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初中地理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5年白城师专地理专业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在这17年里,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每次新课程培训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课,积极交流。回来后,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各类教学竞赛也没少参与,获奖证书得了一打。但总觉得自己的日常教学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只是困惑,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次参加国家远程培训班地理学科教育能力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讲座,看了观摩课,让我豁然开朗。我开始从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向。
  一、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其标准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我也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但是没有弄清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上下位关系,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时不具体、不可测,没有真正发挥其对课程的检查、评估产生的标准作用。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倍加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了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课程教学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要把与本节相关的教学目标细化,落到实处。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用行为化的语言,包含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学生)行为、行为条件、程度。内容标准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可操作、能测量 (暗含会的程度要求),如:说出、解释、分析、填入、计算等;行为条件是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程度是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方面达到的水平。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可操作,能测量,教学中任务明确,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会心中有数。
  二、应正确评价多媒体的功能
  以前多次的外出学习,欣赏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摩课,羡慕不已,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精美、新鲜、容量大、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回来后我也花大力气学习信息技术,自己制作ppt课件,在多次教学竞赛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我校的条件限制,不能每节课都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很是失落。通过这次国培学习,特别是观看了几节教学观摩课后,我才深刻认识到我错了,我对多媒体的功能评价过高了,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非得用多媒体才能上出良好效果。例如:运用地球仪学习经纬线;利用教师自绘板图及书中图引导学生各个区域等。只要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不用多媒体也能学得很好。这样的教学案例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有,只是做得还不够。以后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三、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知识生成的过程经过深入反思,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考虑到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很多时候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由于初中地理是非中考学科,大家都不重视,我虽然知道地理知识的价值,一直努力在教,但是我也无法让学生做到预习与复习,所以只能利用课堂时间。有时因害怕完不成任务,虽然设计了活动探究,但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结论大多还是教师给出的。这样的教学看似完成了任务,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学习,只是记了一些教师给的固定知识,根本谈不上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知识生成的过程。
  四、学生活动设计得少,虽有探究但不足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范围也特别广,教材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新课改提倡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广泛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学中也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发挥图片作用,创设教学情  七年级《历史与会社》上册课本,主要
期刊
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果一个老师为迎合考试需要泛泛而教,照本宣科,生吞活剥,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死记条条杠杠,产生厌学现象。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旧观念,采用现代教学新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
期刊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近几年来,中考思想品德科目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  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潜在智能的发挥;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学科特色;凸显了以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理念;突破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拍手叫好,认为:“
期刊
一、和谐气氛、引趣激疑使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较远的距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选用,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的身上激发起来。”所以在讲授新课
期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现以七下历史《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为例,谈谈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实现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象二月的春风迎面扑来,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旧的教育体制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可谓是“旧貌换新颜”,令人兴奋不已。新课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不断“充电”,促进专业发展等等问题让我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 ,新高一历史教学应该从下面几点抓起:  一、整合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新课程以模块为构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体系,在知识的处理上较为灵活,选择性较为明显,便于探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主体性呢?  历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
期刊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
期刊
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机遇和挑战,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导入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浅谈一下授导型教学导入初中物理新课的方法:  一、歌曲导入物理新课  歌曲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学习。例如学习“力”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让学生听和看,然后提出问题船桨向后划时,船为什么船能够前进吗呢?  二、
期刊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讲得热血沸腾,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等到测试的结果却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心寒。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知道这种现象属于低效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以后教学中如应进行对症下药加以克服的方法。  一、三维目标之间的断层  表现有两种现象;一种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对知识与能力不敢深化,似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