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人云水心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何故,在后世人们的记忆里,释神秀的光彩在与六祖慧能的菩提诗偈问世之后,竟倏然黯淡。他久久湮没于人们对慧能连篇累牍的赞叹和敬仰之中,之后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于是五祖弘忍传承衣钵的故事被后世人传了又传,终于面目全非。而六祖慧能之光彩也随着故事的传播而日渐炽盛。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神秀持有偏见,认为他做作虚伪无才无德。这实实在在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冤案。甚至更有人反过来认为六祖慧能只是利口之辈并无实学,此更虚妄不可理喻。
  尘世开悟: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诚然,六祖慧能的智慧是完全毋庸置疑的,加之他不识文字又出身寺厨,使得他本来大智若愚的形象更添上传奇的笔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是奉《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为修持之法,他们弘法的目的就在于将禅宗的奥妙难逮落实出一整套修行方法,而这一目的在五祖弘忍见到神秀之后,更加欣喜,并且坚定地说道:
  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所谓东山之法,指的正是由四祖道信到五祖弘忍又由神秀继承的一贯的信奉受行之法。此法或谓念佛法门,把奥妙难追的禅宗以经文修持的易于操作的方式广泛传道,虽普通人亦可修习。一个“尽”字,五祖弘忍对神秀的器重与怜爱可见一斑,亦更见神秀的扎实修为和向佛虔诚。
  有唐一代的饱学之士,都是在儒教的政治伦理中求取自证,神秀也是如此。神秀在隋末战争时,目睹太多苍生涂炭,饥荒流行,心中已是大恸。那时少年的他,心中已经开始承载现实生死之辨,始有释意。后来他在荥阳筹粮,遇到一位高僧,两人言谈甚深,佛理中的终极关怀的热度和至纯至粹的理性之美为神秀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这山门前,年纪尚轻的神秀惊异赞叹,口唱南无,合掌连日,遂从此去俗问佛。
  公元625年对唐朝来说不是特别好的一年,西突厥的强盛军事搅得中原寝食难安。这一年,神秀20岁,正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小伙子,在同龄人都在用功于科考求仕的时候,他远离尘嚣,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从此开始了长达80年的严谨学法的生命历程。
  云水心存:物我合一于潜心修持
  神秀天资卓绝,精研庄老,对道家的万物齐一和坐忘大通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近三十年的苦修持戒,神秀已经开始声名远播。就在五祖弘忍苦苦等待一位能承衣钵者出现的时候,神秀正遍访江南,忽听说弘忍禅师在黄梅双峰山讲法,神秀大喜,不觉加快脚步,回到精舍时,才发现双脚的木屐早已丢失。事不宜迟,神秀一刻也不舍耽搁,不远千里前往双峰山礼谒。在与五祖弘忍相见接谈之后,神秀的佛法见地又澈透了一番,于是顷心推尊,大声赞叹说:“此真吾师也”,便投于弘忍门下,开始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而此时,神秀已经天命之年。凡此六年,不舍昼夜。神秀的修行,一直以“心体清净,体与佛同”为宗旨,通过外在的苦修和严谨真诚的持颂来疏瀹五脏,澡雪精神,逐步涤除玄览,忘度法相,最终达成佛祖一样澄澈的内心。五祖弘忍也赞叹神秀“悬解圆照第一”,进而又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这是非常高的赞赏。也正因此,使得神秀背负了许多烦恼,众人都认定神秀会成为继承弘忍衣钵的人,直到六祖慧能的出现。
  这是一段佛教史上最广为传颂的故事,其中悬解的智慧和佛法的美学特质也是纯粹不二,千年之间,不断流传,而其源头仅仅是四十个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毫无疑问,六祖慧能的偈子给人一种上下通透,澄净清澈之感。这等智慧正好解答了从道信以来的东山之法的参禅难题:禅宗的旨意绝非普通人能够领受,然而究竟是顿觉而悟,还是修持而悟才是正宗?慧能之禅,直指佛心,这固然不是东山之法,却实实在在直出于“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达摩宗法。于是弘忍将衣钵传于慧能。有许多版本的故事讲到弘忍当时毁弃慧能的偈子,并在慧能头上打了三下。慧能会意,夜半三时来于弘忍所,接受衣钵并连夜逃走,以免遭神秀及其门徒的追杀。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无非是一些后人以世俗经验的计算来编撰的,而且这种源自世俗纷争的冷酷和蝇营狗苟实在令人生厌。
  而我们稍加留心就能看见,神秀的偈子其实也是充满智慧,物我合一于虔心修行的熱切跃然纸上,无不流淌着以身证法的决绝。神秀自身也在受着禅宗修行的困扰。他深知东山之法著相于文字,与不落言荃的禅宗的真谛相乖。所以在面对顿渐之争的时候,他十分真诚地尊重六祖的宗法,并且还邀请慧能北上讲学,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让自己的学生南下去慧能处学法。这对于后世禅宗的合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因此,后人称神秀为“七祖”。
其他文献
传统之于我们,宛如一股逆流,冲刷尽现今世事的纠葛,反倒呈现它本真的一面,这历史间隔的瞬间,留下的恰恰惊艳了路人。如此,我便路过这里,将一段故事为你娓娓道来。  对工艺拿捏的分量精巧如斯,手掌摊开抓起一把泥土,烙滚动的大理石转盘上,抔一撮泥,细细补填。这泥逐渐在手指的抚摸下稍稍有了形状,你将它拉长亦或是弄纤底盘,都需沉醉其间,任时间碾碎急躁的脾性,剩下宁静的灵魂。  没有人会如亲手制作的人一般身临其
期刊
