩子的写字兴趣,让他们爱写字,勤练字,为练就一手好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写字姿势;写字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写好汉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
期刊
摘要: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作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积累学习资料,达到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目的。那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蓝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读写结合,将课文中的亮点、材料通过作读书笔记去积累、发散、沉淀,从而在语言表达、材料积累、思想立意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开拓作文之路。
期刊
【摘要】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问题是缺少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研讨环境,鼓励质疑问难,打破思维定势,使其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  【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研讨环境;鼓励质疑问难;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创新,创新思维是前提。面对国际竞争的日异激烈,创新已渗透于各个领域。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