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110_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经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课的实践过程中,我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模拟导游、讲历史故事、课堂辩论、历史小品等,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我对历史课堂活动课的认识。
  一、课堂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而新课程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学科活动课遵循“以活动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去发展。
  历史课堂活动离不开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更离不开呈现学生外显的行为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中。历史课堂活动通常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按常规教学的进度来安排,同时活动课必须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形式,选择活动伙伴,组织活动开展,参与活动过程,显示和评价活动成果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历史课堂活动课的显著特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观念。另外,历史课堂活动课应创设由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能尽量安排一些学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和内容,使学生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二、新课堂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
  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知识,而应是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北师大版的历史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节活动课。如《历史》(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之二《了解身边的历史》,根据书中的课前提示: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居住的乡村或社区到就读的学校、生活的家庭,以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根据这些提示以及活动目标的要求,我教了学生们一些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生们很感兴趣,调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的同学展开家庭调查,写了爷爷、奶奶、爸爸或妈妈的小学生活内容,并制作了家庭亲属世系表。有的从《常州日报》上找到了关于常州的一些地方的变迁,图文并茂,我看了不得不佩服这些同学的细心和周到。还有的同学搜集了关于家乡的一些传说,有的同学灵机一动,由附近某个镇每年最大的一次集市得到启发,特地去采访了一些老人,让他们讲述关于这个集市的由来和发展情况并整理成文。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和家乡的一些发展过程,同学们更热爱家乡,更热爱自己成长和生活的这片土地,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上课时,同学们分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呈现各自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就是明天的历史。
  三、对活应是课堂的主旋律
  通过几次活动课的实践,我对历史课堂活动课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1、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2、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3、要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活动内容;4、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历史课堂活动课,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组织、参与,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的空间,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我认为,活动课特别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在活动课准备阶段,还是表演实施阶段,无处不闪耀着学生们思维与想象的火花。
  当然,由于历史现象的过去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历史问题,摈弃教师的讲述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一些超出学生生活经验的历史主题,一些较深层次的历史思维问题,还要依靠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好比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还是要教师攥在手里。
其他文献
[摘 要] 鉴于课堂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感慨当前课堂评价裹足不前的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我在本文中提出要极为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道德素养的评价,探讨了如何创设多样化的评价载体,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同学、家长和社会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  [关健词] 信息技术 评价 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
期刊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年少的大量阅读,就如同在银行储存财富,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认为应立足课内,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其次带动课外,在阅读的海洋中汲取知识;还可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迈进。  [关键字] 积累 课外阅读 
期刊
[摘 要] 差异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在乐学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有教的基础上求优教。为此,本文以青小五(4)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试从“围绕目标,提出差异性要求”、“针对实际,设计差异性作业”、“优劣兼顾,进行差异性辅导”、“科学设奖,实施差异性评价”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在有教无类下进行“差异教学”,以期对“差异教学”有更为深入的解读,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帮助。  [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然而,在课堂教学
期刊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第一学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种“喜欢”、“愿望”和“感受”是在汉字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我们的汉字本身就独具魅力,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人类历史的缩影,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
期刊
[摘 要] 在我们设计的课件中,有一大部分仅仅作内容演示用——用到的媒体大多只是文字和图片。对于此类课件,我们往往会选择PowerPoint来制作,但是,面对大量PowerPoint开发的具有相同风格的课件,它们样式雷同、单调、动画效果不佳、很难完美实现网络化发布。Flash本是矢量动画设计工具,动画制作功能当然强大,近来在Macromedia的不断改进和升级下,Flash现在更兼有强大的RIA(
期刊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却影响智力活动进行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信念、意志、性格等,被心理学称为个性倾向的因素。它们与各种智力因素共同并且和谐地构成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非智力因素的主导活动是以某种心理体验获得“感受”,反映主观世界的种种心态。它的活动表现形态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为意识所控制,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来。它的活动结果是形
期刊
[摘 要]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的现状,作文教学也让教师望而却步。正是意识到作文教学的现状,2011版语文新课标在作文目标中将作文兴趣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通过“游戏”“文本”“想象”“生活”等不同角度的小练笔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帮助学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的难题,而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最能表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语文功底的深浅。所以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经历探索实践,提出了三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分数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而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都能够在写作
期刊
[摘 要] “潜能生”各个学科都有,但是英语尤其之多。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尝试通过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习惯、给予适当激励以及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帮助“潜能生”,促使其向最优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潜能生” 厚爱 转化  一提到“潜能生”这两个字,在我们英语老师脑中立刻就会呈现出一张张幼稚可爱的脸。所谓“潜能生”,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有困难的,一种是表现为行为习惯差的。这些学生一直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