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在肩臂手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麻醉在肩臂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肩臂手术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本组48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有35例,良的有13例,没有发现一例麻醉效果为差级的病例。在神经阻滞麻醉后,本组病例说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者是两者的联合,可以在肩臂手术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 神经阻滞是肩臂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肩臂手术;临床应用
   在应用局麻与基础麻醉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的肩臂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虽经麻醉但仍会出现疼痛的现象,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完成。而神经阻滞麻醉也是肩臂手术一种麻醉方法,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肩臂结构及其神经分布,选择不同的入路,可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几年来,我院在肩臂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总共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7岁至73岁之间。其中,肩关节骨折患者6例,锁骨骨折患者12例,肱骨骨折患者12例,前臂骨折患者及手外伤患者共16例,上臂骨肿瘤患者2例。
   另外,由于本组患者中10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有5例,因他们不能很好地自主控制,所以首先进行了基础肌肉注射麻醉,采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的混合液。
  1.2 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可以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过7号针头分别从前以及中斜角刺入肌间的间隙,当发现异感之后就可以注入罗哌卡因注射液。根据患者肩臂手术部位及病情,可以选择5分钟之后再实施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也是通过7号针头在腋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进行刺入,进入腋鞘之后进行回吸,如果没有血,就可以进行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注入处理。嵌夹患者肩臂无体动为神经阻滞麻醉显效最直接的标志。另外,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以及SpO2等体征参数。
  1.3 效果判定
   麻醉效果的判定标准如下描述: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为优:没有疼痛感,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另外的镇静或者镇痛药;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为良:手术野没有疼痛感,但是手术中有牵拉时,患者就会出现不适感或者疼痛感,需要再使用其他镇静镇痛药物;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为差:手术野部位有疼痛感,阻滞不全,除了需要再使用其他镇静镇痛药物之外,还进行了局部麻药或者直接改为全麻,甚至出现了局麻药中毒等不良的反应。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有35例,良的有13例,没有发现一例麻醉效果为差级的病例。本组病例说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者是两者的联合,可以在肩臂手术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3 讨论
  3.1 肩臂外伤手术的患者都是急诊病例,部分患者合并开放性损伤或出血,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及早的手术治疗。为了保证肩臂手术的成功,必须尽早做好术前准备以及麻醉准备工作。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效果较好,而且使患者的肌肉松弛、并发症也较少,其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肩臂部位的血管很丰富,一次大量的注药可能因为吸收太快而引发局麻药毒性的不良反应,采取单次小剂量注药又也可以导致阻滞不全。本组病例中,作者根据患者年龄、体重、体质等情况,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而且在麻醉操作过程中,必须执行操作常规,谨防药物误入血管,除选择正确的穿刺位置和方向外,穿刺深度也很重要,穿刺深度1 - 1. 5 cm;肥胖者也不宜超过5. 5 cm;不能靠穿刺深度而寻求异感,注药时应反复回抽,分次给药,加强麻醉监测,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应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
  3.2 神经阻滞麻醉要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定位是重要的一个元素。尤其是对于肥胖型患者,如果采用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肌间沟体表标志往往不太明显。麻醉者在进行定位时需加以鉴别,只要定位正确,可不必强求异感,直接注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以避免反复穿刺或穿刺过深而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和并发症;操作者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进针部位方向及方法。如连续3次以上找不到异感,应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3.3 应加强麻醉期间监测和管理,因为神经阻滞麻醉有误入硬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意识、呼吸及循环的观察和监测,特别应着重对呼吸功能的监测。
  3.4 对双上肢都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不宜同时进行双侧阻滞,避免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双侧同时阻滞易造成药物过量或中毒。宜在一侧手术完成后,再进行另一侧麻醉操作。或在间隔一小时以上再进行。药量宜适当减少或避免使用同一种药物。
   综上所述,神经阻滞麻醉在肩臂手术中应用广泛,安全可靠,设备简单,在各级各类医院麻醉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只要熟悉解剖,熟练操作,用药恰当,都是比较安全的,极少有并发症发生。对年老体弱或伴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同样安全。对小儿或不能配合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止痛等辅助药物同样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冯强.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36).
  [2]韩小玲, 张双生. 上肢手术4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01).
  [3]李曉东, 秦庆华.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60例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09,(0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4月于我院就診要求终止妊娠的62例患者,入选患者孕周在10-16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辅助清宫术,观察患者妊娠物娩出时间、流产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用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平均妊娠物的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有效流产率高,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
期刊
【关键词】 彩超;阑尾炎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00年10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550例,女450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81岁,病程3 小时至15天。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  2 方法 采用韩国麦迪逊SA800GX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10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首先用探头频率为3.5 MHz行常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双排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单发,22例为恶性,8例为良性。CT平扫肿块呈均匀等密度10例,肿块呈类圆形;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心为大小不一的低密度20例。CT值为15-41HU。CT增强病灶动静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2例;动脉期和(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鼻侧切开和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手术的微创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手术两者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手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12月在我院初诊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的各种心律失常情况的检出率。综合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的诊断意义。结果:24h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妊高症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静脉给药首次负荷剂量为25%的硫酸镁20ml+25%的葡萄糖20ml,5~10分钟推完,继之以25%的硫酸镁60ml+5%~10%的葡萄糖1000ml静脉滴注,滴速1~2g/h。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加用肌肉注射。结果 24 h内收缩压平均下降34.5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8.8 mmHg,用药30~60 分血压下降明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程变化、产后30 min和产后2h的出血量、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血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急救疗效,为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益借鉴,探讨提高重度昏迷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抢救室150例重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院前发病原因、初步诊断及急性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引发昏迷最多,死亡率最高,外伤者以青壮年为主,外伤致死率第二,中毒致死者最少。治疗后,150例患者急性猝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