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零风险承诺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文章我们讲到打造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客户无法拒绝你的成交主张呢?这里有一个核心的秘诀和策略,就是在你的成交主张中一定要有零风险承诺,也有人称之为风险逆转。
  为什么要提供零风险承诺?
  作为企业,我们用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的一生,去研究我们的行业和产品。而客户可能仅仅在五天之前、五小时之前、五分种之前才接触,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受商家的营销推动去购买,却没有零风险的保证的话,那客户将承担全部风险。我们需要让客户百分百地相信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够解决他们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如果没能像我们说的那样,他们就有权利退款。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客户比我们承担更多的风险!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对于在海外的购物经历念念不忘,也时常听到一些轶事,比如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为了找工作面试,先买一套名贵西装,面试完了再去退货,不会有任何问题。为什么在国外可以做到?因为很多商家是不问任何理由就可以自由退换货的。这样自然可以让成交的障碍大大降低,大大提高成交率。
  当然,很多企业老板听到零风险承诺策略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有很多人会钻空子占便宜,让商家吃亏。相信在国内,大部分老板会这样想。但其实很简单,当你百分之百地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时,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做出零风险承诺的企业,就一定要准备好有客户会要求退款。不过,即使有客户退款,但和总体增加的销量相比,退款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总体销售额和利润都会得到提升。
  零风险承诺的实践应用
  不管是无形的服务还是有形的实体商品,都可以使用零风险承诺策略。我们在近千家企业做过测试,总体成交率会提升30%-500%不等,平均客单价也有惊人的提升。
  比如我们面向企业家的超高价培训课程就全部包含零风险承诺。通常3天的培训我们的收费在3万-10万之间,但是我们承诺在最后一天课程全部结束时,只要不满意,我们不问任何理由无条件全额退款。要知道,很多客户根本就没有见过我们,仅仅只是因为看到网站或者收到我们发送的销售信,就会打款过来。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如果没有零风险承诺的话,很多客户是肯定不敢提前付款的。
  有人说服务业的零风险承诺因为边际成本较低,是可以做的。但是实物产品恐怕就不好用零风险承诺了吧。其实同样可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变得越来越对称,同类竞争产品越来越多,因为电子商务缺乏真实的购物体验,零风险承诺就变成了某些电商公司的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比如最近刚刚上市的聚美优品,就有明确的“30天拆封无条件退换货”的零风险承诺。化妆品拆封可以退换,这个杀伤力对于经常采购化妆品的女士来说一定会比“7天退换货”来得更大,更何况还有很多化妆品商家是不答应退换的。
  美国还有一家在互联网上销售鞋子的公司Zappos,它的零风险承诺做的更彻底。鞋子买回家365天内都可以无条件退货。而且退换鞋子的来回运费也全免。要知道电商的物流成本是非常高的,有的时候往往是购物的运费就会让我们做出取消购买的决定。而Zappos相当于是让客户完全免费试穿,客户的成交率和金额自然会大幅提升。这家公司也在09年被亚马逊以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家男裤企业,也因为零风险承诺的使用在淘宝上一年多的时间就从零起步做到5000万的营业额。他当时的零风险承诺是怎么做的呢?“60天之内,不论你把裤子洗了、熨了、烫了,还是改成短裤了,只要你不满意,不问任何原因无条件退款”。看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吧?但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而现在这家企业的规模已经过亿。
  零风险承诺是策略,更是哲学
  我们说零风险承诺是一个营销策略,更重要的是一种经营的哲学!当你敢于做出零风险承诺的时候,你一定是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充满自信的,也一定是想要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的。当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商家使用零风险承诺的时候,那些无良的销售、以次充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商家会被市场自然淘汰掉。
  其实大多数客户购买,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己的梦想,绝对不是为了要去退款的。如果客户购买的风险为零,或是当企业主动承担风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成交竟然变得如此简单。因此零风险承诺是一个高效成交的策略,更重要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态度。
  利已和利他二者并不矛盾,当你去利他的时候,从主观上去考虑对方利益的时候,实际你就可以利已,所以我们说,“世界上最自私的行为是无私”。
  真正神奇的、伟大的营销高手,是要首先满足别人的自私,然后把自己的自私变成附带的结果。其实这是营销的真正核心秘诀,就是,把自己的自私变成满足别人自私之后的一种附带的结果。当你悟出了这一点,其实营销会变得非常简单。
其他文献
在当前PC市场分析中,说起PC市场的低迷,总会把原因归结为经济的疲软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断增加的竞争上,经济疲软是显而易见的,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影响是否真的有那么大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当前PC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和平板市场的现状:  IDC和Gartner发布的1Q14数据显示,全球PC出货量连续第八个季度下跌。最新研究显示,全球PC出货量的下跌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PC市场将经历一个
