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技能之一,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运算能力、数学意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作为学生打牢基础、培养技能的“黄金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受教师说教灌输式的影响,对数学问题的解析思路往往存在“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的心理,缺乏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不足。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学段,其自身的思维建设和意识培养还未发育完善,这也正是智育提升的关键阶段。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且具有逻辑思维的学科,打牢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是学科教师不断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存在问题,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合理设置引导环节、倡导多样解决思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合理设置引导环节,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
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性格活泼且常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自控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学习方向,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意识的专注性。同时,低学段的学生大脑思维活跃,常伴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加强学生的课堂引导环节,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使学生在提问、探究、讨论、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有效引导的效果。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实际学情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想象的意识,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对数字和算法的学习。首先,我将1-5的数字分别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1-5的数字外观。然后,我让学生对这些数字产生联想:“想一想哪些生活中的事物和这些数字很像呢?”学生听到问题后,都积极展开想象,有的说1像筷子,有的说2像小鸭子,有的说3是麦当劳标志等。学生都能在生活化的物品中找到对数字的清楚认识。在随后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我利用手指的直观性,向学生展开讲解。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引导,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学生的感官思维,促使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基础认知。
二、倡导多样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大多以“一题一解”为主,潜移默化的使学生产生惯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摆脱传统僵化、固化的思想模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倡导多样化的解决思路,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丰富学生对问题的解析角度,从而使学生的解决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得以增强。
例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在例题7-4=3的公式中,我以7﹣3=4、3+4=7为模板,引导学生对8+1=9、5+3=8这两个式子进行多思路拓展。学生在看到例题和问题后,相互之间展开讨论。首先,对例题7﹣4=3进行分析,7是由3和4组成的,而后延伸出7﹣3=4,3+4=7的公式。然后,照此推理,9由1和8组成,8由5和3组成,很快学生得到答案:“老师,8+1=9可以延伸为9﹣1=8,9﹣8=1。5+3=8可以延伸为8﹣3=5,8﹣5=3。”通过对加减法变换形式的不同分析和解决,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能培养一式多变、自行拟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
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有效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避免枯燥无趣的数字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心理,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此外,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还符合学生内在心理的成长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和体验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对课堂环境的心理需求,并跟随环境的改变,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进位的概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分别展示生活的中的牛奶包装盒,并告知学生一箱纸盒中可以放10袋牛奶。随后我提出问题:“箱子中已经摆放了9袋牛奶,外边还有4袋牛奶,那一共有多少袋牛奶呢?”学生听到问题后,积极的展开计算,对屏幕中的奶箱看了又看:“老师,一共有10、11、12、13袋牛奶。”再對学生进行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他们回答:“先把奶箱的10袋牛奶装满,然后数剩余的袋数。”通过对情境的构设和问题的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制定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此外,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夯实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保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对质疑、探究、解题的体验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学生的基础,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俊娜.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引发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9(4):197-197.
[2]郭秀春.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J].祖国,2019(3):253-253.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学段,其自身的思维建设和意识培养还未发育完善,这也正是智育提升的关键阶段。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且具有逻辑思维的学科,打牢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是学科教师不断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存在问题,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合理设置引导环节、倡导多样解决思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合理设置引导环节,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
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性格活泼且常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自控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学习方向,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意识的专注性。同时,低学段的学生大脑思维活跃,常伴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加强学生的课堂引导环节,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使学生在提问、探究、讨论、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有效引导的效果。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实际学情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想象的意识,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对数字和算法的学习。首先,我将1-5的数字分别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1-5的数字外观。然后,我让学生对这些数字产生联想:“想一想哪些生活中的事物和这些数字很像呢?”学生听到问题后,都积极展开想象,有的说1像筷子,有的说2像小鸭子,有的说3是麦当劳标志等。学生都能在生活化的物品中找到对数字的清楚认识。在随后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我利用手指的直观性,向学生展开讲解。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引导,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学生的感官思维,促使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基础认知。
二、倡导多样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大多以“一题一解”为主,潜移默化的使学生产生惯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摆脱传统僵化、固化的思想模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倡导多样化的解决思路,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丰富学生对问题的解析角度,从而使学生的解决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得以增强。
例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在例题7-4=3的公式中,我以7﹣3=4、3+4=7为模板,引导学生对8+1=9、5+3=8这两个式子进行多思路拓展。学生在看到例题和问题后,相互之间展开讨论。首先,对例题7﹣4=3进行分析,7是由3和4组成的,而后延伸出7﹣3=4,3+4=7的公式。然后,照此推理,9由1和8组成,8由5和3组成,很快学生得到答案:“老师,8+1=9可以延伸为9﹣1=8,9﹣8=1。5+3=8可以延伸为8﹣3=5,8﹣5=3。”通过对加减法变换形式的不同分析和解决,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能培养一式多变、自行拟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
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有效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避免枯燥无趣的数字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心理,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此外,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还符合学生内在心理的成长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和体验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对课堂环境的心理需求,并跟随环境的改变,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进位的概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分别展示生活的中的牛奶包装盒,并告知学生一箱纸盒中可以放10袋牛奶。随后我提出问题:“箱子中已经摆放了9袋牛奶,外边还有4袋牛奶,那一共有多少袋牛奶呢?”学生听到问题后,积极的展开计算,对屏幕中的奶箱看了又看:“老师,一共有10、11、12、13袋牛奶。”再對学生进行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他们回答:“先把奶箱的10袋牛奶装满,然后数剩余的袋数。”通过对情境的构设和问题的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制定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此外,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夯实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保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对质疑、探究、解题的体验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学生的基础,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俊娜.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引发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9(4):197-197.
[2]郭秀春.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J].祖国,2019(3):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