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好转率为9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8.4%;对照组好转率为8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出现血小板减少3例,无颅内出血、心包积血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哮喘1例。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效果理想,可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安全性;疗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心源性猝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受侵蚀,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过敏体质、血小板减少症、活动性出血及严重出血史、严重高血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岁;病程2~18年,平均11.6年;类型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73.1岁;病程4~22年,平均12.8年;类型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6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阿司匹林、止痛、溶栓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165)静注,起始推注10ug/kg,在3min中内推注完毕,之后以0.15ug/(kg·min)维持滴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复发、非致命性心梗、死亡等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期间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好转率为9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8.4%;对照组好转率为8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血小板减少3例,无颅内出血、心包积血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哮喘1例。
3讨论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完全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糖蛋白GP IIb/III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剂量依赖型的模式延长出血时间。本品具有良好选择性,主要是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 IIb/IIIa之间的作用,几乎不抑制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玻璃结合蛋白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系等细胞位点的黏附(对前者的抑制作用是后者的10000倍)。值得一提的是,本品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合用作用可比单独使用本品时提高2.3倍[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即为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斑块破裂部位及冠状动脉附着斑块部位容易聚集血小板从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发生挛缩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从而产生各种ACS症状。因此临床治疗ACS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溶解阻塞冠脉的血栓、延长血栓再次聚集的时间、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抑制GP IIb/IIIa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该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因此避免了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容易出现的出血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盐酸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蔺芳芳,阿托伐他汀降血脂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48-249.
[2]程华,胡志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3):214-216.
[3]丰冠鹏,李春生,盐酸替罗非班对AMI患者急诊PCI术中溶栓试验血流的改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2):97-99.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安全性;疗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心源性猝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受侵蚀,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过敏体质、血小板减少症、活动性出血及严重出血史、严重高血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岁;病程2~18年,平均11.6年;类型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73.1岁;病程4~22年,平均12.8年;类型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6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阿司匹林、止痛、溶栓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165)静注,起始推注10ug/kg,在3min中内推注完毕,之后以0.15ug/(kg·min)维持滴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复发、非致命性心梗、死亡等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期间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好转率为9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8.4%;对照组好转率为88.3%,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血小板减少3例,无颅内出血、心包积血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哮喘1例。
3讨论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完全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糖蛋白GP IIb/III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剂量依赖型的模式延长出血时间。本品具有良好选择性,主要是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 IIb/IIIa之间的作用,几乎不抑制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玻璃结合蛋白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系等细胞位点的黏附(对前者的抑制作用是后者的10000倍)。值得一提的是,本品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合用作用可比单独使用本品时提高2.3倍[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即为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斑块破裂部位及冠状动脉附着斑块部位容易聚集血小板从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发生挛缩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从而产生各种ACS症状。因此临床治疗ACS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溶解阻塞冠脉的血栓、延长血栓再次聚集的时间、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抑制GP IIb/IIIa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该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因此避免了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容易出现的出血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盐酸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蔺芳芳,阿托伐他汀降血脂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48-249.
[2]程华,胡志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3):214-216.
[3]丰冠鹏,李春生,盐酸替罗非班对AMI患者急诊PCI术中溶栓试验血流的改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