期刊
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发展成熟的必然。消费互联网时代完成了文化的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使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资讯、社交娱乐、消费购物的习惯得到互联网化的改造,奠定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人文基础;而云计算、宽带建设、流量速度、移动终端的发达,打下了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互联网人文与物质基础完成并达到较高水准时,而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却长期处在
期刊
在这个加速度的时代里,两种面孔正在显得越来越清晰:  传统的保守者认为企业比族群更重要,他们从金碧辉煌的大厦里开始产品创新,做着所谓的市场调研与细分定位,述说产品的品质如何牢靠、功能如何先进,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消费者,他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钱;新兴的挑战者认为族群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他们在车库里和顾客们一起讨论如何用产品实现大家的想法,一起讨论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向他们的铁杆粉丝们描述着产
期刊
根据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年经济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为7.4010,对比2013年的7.7%和2012年的7.8%,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  2014年,在中国的外企普遍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关键挑战。为促增长,2015年外企纷纷选择从企业自身出发制定有机发展战略,选择并购以外的扩展新市场等
期刊
家电下乡政策结束以后,中国家电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甚至陷入了停滞。新经营主体出现,新商业模式出现,新技术的变革,人力成本要素价格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旧模式难以为继,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再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中国家电企业必须要对市场、对未来、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出自己的转型路线,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因此这两年家电企业战略发布进入高潮。而在此之前,大家只要埋头干活就好。  
期刊
战略规划是用来清楚地表达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即我为什么会成功,我能成功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能向员工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员工的支持和全身心的投入;如果能向用户说明这个逻辑,就会得到客户的偏爱和信赖;如果能向投资者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在这里我们不妨用逻辑的思维,从六个方面来梳理一下:  一、战略是什么  我认为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逻辑”,它探讨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即通过什么方式
期刊
电商!电商!电商!  京东商城、一号店、唯品会、三只松鼠……新型电商企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了网络购物,传统零售受到冲击。  趋势不可阻挡,要么死于趋势,要么拥抱趋势。拥有线下销售体系的传统企业,强如地产帝国中的万达,家电零售业的苏宁,都投入了电商平台的打造中,欲以O2O模式重新赢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但是,线上与线下不是简单的1+1,线上订单,线下交货。虽然都是为更适应新的消费潮流,让
期刊
创投生态已然变化  当前,科技初创企业不仅仅只是想得到来自风投支持者和其他投资者的支票。沃顿商学院最近在旧金山地区的校友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调查。调查显示,科技初创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寻求对公司运营的帮助和行业专业知识。  在2013年11月所进行的这项调查中,调查对象是126位任职于年轻企业内的、最资深的技术高管或经理人。调查发现,这些公司更加重视市场技能和人脉关系,而并非单纯追求较高的估价或风投家的名
期刊
产业互联网可形成更高的生产、资源配置以及交易效率。虽然,移动互联的普及之下,产业互联网目前才处于初始阶段,20年后的发展还处于想像当中,但是,产业互联网已给挑战者提供了几大路径:  一、用户的痛点就是入口  现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人人都可在网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价值取向,以此为轴心,形成一个个爱好与价值观相近的族群。如果某些产品或服务不够好,经一人“吐槽”,更容易造成“话题共鸣”,使该品牌的
期刊
一个不会打篮球的人,总换场地也无法解决问题;一个不会做事的人,总换工作也无法提高职位;一个不会谈判的人,总换谈判对象和环境也不会成功。当你面对一个咄咄逼人、作风强硬甚至不按理出牌的谈判对手,你会觉得这场谈判无法持续下去;当你的谈判对象是一个曾与你有过节的人,你也许会放不下情绪,或不愿意与之谈判;也许你觉得对方千百种不如你意,却从未想过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当你愿意改变自己,尝试换个角度和态度来看待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