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祖国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来破解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的现象,是摆在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现象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路。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教师责任心不够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思政 教学模式
2017年5月,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接受了中央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而早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一切都说明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了一些问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思政课不好上!”这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共识。为什么以前觉得最轻松的课程突然变得不好上了呢?细细思量一下,无怪乎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师需具备的应有素质
自从走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岗位以来,面对课堂上那一双双年轻的眼睛,我一直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老师,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坚定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高校思政老师,更是如此。它包括教师本人的政治态度、看待问题的立场、做事情的观点以及个人道德品质等,它的状况如何,直接作用于被教育者身上。同时,更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阵地,而有一只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就是坚守这个阵地的保障。
2.高尚的道德修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一些高校思政老师却并没有把握住其中的涵义,只是简单的认为,我只是一名老师,只要认真备课了,然后把我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这就算成功结束教学任务了,这种想法明显的忽略了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我认为我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任务就是认真备课,让学生掌握我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加以运用,之后就算成功结束教学任务了。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这么简单,教书的开始是育人,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民族美德,更要教给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下功夫,去影响和培养他们的品德,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
3.出类拔萃的教学能力。关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论述,早已经是汗牛充栋了,但是综合别人的观点还有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以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不外乎以下几种:(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2)科学研究的能力。(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指导能力。(6)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工作不断的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勤奋好学,不断在以上诸多方面完善提高自己,才能不断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
4.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思政教师除了教学培养人才以外,还要进行科技创新,传承历史文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深化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保持对学术发展的敏锐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深入开展,一些老师反映思政课不好上,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放松了要求,没有真正意识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自己都懈怠了理论学习,又怎能要求学生真正的把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到手呢。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变革
从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来看,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弊端,因此,微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老师要坚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每节课,都要结合本次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同时,坚决不采取填鸭式的机械教学,而可以设置一个个跟课本要求一致的情景,例如在教学重要历史时刻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结合一些简单的道具,融入到场景中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实关键在于高校思政课老师要扮演好“倾听者”这个角色,做好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否则,就如同有一道无形之墙,横亘在老师与学生之间,造成师生之间各说各的话,无法形成良性互动,这才是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的原因。
高校教师的年龄一般要比学生大些,人生经历更是比学生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死板教条的上课方式,使高校教师往往囿于传道者的角色限制,而忽略了自身解惑者的角色。
有些老师将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负责任的,讲的口干舌燥,但是学生仍然听不进去,有的老师,三言两语,蜻蜓点水,更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正是一些高校思政老师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同化学生的价值观,而不是努力帮助学生塑造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很困难也是不明智的。没有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仅靠口头的说服是很难完成这一转变的。
三、高校思政课的努力方向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是复杂的,也是充满挑战性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要归功于以东方的孔子和西方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老师,是他们将人类的文明种子一代代薪火相传,具体到普通高校思政教师这里,我们的工作是神圣而又充满了成功感的,为了让学生的明天更美好,我们一定要开动自己脑筋,带着一颗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
(1)将网络版思政教学建设纳入到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通过合理扩大教师年度考核范围,促使教师提高对工作的重视度,并重视加强在实际教学过程里对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打造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运用网络手段完成教学的积极性。
(2)加大力量和资源的投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構建完备主体网站建设队伍,集中力量,不断完善微课教学策划内容,确保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新颖化,从而确保思政课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问题,已经引起了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摒弃以前那种简单的灌输理念的错误思想,以倾听者的姿态和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就一定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政课学习生态。
参考文献:
[1]郭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7).
[2]周铮铮.“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6(17).
[3]杨正群.高校思政微课之微思考[J].文教资料,2016(05).
作者简介:钱林娜(1983—)女。民族:汉。江苏无锡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思政 教学模式
2017年5月,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接受了中央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而早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一切都说明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了一些问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思政课不好上!”这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共识。为什么以前觉得最轻松的课程突然变得不好上了呢?细细思量一下,无怪乎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师需具备的应有素质
自从走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岗位以来,面对课堂上那一双双年轻的眼睛,我一直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老师,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坚定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高校思政老师,更是如此。它包括教师本人的政治态度、看待问题的立场、做事情的观点以及个人道德品质等,它的状况如何,直接作用于被教育者身上。同时,更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阵地,而有一只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就是坚守这个阵地的保障。
2.高尚的道德修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一些高校思政老师却并没有把握住其中的涵义,只是简单的认为,我只是一名老师,只要认真备课了,然后把我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这就算成功结束教学任务了,这种想法明显的忽略了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我认为我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任务就是认真备课,让学生掌握我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加以运用,之后就算成功结束教学任务了。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这么简单,教书的开始是育人,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民族美德,更要教给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下功夫,去影响和培养他们的品德,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
3.出类拔萃的教学能力。关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论述,早已经是汗牛充栋了,但是综合别人的观点还有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以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不外乎以下几种:(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2)科学研究的能力。(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指导能力。(6)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工作不断的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勤奋好学,不断在以上诸多方面完善提高自己,才能不断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
4.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思政教师除了教学培养人才以外,还要进行科技创新,传承历史文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深化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保持对学术发展的敏锐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深入开展,一些老师反映思政课不好上,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放松了要求,没有真正意识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自己都懈怠了理论学习,又怎能要求学生真正的把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到手呢。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变革
从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来看,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弊端,因此,微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老师要坚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每节课,都要结合本次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同时,坚决不采取填鸭式的机械教学,而可以设置一个个跟课本要求一致的情景,例如在教学重要历史时刻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结合一些简单的道具,融入到场景中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实关键在于高校思政课老师要扮演好“倾听者”这个角色,做好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否则,就如同有一道无形之墙,横亘在老师与学生之间,造成师生之间各说各的话,无法形成良性互动,这才是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的原因。
高校教师的年龄一般要比学生大些,人生经历更是比学生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死板教条的上课方式,使高校教师往往囿于传道者的角色限制,而忽略了自身解惑者的角色。
有些老师将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负责任的,讲的口干舌燥,但是学生仍然听不进去,有的老师,三言两语,蜻蜓点水,更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正是一些高校思政老师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同化学生的价值观,而不是努力帮助学生塑造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很困难也是不明智的。没有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仅靠口头的说服是很难完成这一转变的。
三、高校思政课的努力方向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是复杂的,也是充满挑战性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要归功于以东方的孔子和西方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老师,是他们将人类的文明种子一代代薪火相传,具体到普通高校思政教师这里,我们的工作是神圣而又充满了成功感的,为了让学生的明天更美好,我们一定要开动自己脑筋,带着一颗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
(1)将网络版思政教学建设纳入到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通过合理扩大教师年度考核范围,促使教师提高对工作的重视度,并重视加强在实际教学过程里对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打造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运用网络手段完成教学的积极性。
(2)加大力量和资源的投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構建完备主体网站建设队伍,集中力量,不断完善微课教学策划内容,确保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新颖化,从而确保思政课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问题,已经引起了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摒弃以前那种简单的灌输理念的错误思想,以倾听者的姿态和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就一定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政课学习生态。
参考文献:
[1]郭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7).
[2]周铮铮.“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6(17).
[3]杨正群.高校思政微课之微思考[J].文教资料,2016(05).
作者简介:钱林娜(1983—)女。民族:汉。江苏无锡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