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无效教学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讲得热血沸腾,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等到测试的结果却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心寒。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知道这种现象属于低效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以后教学中如应进行对症下药加以克服的方法。
  一、三维目标之间的断层
  表现有两种现象;一种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对知识与能力不敢深化,似乎强调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陷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于是就出现了游移离散的辩论、浅薄乏味的表白,你下台,我登场、看似热闹非凡,却没有掌握掌握任何知识点。下课后学生大脑一片空白,另一种现象是过多关注学生认知情况,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升学,评价唯分数而论,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会了知识,缺乏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计划的完成与学生发展间的矛盾
  追求教学成效,没有把学生的自主发展落实到实处。课时的不够,教学内容的偏多,课堂教学仍然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盲目地追赶进度,学生是在教师强制下被动,不积极的发展,以致于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不深,不透,更加拉大了学生间的学习差距。
  三、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表现预设过多,这种教学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灵活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与品质。另一个方面表现为生成过多,从而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四、传统观念与现代教学间的冲突
  《历史与社会》属于副课,学生以为开卷考试,只要记在,划在书上,考试一翻就可以找到答案,无须详细认真的学习,实质开卷考试并不是象学生想象那样简单,因此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的效果。
  问题已经存在,应对的策略我个人认为如下:
  1三维目标有机结合
  正正确确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没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把传统知识、能力和注重过程与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三者和谐,同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升华,促使他们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动力。
  2创设新的教学方式——体验教学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现象,趣味盎然地尝试,亲历理智的挑战,亲历反复质疑,自主选择、独立判断。教师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生活的体验者。学生的潜能被开发和唤醒,成为学习的主体,体会到自求知识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
  3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胸有全局,将学生的生成的问题与课堂重点、难点相结合,而对离题目太远而又有些价值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探讨,如有价值的,抓住学生话题中的闪光点加以适当发挥。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优化教学。
  4克服矛盾,转变被动局面
  《历史与社会》在学生心目中,不可避免地排在语、数、外之后。如果练习多又难,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对练习中的难、重点要加入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练习因素,这样就减轻学生练习的难度;又有利于落实重点内容;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明确有效教学的方向;积极实践,克服教学中的盲点;探索出适应本学科、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问题发现:  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基本上从小学就开始,甚至学龄前就学,结果是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成绩越来越差,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症结:  学生对于学习的趣味性要求日益强烈,想要自我展示的欲望日渐强烈,但是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自控力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状态。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案设计:  行动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方案实施:  1创设
期刊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范围也特别广,教材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新课改提倡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广泛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学中也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发挥图片作用,创设教学情  七年级《历史与会社》上册课本,主要
期刊
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果一个老师为迎合考试需要泛泛而教,照本宣科,生吞活剥,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死记条条杠杠,产生厌学现象。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旧观念,采用现代教学新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
期刊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近几年来,中考思想品德科目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  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潜在智能的发挥;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学科特色;凸显了以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理念;突破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拍手叫好,认为:“
期刊
一、和谐气氛、引趣激疑使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较远的距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选用,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的身上激发起来。”所以在讲授新课
期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现以七下历史《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为例,谈谈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实现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象二月的春风迎面扑来,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旧的教育体制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可谓是“旧貌换新颜”,令人兴奋不已。新课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不断“充电”,促进专业发展等等问题让我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 ,新高一历史教学应该从下面几点抓起:  一、整合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新课程以模块为构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体系,在知识的处理上较为灵活,选择性较为明显,便于探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主体性呢?  历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
期刊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
期刊
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机遇和挑战,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导入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浅谈一下授导型教学导入初中物理新课的方法:  一、歌曲导入物理新课  歌曲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学习。例如学习“力”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让学生听和看,然后提出问题船桨向后划时,船为什么船能够前进吗呢?  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