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形式美的营造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我们感受园林时都是从园林给我们的感官形式开始的,通过对园林中的植被、山水、建筑、公共艺术、雕塑等等元素共同构成的外在形式美来欣赏,得以让自己紧张的内心得到释放、精神上获得享受、压力得到疏解。同样的,在我们城市居住区中,园林形式美的构造,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园林设计、形式美、节奏韵律
  形式美作为一种审美存在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和价值。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形式美是审美客体的外部形式的美演变而来,园林形式美也是如此,是由园林各个组成要素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在我们营造城市居住区园林形式美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和理解园林形式美所具有的特征和规律,因为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基本的规律特征,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形式美规律去构思去设计并逐步实施。无论园林怎么去设计和规划,其形式美可谓是千变万化,但是它们总会自觉不自觉的遵循一些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对于形式美的影响因素而言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究。
  一、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客观自然界中存在的规律,它在园林设计中,对于园林形式的营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园林的整体效果还是局部设计,都会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来达到人类感官上审美效应,使人感觉到舒服与愉悦。在国内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形式美的设计过程中,很多园林学者和研究者认为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之美,因此应该避免对称,应当追寻自然界的形态之美。均衡相对于对称而言,更多的是自由与灵活。均衡与对称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均衡是自由的对称,而对称则是稳定的均衡。
  在国内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注重几何图形的组织与搭配,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做前后与左右的对称布局,轴线的两侧完全的对称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这种对称个人庄严和肃穆,通常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强调了人工美与几何美。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本是音乐中概念,将长短不同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就是节奏。韵律原来指音乐或者诗歌中的声韵与节奏。节奏与韵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节奏的不同表达则会呈现出一定的情调色彩从而形成了韵律,韵律不仅给人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节奏与韵律这一形式美法则常常被用于园林、雕塑及各种建筑群里等造型艺术方面,而将此方面具体到现代城市园林的艺术氛围营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方面是很多的,以及怎样使人类在居住区欣赏园林的时候,感受到如同动听美妙的音乐般的轻松与愉悦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居住區的园林植物配置中的节奏与韵律。这些植物相互组合相互的搭配,与周围其他植物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可谓是千变万化、相映成趣,把园林中的节奏与韵律塑造的淋漓尽致。其次是园林山水、建筑中的节奏韵律。堆山叠石、高低起伏,无论是假山还是高低,其轮廓线存在着曲折渐变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在堆山叠石的艺术中寻求中统一的变化,纹理的重复、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在整体的布局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重复的单调性,在重复中寻找丰富的变化,这才是节奏与韵律的根本所在。
  三、调和与对比
  所谓调和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或者事物自身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配合,在差异寻求统一或者一致的效果,使其更加的完美,也就是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还不失变化。所谓对比指的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追寻差异,由于这种差异而失去了调和的效果,从而走向灵位一个极端。调和对比是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也是园林设计艺术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园林设计中的对比与调和,其实指的是园林要素中要配置同质的物体,也要强调异质性的物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然感觉到浑然天成,浑然一体。例如山景和水景,本是一对相反范畴,山是刚,水是柔,但山水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人人陶醉其中,不胜欢愉。
  调和与对比包括了空间的调和对比、色彩的调和对比、形状的调和对比等。如绿林中的小白屋,红枫林中的青瓦别墅等。形状的调和对比,是指园林设计中应用各种不同的形状来表现相同或者类似的主题。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各种精致的门窗隔断,虽然数量繁多,但是形状绝不会雷同,但总体变化有致,若即若离,似曾相似而又迥然不同。
  参考文献:
  [1] 谢甫云. 风景园林师职业基本价值观探讨[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 杨文会 . 环境住宅区规划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王玉晶. 园林美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杨向青.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 沙新美. 传统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的影响[J]. 安徽建筑, 2008.(02)
  [6] 尹家琦. 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 安徽建筑, 2008.(06)
  作者简介:圣红艳 (1991-),女 聊城大学15级研究生,专业为 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中国龙舟协会的标准比赛龙舟配备有龙头、龙尾、鼓手、舵手,以此保持中国民俗传统。龙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具有纯真的民族情结,是一项独具风格别有情趣的民族体育活动,它融民族性、艺术性、技术性、群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文化传承、娱乐、教育、经济运作等社会功能。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聊城
期刊
摘要:本文把时间定在了近现代到当代这一个历史的纵向时间段,结合了国画人物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女画家和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作品总结归纳出在这个时间段内女性画家在国画作品创作中选材方面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今后的创作和艺术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国至今;女性画家;国画人物;创作特点;艺术特点  一、以女性自身为绘画内容的自喻  当代国画家宫丽的《晨装女系列》中梳妆台、大镜子、瓶花、胭脂、
期刊
摘 要 作为日本动画电影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宫崎骏的电影对日本动画电影的贡献与突破绝对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无论是精灵古怪的波妞或是天真可爱的千寻,她们在世人心中留下的也远不止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她们更像是一篇篇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乐章。提起宫崎骏的电影,我们不得不提的便是他的黄金搭档久石让先生,正是那一首首清澈婉约的音乐将宫崎骏的电影以一种孩童般的天真无邪推向了世界电影的舞台之上。本文对宫崎骏电影中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出发,研究学生个性特征对钢琴教学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总结性格特征对钢琴教学的影响以及影响钢琴教学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个性特征;钢琴教学  一.儿童时期的个性特征及教学措施  1. 儿童时期个性特征比起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儿童心理特征分为两个阶段:儿童人格建设阶段和儿童
期刊
摘要:造型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一张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绘画作品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郭润文 油画人物 造型  造型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一张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绘画作品的重要特征。造型在艺术中的意义比较宽泛,笼统的定义指的是创作造的物体形象和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在油画人物中,首先,其直面意思主要指的是人物所
期刊
提起北欧设计,很多人称之为“令人幸福的设计”。他们的设计被称为人性化的功能主义。在深深收到了包豪斯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又能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环境因素并进行创新的设计就是我眼中的北欧设计。北欧风格随着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发展起来,但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相比,北欧风格融合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并结合了自己的自然环境和设计资源,形成了自己具有人情味的设计艺术语言。 比如,北欧由于地主北极圈
期刊
潼南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据统计,常年在区外务工的劳动力多达28万余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滞留家中,由此引发的系列留守儿童问题也倍受社会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我区目前有留守儿童63381人,双留生占53033人,贫困留守儿童占31184人;在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70%~80%,个别班级留守儿童占全班人数的85%以上,这无疑增
期刊
摘要: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并介绍了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项阳的思想进行了分析解读。作者对礼乐制度相关的理念进行了辨析,认为礼乐制度是随五礼理念之演化、规范下三千年来所展现的丰富性整体脉络,文章从确立、演化、定型、持续发展直至消解四个方面出发,说明了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有机的组成部分,见证了传统中华文明的兴衰过程,要研究中国的礼乐制度,只有在贯穿三千的历史,从乐本体上与礼制接通方显音乐学研
期刊
摘要:日语会话是本科日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即重点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说”日语的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日语会话能力普遍低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对日语会话的认识,分析原因,研究教学对策,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日语会话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语会话 问卷调查 教学方法  日语会话是本科日语專业的必修课之一,日语会话教学主要目的是
期刊
摘要:人事考试工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诸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而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要改革和完善人事考试工作,就必须从人事考试工作的观念、制度、机制诸方面进行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从而努力建构起人事考试工作的创新模式,让人事考试工作为“复兴之路”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基层人事考试 创新 人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后,市、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