没有一个天生的完人,人之所谓完美,都是一步步修炼出来的。曾国藩非常注意修身,其方法之一就是“研几”。几者,细节也,研几,就是重视、讲究细节。  三十岁以前,曾国藩静下心来,非常喜欢交游。玩的时候忘乎所以,回了家却非常后悔。他的日记不止一次记录过对自己浮躁心性的反省。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曾国藩早晨读完《易经》,出门拜访朋友,后来到杜兰溪家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参加完婚礼,本想回家用功,但突然记起那
期刊
西汉的土壤  西汉,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王朝。  西汉时代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推翻了创建中国统一文明的秦帝国,处在中国统一文明开创之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最具有发生种种变化的社会潜质,最具有重塑中国文明的种种可能。一言以蔽之,西汉王朝承担着“如何承前,如何启后”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由于秦帝国过于短命,没有巩固统一新文明所必须的时间条件,使新创建的统一文明具有相对脆弱的历史缺陷。惟其如此,西汉王朝的历史抉择
期刊
禅生活就是平常心。当下人们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的工作、平常的家庭、平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常心待人接物,平常心对待人间冷暖荣辱起伏。平常心就是禅心,禅心的生活即是无争。利欲熏心的人是无法体验禅心的,起心动念都是利的人,是無法生活在禅境里。只有保持一颗清净心,淡泊明志心如止水,才能进入禅,进入从容的生活。  禅生活就是轻物。金钱让很多人的生活与禅境擦肩而过,物质的增
期刊
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生命的现在进行时”。  ——题记  《大日经疏》说:“文殊师利,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佛教密宗甚至认为,五台山即是文殊菩萨自身;五个台顶,则是文殊菩萨头顶上的五个发髻。又说:“(文殊菩萨)以本愿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  佛门有“五智五如来”之说。具体到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则东台聪明文殊代表大圆镜智、南台智慧文殊代表平
期刊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留给汉人的是家国之痛与无尽羞辱。但也是在元代,多民族文化激烈碰撞并重新组合,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登上诗坛。贯云石,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贯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维吾尔族人。因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其祖父阿里海涯原为西域农民,因维族最早归附蒙古,阿里海涯后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灭南宋时他还是为王前驱的一员大将。元代建国后,他与儿子都成为封疆大吏。于此可见,贯云石出身显贵,系
期刊
禅是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不然,禅不是不可言说,关键是看你怎么述说。在我看来,禅是一份追求的心境,一种真善美的境界,禅是有着清晰的心灵指向和明确的思维导向的。  无知即无禅  教育上先行先试的上海某中学曾出过一道模拟试题:“有一只熊掉到一个陷阱里,陷阱深19.617米,下落时间正好2秒。求熊是什么颜色?”备选答案为:A.白色,北极熊;B.棕色,棕熊;C.黑色,黑熊;D.黑
期刊
作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丝路文化长安论坛于2014年9月12日在西安举行,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朱鸿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学术演讲,他用散文般的语言,精彩地讲述了关于丝绸之路文化的7个故事。用不到两个小时给全场宾客带来了两千年的文化享受。  来源/西安晚报  第3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举行  今秋9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县城一角的五彩神箭射箭场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射箭选
期刊
曾国藩无疑是个人物,他打败了太平军,头上顶着各种闪闪发光的符号,成为六位汉人大学士之首,功名抵达极致。其人脉极旺,门生满天下。然而,历史记载,曾国藩并不算一个特别聪明的人,第一,他的思维比较迟缓;第二,他做事少有奇谋,然而,此君却以中等之智成就了许多天才成就不了的事业。  杰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对政敌的宽恕之心应该是曾国藩的大优点之一。  曾国藩长期真心实意将左宗棠当朋友,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却从不将
期刊
眼下正在读《西游记杂剧》,非是通常所说的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而是元末明初杨景贤所写的“西游戏”,其中一个桥段令人莞尔:唐三藏师徒行至西土,有一位贫婆来考验,给孙行者出的题恰是唐代高僧德山在出川途中遇婆子时所问:《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点的是哪个心?德山不能答也。但是在这个西游故事里,孙悟空以插科打诨的方式——答道:“我原有心来,屁眼宽阿掉了也”——回答了
期刊