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教师忽视,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前预习,应整体设计,分布推进,目标引领,首先通过“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其次通过“画”勾画圈点,自主探究;接着通过“查”答疑解惑,拓展延伸;最后通过“记”梳理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48-02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预习,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等,这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提高涵養促进成长的过程。课文的预习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不是盲目地读课文。既要要求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又要注意读的每一遍要有不同的具体目标,避免单调地重复,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学生在具体目标的引领下逐层深入阅读,既能达到预习要求,又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
  兴趣。
  (一)三遍默读
  第一遍默读的具体目标就是要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一篇新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存在,会使学生无法顺畅阅读,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所以初读课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生字新词这些“拦路虎”,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读准字音,初步了解生字词的涵义。第二遍默读的具体目标为了解课文大意,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什么事件等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自测自评,在默读的基础上,筛选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第三遍默读的具体目标是梳理文章结构,要求学生用跳读的方式,抓段首句、段尾句、过渡句、中心句等,梳理课文结构,初步感知课文中的故事作者是“怎么讲”、“如何讲”的,在头脑中形成结构化、条理化的课文内容。
  (二)三遍朗读
  默读有利于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进行信息筛选、推论判断,而朗读,则更加注重从整体上去感知、体验。通过大声诵读,辅之以默读时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感基调等的把握,学生在朗读时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形成“共情”,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遍朗读的具体目标是巩固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正确朗读;第二遍朗读的具体目标是流利,在第一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有所提高,做到停顿适当、节奏自然、语气连贯;第三遍朗读的具体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学生能披文入情,多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如带动作朗读、配乐朗读等,要读出文中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画——勾画圈点,自主探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都说明“动笔”的重要性。在预习时,要通过“动笔”这一具体的操作来保证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标段号
  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段落序号。这个序号的标记看似简单,其实在标记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整体认识,明白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的,这在教学活动中也便于师生操作。
  (二)画生字
  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画出;其他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些是要求“学会”的,哪些是要求“会认”的,。
  (三)画疑难处
  读课文的过程中,在不明白的地方的右边画“?”。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而后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真正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四)批注好词佳句
  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做旁批,进行简要赏析,以方便好词佳句的积累。
  三、查——答疑解惑,拓展延伸
  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查标记出的生字、生词,如某个字的读音、某个词语的意思等,这些可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解决;二是查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学生可通过查自己以前的学习笔记以及相关资料,联系自己已有知识尝试进行解答。即使学生不能自行解答,这一过程也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使得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了联系,也为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有效的交流讨论奠定了基础,避免了语文课堂中因临时随意发表观点而带来的低效甚至无效的讨论;三是查预习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作者、事件背景、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等,可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工具书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资料,扩充、丰富信息,以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文之外。
  四、记——分门别类,梳理总结
  记是对前面预习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与总结,化繁为简,梳理提炼,记录要点,总结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分别从字、词、句、内容、结构、修辞等方面把预习时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进行梳理并记录,如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学会了哪几个新词;课文中的哪句话很精彩,并写下自己的评价赏析;课文采用的是一种什么结构,与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结构相似,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等。这一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发现、学习收获,强化学生对预习结果的巩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还要记录下自己预习中的问题,写下自己的疑惑,这也是一个进一步梳理与明确问题的过程,能为课堂教学交流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预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预习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前读读课文,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动脑,自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环节,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具体的内容,指导操作的过程,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日益多元化,不仅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受到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果,也关乎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的重要性,探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时,教师要科学运用以趣入境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赏析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拓展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本文阐释了以趣入境教学方式的内涵,同时提出了開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拓展个人视野的重要路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当代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初中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推动现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发展。思维导图作为图像式思维培养的重要工具,可将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初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期刊
【摘 要】中国风歌曲具有文学性、音乐性、易传播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本文主要以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为例,阐述将“中国风”歌词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的具体策略,以期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06-02  何谓“中国风
期刊
【摘 要】对高中生来说,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因而利用优秀的流行文化资源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必要。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流行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且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优秀流行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6-02  如今,流行文化开始在社会主流文
期刊
【摘 要】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性可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教学活力,大大改善教学效果,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就此具体探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分析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就提升教师提问技巧性提出一些策略,希望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结合对《平凡的世界》这一经典著作的深入教学探索和分析,将研究所得适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中,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人性,探索得出作品中的故事线、时间线以及转折等多方面的特征与内涵,进而了解作品的核心立意,实现对作品本质的探索与挖掘。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性探索;高中语文;整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期刊
【摘 要】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历史学科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美育。恰当地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恰当地运用音乐再现历史事件,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音乐;作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有足够多的了解,能主动观察、思考学生的身心特点,探析出可以让学生爱上该学科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习惯。本文将阐述说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
期刊
【摘 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历史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点为参照,寓教于乐,使历史课堂既生动又活泼,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