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疑能力就是指在阅读一篇课文或资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当今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质疑能力的现状和特点,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常熟某一所小学进行了调查,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低年级作为辅助性调查,作为参考。结果发现,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有66.8%,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仅占5.59%。而且63.9%的学生未曾向老师的讲解产生疑问,而剩余36.1%的学生虽然经常或偶尔对老师的讲解产生疑问,但在他们之中,只有为数不多学生敢或能向老师提出来,大部分学生只当没发生过。此外我还对学生上课主动提问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下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学生主动提问情况不容乐观,只有21.0%的学生经常能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而25.8%的学生想提问,却不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呢?这不仅和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还跟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
  美国学者曾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应遵守最高准则,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解决问题告终。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一)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问兴趣,使学生“想问”
  著名教育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发问,如在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作业,采用四人一组互相提问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课第一课时开展,在课上进行“互问互答”的活动,如比赛“谁的问题多”等。教师对于质疑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质疑不到点子上的学生也要加于鼓励,肯定他(她)的“想问”。还可以在班里设立“爱问小博士”称号的评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每周评出几名,主要评出课上主动提问,并且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这样便可以在班中创设一种“想问”的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形势,促使学生从内心自发地“想问”。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零散,教师要正确对待,倘若学生的问题是琐碎而未经思考的,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质疑前先思考一下,因为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便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排除心理障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障碍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学生好问的天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1.对自己的认识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2.自己有问题,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3.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但要经常鼓励那些经常积极提问的学生,也一定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多使用诸如“让我来听听你的意见,好吗?”还学生于主动性,让学生敢于提问,让他们意识到“说错没有关系,不说才是有关系的”。另外,教师还要延迟判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作出判断,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教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
  在这一方面,日本工作者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堂美术课上,日本教师教学生怎样画苹果。这位教师刚画好苹果,一名学生就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把苹果画成长方形的呢?”这位教师微笑着问:“你准备画方形的苹果吗?”学生回答说:“是的,因为我在家里看到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坏了。我想,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啊!”教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学生把苹果画成了方形,显然脱离了生活实际。而那位日本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道出画方苹果的原因,保护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妥善地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问,捕捉住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勇于质疑。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在实习中,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只拣儿童多处行》,她首先启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思路,鼓励学生自己来说,当一位学生说错了或说的不完整时,她就给予这位学生点名权,“你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你?”在其他学生回答的同时,为了防止这位学生不认真听,她在其他学生回答完之后,又问这位学生,“你理解了吗?你现在能告诉大家吗?”另外,她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说;没有想好的想好了再说,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回答;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堂进行讨论。在这一课中,她采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在有疑问时能主动提出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使学生“好问”。
  (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善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一是弄清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二是认真地把课文“自读提示”看清;三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四是提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记在本子上。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提问题也不一样,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理、归纳,整理出比较有价值、有质量的点子上的问题,通过课堂学习课文时解决。这样,就使学生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地主动地投入学习思考之中。
  2.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质疑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梦”是什么梦?这个“梦”是怎么“圆”的?通过质疑,学生就能了解文章的全貌,把握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理解全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教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层层递进,巧妙地将课文引向深入。如教学《水》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贵的东西。”引导质疑:“珍贵”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是村子里最贵的东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在层层深入的质疑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的方法,自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4.引导学生抓住过渡语段质疑
  过渡语段——承前启上,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刚学过的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欲望。如:指导学生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告诉我们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金字塔的宏伟及精巧的?宏伟有精巧的金字塔又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5.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普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少年儿童表现更突出。教师应利用教材,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再举《埃及的金字塔》为例,教学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埃及的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你是怎样认为的?鼓励学生在文中找依据,并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写作思路入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矛盾质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质疑,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善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多方面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学困生。他们往往心理承受力差,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班级的最末端。课上无精打采,思想神游;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乱涂一气,不知“云里雾里”。毫不客气地说:“错误”总是伴随在他们日常的学习中。如何妙用“错误”对症下药,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飞翔?下面我结合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一波三折”谈几点体会:  一、初次交
期刊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今,新课标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语文教师们普遍感到:作文更难教了。有人认为:学生极为有限的生活范围使他们缺少写作素材,只有把他们带到社会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写作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我们总不至于每写一篇文章都得如此大张旗鼓、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活动日益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孩子们的喜欢。幼儿只有在自主活动中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的潜能才会得到激发,童心童趣才能得以激活,从而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孩子多元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倡导 自主 飞扬 个性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这是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名言。
期刊
写在文前:很奇怪的,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情节的故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是可爱的天使,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我们该做的就是在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不偏离社会的轨道,继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中生,阳光的男孩女孩们聚到了一起,不管认识不认识,三五成群,叽叽喳喳的,兴奋得有讲不完的话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我们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期刊
[摘 要] 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课堂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充满物理,并学会用物理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真正做到课标中指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期刊
[摘 要]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与好动,他们比成年人更具模仿性和创造力。他们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段”。他们非常需要通过充满生命力的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刺激记忆效果。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质作为教学中的突破口,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语 活动 学习 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期刊
一、背景:因为“进得来”,生本课堂陷入“人满为患”的窘境  随着城镇化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小学受教室和师资所限,平均每个班的学生数大都在50人以上,学生数最多班级的将近60人。有人戏称课堂教学就如一位驾驶员驾着一辆乘着五六十名乘客的大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1.保姆式的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习惯养成的机会  因为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课堂注意力受到严重限制,所以往往选择偏重于满堂灌的“保姆式”教学,总
期刊
偶读秦文君的《第一声喝彩》文中的一段描述,心中感慨颇多:“……有一天,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守着那两枝挑出的红玫瑰,一脸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种晶莹剔透的美丽。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  女主人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眼镜滑下来也没发现。然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神情。有一次她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没人这么说过我。”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